diff --git a/docs/index.md b/docs/index.md index ee13748..ba17e5a 100644 --- a/docs/index.md +++ b/docs/index.md @@ -1,21 +1,15 @@ # 介绍 -欢迎来到 **紫菱的中药笔记** 🌿 -这是一个由中医爱好者 **紫菱** 构建的中药知识文档站点,基于 MkDocs Material 构建,旨在以现代化的方式整理和分享中药相关的学习资料与研究成果。 +欢迎来到 **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库** 🌿 +这是一个由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爱好者** 构建的含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的文档站点,基于MkDocs Material构建,旨在将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文献资料整理和转化成数字信息,方便快速查询的同时便于分享和传播,可为广西道地药材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 网站内容 -本网站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本网站系统梳理了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 🌱 中药材的来源与鉴别 --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 💡 常用配伍与临床应用 -- 📚 古籍出处与现代研究摘要 -- 💬 个人学习笔记与心得体会 - -## 🎯 建站初衷 - -紫菱希望通过构建这个网站,既记录自己的中医学习过程,也为同样热爱中药文化的朋友们提供一份清晰、实用、结构化的参考资料。 +- 🌱 制剂名称与组成 +- 💡 饮片类型与功效主治 +- 📚 制剂出处 ## ⚙️ 技术架构 @@ -25,4 +19,4 @@ - 支持全文搜索、响应式设计、KaTeX 数学渲染等功能 - 可轻松本地部署或在线浏览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中药/图片/广郁金.png b/docs/中药/图片/广郁金.png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f8d886..0000000 Binary files a/docs/中药/图片/广郁金.png and /dev/null differ diff --git a/docs/中药/广郁金.md b/docs/中药/广郁金.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d367c9..0000000 --- a/docs/中药/广郁金.md +++ /dev/null @@ -1,31 +0,0 @@ -# 广郁金说明书 - -## 名称 -广郁金 - -## 图片 - - -##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郁金或绿郁金的干燥块根。 - -##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团块,外表黄棕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芳香气,味微苦辛。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止痛,清心开窍。 - -## 主治病症 -用于胸腹胀痛、月经不调、癫痫痰厥、心腹热痛等。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 -## 禁忌 -气虚无滞者慎用,孕妇慎用。 - -##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 -## 附注说明 -本品为中医常用药材,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或超量服用。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拆解脚本.py b/docs/拆解脚本.py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891d134 --- /dev/null +++ b/docs/拆解脚本.py @@ -0,0 +1,106 @@ +import os +import re + +def parse_markdown(content: str, filename: str): + sections = content.strip().split('---') + formulas = [] + + for section in sections: + formula = { + 'source_file': filename + } + + # 名称 + name_match = re.search(r'# (.+)', section) + if name_match: + formula['name'] = name_match.group(1).strip() + + # 出处 + source_match = re.search(r'## 出处\s+(.+)', section) + if source_match: + formula['source'] = source_match.group(1).strip() + + # 药物组成 + ingredients = [] + ingredients_section = re.search(r'## 药物组成\s+((?:- .+\n?)+)', section) + if ingredients_section: + for line in ingredients_section.group(1).strip().splitlines(): + match = re.match(r'- (.+?)\s+(\d+克)', line.strip()) + if match: + ingredients.append({ + 'name': match.group(1), + 'amount': match.group(2) + }) + formula['ingredients'] = ingredients + + # 功能与主治 + func_match = re.search(r'## 功能与主治\s+(.+)', section) + if func_match: + formula['function'] = func_match.group(1).strip() + + if 'name' in formula: + formulas.append(formula) + + return formulas + + +def formula_to_markdown(formula: dict) -> str: + lines = [ + f"# {formula['name']}", + "", + "## 出处", + f"{formula.get('source', '')}", + "", + "## 药物组成", + ] + for ing in formula.get('ingredients', []): + lines.append(f"- {ing['name']} {ing['amount']}") + lines += [ + "", + "## 功能与主治", + f"{formula.get('function', '')}", + "" + ] + return '\n'.join(lines) + + +def sanitize_filename(name: str) -> str: + return re.sub(r'[\\/:*?"<>|]', '_', name) + + +def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input_dir: str, output_dir: str): + os.makedirs(output_dir, exist_ok=True) + file_list = [] + + for filename in os.listdir(input_dir): + if not filename.endswith('.md'): + continue + + filepath = os.path.join(input_dir, filename) + with open(file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 content = f.read() + + formulas = parse_markdown(content, filename) + + for formula in formulas: + name = sanitize_filename(formula['name']) + out_name = f"{name}.md" + ou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out_name) + with open(out_path, 'w', encoding='utf-8') as out_file: + out_file.write(formula_to_markdown(formula)) + print(f"✅ 导出: {out_path}") + file_list.append(out_name) + + # 保存所有生成的文件名 + lis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file_list.txt') + with open(list_path, 'w', encoding='utf-8') as f: + for name in file_list: + f.write(name + '\n') + print(f"\n📄 已保存文件名列表到: {list_path}") + + +# 示例调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总',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 +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总',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 +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总',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目录识别脚本.py b/docs/目录识别脚本.py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798376d --- /dev/null +++ b/docs/目录识别脚本.py @@ -0,0 +1,30 @@ +import os + + +def save_file_list(root_dir, output_file, markdown=False): + lines = [] + + for dirpath, dirnames, filenames in os.walk(root_dir): + rel_path = os.path.relpath(dirpath, root_dir) + indent = ' ' * (rel_path.count(os.sep)) if rel_path != '.' else '' + + if markdown: + if rel_path != '.': + lines.append(f"{indent}- {os.path.basename(dirpath)}/") + for filename in filenames: + file_path = os.path.join(rel_path, filename) + if markdown: + lines.append(f"{indent} - {filename}") + else: + lines.append(os.path.normpath(os.path.join(rel_path, filename))) + + with open(output_file, 'w', encoding='utf-8') as f: + f.write('\n'.join(lines)) + print(f"📁 文件目录已保存到: {output_file}") + + +# 示例调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 输出纯文本 + save_file_list('../docs', '目录.txt', markdown=False) + diff --git a/docs/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总/莪术止痛.md b/docs/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总/莪术止痛.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4bd0312 --- /dev/null +++ b/docs/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总/莪术止痛.md @@ -0,0 +1,730 @@ +# 金刚活血酒 + +## 出处 +张乐天十二秘方制药经验 + +## 药物组成 +- 金刚莲 300克 +- 甘草 300克 +- 当归 250克 +- 五加皮 250克 +- 川芎 180克 +- 紫草茸 180克 +- 三棱 90克 +- 莪术 90克 +- 苏木 90克 +- 枳壳 90克 +- 音皮 90克 +- 见血清 120克 +- 红毛藤根 120克 +- 桂枝 150克 +- 大血藤 60克 +- 白酒 30公斤 + +## 功能与主治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 +--- + +# 逐瘀调经汤 +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桂成方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赤芍 10克 +- 五灵脂 10克(包煎) +- 三棱 10克 +- 莪术 10克 +- 益母草 15-30克 +- 肉桂 3克(后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化瘀止痛。用于血瘀性痛经、月经过多 + +--- + +# 赚气散 + +## 出处 +《博济方》 + +## 药物组成 +荆三棱150克 白术90克 蓬莪术150克 枳壳30克 木香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气调中,和脾胃。治气调中,和脾胃。治心胸痞闷,腹胁虚胀,饮食减少,气不宣通。伤寒两胁刺痛攻心 + + +--- + +# 蓬莪散 + +## 出处 +《博济方》 +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 30克 +- 白僵蚕 30克 +- 苏木 30克 +- 没药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 + +--- +# 撞气阿魏散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 +--- + +# 黑神散 + +## 出处 +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 棕皮灰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酒洗) 30克 +- 赤芍 30克 +- 白芍 30克 +- 生地黄 30克 +- 五灵脂 30克 +- 蒲黄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香附米(炒) 30克 +- 干姜(炮) 30克 +- 沉香 15克 +- 乳香 15克 +- 大黑豆 15克 +- 莪术 15克 +- 红花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化瘀止血,温经止痛 + +--- + +# 安息香丸 + +## 出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咽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 +--- + +# 椒红丸 + +## 出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 沉香 30克 +- 莪术 30克 +- 诃黎勒 30克 +- 椒红 30克 +- 当归 30克 +- 附子 30克 +- 白术 30克 +- 麝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高良姜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温经散寒,调气和血。治妇人血气不调、脐腹冷痛。 + +--- + +# 狗皮膏 + +## 出处 + +《通行方》 + +## 药物组成 + +- 阿魏 90克 +- 荜澄茄 30克 +- 桃仁 15克 +- 胡椒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三棱 9克 +- 青皮 9克 +- 莪术 9克 +- 五灵脂 9克 +- 血竭 6克 +- 白信 1.8克 +- 冰片 1.2克 +- 麝香 0.6克 +- 清凉膏药肉 96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温散寒湿,活血消肿止痛 + +--- + +# 香橘饼 + +## 出处 + +《医便》 + +## 药物组成 + +- 陈皮(去白)120克 +-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 厚朴(姜制)120克 +- 青木香120克 +-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 神曲(炒)120克 +- 麦芽(炒)120克 +- 白术(炒)120克 +- 三棱(醋炒)60克 +- 莪术(醋炒)60克 +- 香附(炒)60克 +- 砂仁(炒)60克 +- 甘草(炙)60克 +-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 木香(不见火)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并宜服之 + +--- + +# 槟榔丸 + +## 出处 +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 三棱(醋炒)15克 +- 莪术(醋炒)15克 +- 槟榔30克 +- 枳实(麸炒黄色)15克 +- 陈皮(去白)15克 +- 芜荑7.5克 +- 雷丸15克 +- 鹤虱(略炒)9克 +- 千漆(炒无烟)15克 +- 木香(不见火)9克 +- 良姜(陈壁土炒)6克 +- 砂仁(去壳)3克 +- 麦蘖面(炒)15克 +- 胡黄连(炒)9克 +- 甘草(炙)9克 +- 神麯(炒黄色)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 +--- + +# 异香散 + +## 出处 +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 蓬莪术(煨)3克 +- 益智仁3克 +- 甘草3克 +- 京三棱3克 +- 青皮1.5克 +- 陈皮1.5克 +- 厚朴(姜制)0.9克 +- 石莲肉0.9克 + +## 功能与主治 +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腹胁疗痛 + +--- + +# 金铃泻肝汤 + +## 出处 +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 川楝子(捣) 15克 +- 生明乳香 12克 +- 生明没药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治胁下掀痛 + +--- + +# 健运汤 + +## 出处 +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 生黄芪 18克 +- 野台党参 9克 +- 当归 9克 +- 寸麦冬 9克 +- 知母 9克 +- 生明乳香 9克 +- 生明没药 9克 +- 莪术 3克 +- 三棱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补气活血。治气虚腿疼、臂疼 + +--- + +# 木香饼子 + +## 出处 + +《中藏经》 + +## 药物组成 + +- 木香 15克 +- 丁香皮 60克 +- 益智仁 30克 +- 香附子(去粗皮炒) 120克 +- 甘草(炒) 60克 +- 缩砂仁(面裹煨,面熟为度) 30克 +- 蓬莪术(炮)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 +(原文未明确,需补充) + +--- + +# 开胸顺气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 药物组成 + +- 槟榔300g +- 炒牵牛子400g +- 陈皮100g +- 木香75g +- 姜厚朴100g +- 醋三棱100g +- 醋莪术100g +- 猪牙皂50g + +## 功能与主治 +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 +# 愈痛散 + +## 出处 + +《重订严氏济生方》 + +## 药物组成 + +- 五灵脂 +- 玄胡索 +- 蓬莪术 +- 良姜 +- 当归 +- 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 +温中祛寒、活血止痛 + +--- + +# 小七香丸 + +## 出处 + +方载和剂局方中 + +## 药物组成 + +- 甘松2400克 +- 益智仁1800克 +- 香附子3600克 +- 丁香皮3600克 +- 甘草3600克 +- 蓬莪术600克 +- 缩砂仁60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治郁怒忧思,或因闪肭颠仆,一切气滞腰痛 理气活血止痛 + +--- + +# 小儿消积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 +## 功能与主治 +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 +--- + +# 开郁舒肝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五灵脂(醋制)100g +- 莪术(醋制)100g +- 香附(醋制)75g +- 木香63g +- 槟榔63g +- 当归50g +- 陈皮50g +- 青皮(醋制)50g +- 草果仁(炒)50g +- 乌药50g +- 枳壳(麸炒)50g +- 甘草50g +- 大黄50g +- 肉桂50g +- 郁金38g +- 延胡索(醋制)38g +- 砂仁25g + +## 功能与主治 + +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滯,胸胁胀满,腹痛,嗳气吞酸。 + +--- + +# 万灵筋骨膏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 生川乌35g +- 生草乌35g +- 独活27g +- 羌活24g +- 麻黄27g +- 防风24g +- 当归51g +- 莪术35g +- 三棱35g +- 香附24g +- 土鳖虫24g +- 木鳖子35g +- 蓖麻子35g +- 大黄24g +- 五倍子24g +- 牵牛子24g +- 红大戟27g +- 芫花24g +- 甘遂24g +- 巴豆27g +- 猪牙皂27g +- 柳枝543g +- 肉桂120g + +## 功能与主治 + +散风活, 舒筋定痛。用于风寒湿邪,伤于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行动艰难 + +--- + +# 通经甘露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 当归120g +- 桃仁(去皮)120g +- 红花120g +- 牡丹皮120g +- 干漆(煅)120g +- 牛膝120g +- 三棱(麸炒)15g +- 莪术(醋炙)30g +- 大黄(酒炒)120g +- 肉桂(去粗皮)120g + +## 功能与主治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经闭不通,小腹疼痛,或经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撇瘕积块。 + +--- + +# 柴胡舒肝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茯苓40g +- 枳壳(炒)20g +- 豆蔻16g +- 白芍(酒炒)20g +- 甘草20g +- 香附(醋制)30g +- 陈皮20g +- 桔梗20g +- 厚朴(姜制)20g +- 山楂(炒)20g +- 防风20g +- 六神曲(炒)20g +- 柴胡30g +- 黄芩20g +- 薄荷(炒)20g +- 紫苏梗30g +- 木香10g +- 槟榔(炒)30g +- 三棱(醋制)20g +- 大黄(酒炒)20g +- 青皮(炒)20g +- 当归20g +- 姜半夏30g +- 乌药20g +- 莪术(制)20g + +## 功能与主治 +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 +--- + +# 舒气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大黄120g +- 青皮(醋炒)10g +- 槟榔220g +- 苍术(米泔水炒)10g +- 陈皮20g +- 香附(醋炒)120g +- 川芎10g +- 厚朴(姜制)20g +- 麦芽(炒)20g +- 莱菔子(炒)10g +- 山楂(炒)80g +- 枳实(麸炒)20g +- 三棱(醋炒)20g +- 六神曲(麸炒)40g +- 莪术(醋煮)20g +- 牵牛子(炒)240g +- 木香20g +- 枳壳(麸炒)20g +- 五灵脂(醋炒)120g + +## 功能与主治 + +消气破滞,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滯,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 + +---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生川乌16g +- 生草乌16g +- 乌药16g +- 白芨16g +- 白芷16g +- 白蔹16g +- 土鳖虫16g +- 木瓜16g +- 三棱16g +- 莪术16g +- 当归16g +- 赤芍16g +- 肉桂16g +- 大黄32g +- 连翘32g +- 血竭10g +- 乳香(炒)6g +- 没药(炒)6g +- 三七6g +- 儿茶6g +- 薄荷脑8g +- 水杨酸甲酯8g +- 冰片8g +- 麝香0.16g + +## 功能与主治 + +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 +--- + +# 神功散 + +## 出处 +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 +- 五灵脂(炒)30克 +- 莪术15克 +- 桂心15克 +- 芸薹子(炒)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治血滞,胸腹作痛 + +--- + +# 清热调血汤 + +## 出处 + +《古今医鉴》卷十一 + +## 药物组成 +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白芍药(适量) +- 生地黄(适量) +- 黄连(适量) +- 香附(适量) +- 桃仁(适量) +- 红花(适量) +- 玄胡索(适量) +- 牡丹皮(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 +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 + +--- diff --git a/docs/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总/莪术活血化瘀.md b/docs/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总/莪术活血化瘀.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a0b22b8 --- /dev/null +++ b/docs/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总/莪术活血化瘀.md @@ -0,0 +1,1101 @@ +--- +# 山楂内消丸 + +## 出处 +(录自《中药制剂手册》) + +## 药物组成 +炒山楂 炒麦芽 五灵脂(醋炙)各90克 陈皮 炙香附各120克 法半夏 炒青皮 厚朴(姜炙) 炒莱菔子各60克 三棱(麸炒) 莪术(醋炙)各30克 砂仁45克 +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疗暖气吞酸,胸闷气胀,症瘕痞块,大便秘结等 + + +--- +# 活血化瘀汤 + +## 出处 +《内科学》上海中医学院主编 + +## 药物组成 +- 当归 9克 +- 赤芍 9克 +- 桃仁 9克 +- 八月扎 9克 +- 香附 9克 +- 郁金 9克 +- 凌霄花 9克 +- 红花 6克 +- 丹参 12克 +- 穿山甲 15克 +- 三棱 15克 +- 莪术 15克 +- 鳖甲 15克 +- 牡蛎 30克 +- 臭牡丹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用于原发性肝癌属气血瘀滞者,症见胁部胀痛、胁下症块、舌紫黯、脉涩或弦 + +--- +# 丹莪紫草汤 + +## 出处 +录自《中医学》 + +## 药物组成 +- 丹参 30克 +- 莪术 20克 +- 紫草 20克 +- 地榆 20克 +- 艾叶 20克 +- 石见穿 20克 +- 壁虎 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 + +--- +# 重剂排石汤 + +## 出处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三棱 15克 +- 莪术 15克 +- 赤芍 15克 +- 牛膝 15克 +- 白芷 15克 +- 枳壳 15克 +- 厚朴 15克 +- 车前子 15克 +- 穿山甲 9克 +- 皂角刺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桃仁 12克 +- 青皮 12克 +- 金钱草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破血,活血祛瘀 + +--- +# 逐瘀调经汤 +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桂成方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赤芍 10克 +- 五灵脂 10克(包煎) +- 三棱 10克 +- 莪术 10克 +- 益母草 15-30克 +- 肉桂 3克(后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化瘀止痛。用于血瘀性痛经、月经过多 + +--- +# 香附牛膝茶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香附 15克 +- 莪术 10克 +- 牛膝 10克 +- 蒲黄 10克 +- 红衣 10克 +- 凤仙花 30克 +- 益母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气滞血瘀型) + +--- +# 活瘀理气汤 + +## 出处 +《儿科证治简要》 + +## 药物组成 +- 桃仁 3枚(捣碎)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行滞理气 + +--- +# 过期饮 + +## 出处 +《济阴纲目》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白芍 10克 +- 熟地 10克 +- 香附 10克 +- 川芎 12克 +- 红花 3克 +- 莪术 9克 +- 木通 9克 +- 肉桂粉 1.5克(分两次冲服) +- 炙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通经。治经水过期不行 + +--- +# 乌鸡煎丸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乌雄鸡 1只 +- 人参 15克 +- 白术 15克 +- 石床 15克 +- 丹皮 15克 +- 黄芪 15克 +- 乌药 15克 +- 草果 15克 +- 延胡索 15克 +- 地黄(熟干者,洗焙)15克 +- 木香 15克 +- 琥珀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陈皮 15克 +- 红花 15克 +- 川乌(泡)90克 +- 海桐皮 90克 +- 芍药(白者)90克 +- 附子(泡去皮脐)90克 +- 肉桂(去粗皮)90克 +- 蓬莪术 90克 +- 苍术(米泔浸,切,焙)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虚化瘀,调经安胎。治妇人胎前产后诸般疾患 + +--- +# 积块丸 + +## 出处 +《兰台轨范》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煨) +- 莪术(醋煨) +- 蛇含石(烧研) +- 自然铜(烧研)各60克 +- 雄黄 +- 蜈蚣各3.6克(焙研) +- 木香4.5克 +- 铁花粉(粳米醋炒)3克 +- 辰砂 沉香各2.4克 +- 冰片1.5克 +- 芦荟 阿魏 天竺兰 全蝎(焙干)各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 攻坚散 + +## 出处 +《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 +## 药物组成 +- 夏枯草 30克 +- 元参 30克 +- 生牡蛎 30克 +- 昆布 15克 +- 姜半夏 12克 +- 海藻 12克 +- 青皮 9克 +- 陈皮 9克 +- 三棱 6克 +- 莪术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化痰散结,破瘀攻坚 + +--- +# 三棱汤 + +## 出处 +《慎斋遗书》 + +## 药物组成 +- 三棱 60克 +- 白术 30克 +- 归身 15克 +- 莪术 15克 +- 槟榔 9克 +- 木香 9克 + +--- +# 逐瘀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阿胶(炒)3克 +- 枳壳(麸炒)3克 +- 茯神 3克 +- 茯苓 3克 +- 白芷 3克 +- 川芎 3克 +- 生地黄 3克 +- 莪术 3克 +- 木通 3克 +- 五灵脂(炒尽烟)3克 +- 赤芍 3克 +- 生甘草 3克 +- 桃仁(去皮尖)4.5克 +- 大黄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逐瘀,通络止痛 + +--- +# 莪术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香附 90克 +- 当归(酒洗) +- 莪术(醋煨) +- 玄胡索 +- 赤芍药 +- 枳壳(麸炒) +- 熟地黄 +- 青皮(去穰) +- 白术(去芦) +- 黄芩各30克 +- 三棱(醋煨) +- 小茴香(炒) +- 砂仁各24克 +- 干漆(炒尽烟) +- 红花各15克 +- 川芎24克 +- 甘草3克 + +--- +# 千金化铁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当归(酒洗)45克 +- 白芍(酒炒)45克 +- 川芎22.5克 +- 怀生地(酒洗)45克 +- 白术(去芦炒)45克 +- 白茯苓(去皮)30克 +- 陈皮(去白)30克 +- 青皮(去穰)22.5克 +- 半夏(姜汁炒)30克 +- 枳实(麸炒)22.5克 +- 木香7.5克 +- 香附(炒)30克 +- 槟榔15克 +- 萝卜子(炒)15克 +- 三棱(醋炒)45克 +- 红花15克 +- 干漆(炒尽烟)15克 +- 桃仁(去皮尖)15克 +- 莪术(醋炒)45克 +- 硇砂(为末磁器内煨过)15克 +- 琥珀15克 + +--- +# 阿魏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鳖甲(醋炙)15克 +- 三棱(醋浸炒) +- 莪术(醋浸炒) +- 香附子(米泔浸)各45克 +- 陈皮30克 +- 真阿魏15克 + +--- +# 黑神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棕皮灰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酒洗)30克 +- 赤芍 30克 +- 白芍 30克 +- 生地黄 30克 +- 五灵脂 30克 +- 蒲黄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香附米(炒)30克 +- 干姜(炮)30克 +- 沉香 15克 +- 乳香 15克 +- 大黑豆 15克 +- 莪术 15克 +- 红花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瘀止血,温经止痛 + +--- +# 乌梅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乌梅 12克 +- 黄连 6克 +- 炒黄柏 6克 +- 当归 9克 +- 党参 12克 +- 干姜 6克 +- 桂枝 6克 +- 炒川椒 6克 +- 细辛 3克 +- 制附片 12克 +- 三棱 6克 +- 莪术 6克 +- 炮穿山甲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溃坚破结 + +--- +# 狗皮膏 + +## 出处 +《通行方》 + +## 药物组成 +- 阿魏 90克 +- 荜澄茄 30克 +- 桃仁 15克 +- 胡椒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三棱 9克 +- 青皮 9克 +- 莪术 9克 +- 五灵脂 9克 +- 血竭 6克 +- 白信 1.8克 +- 冰片 1.2克 +- 麝香 0.6克 +- 清凉膏药肉 96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散寒湿,活血消肿止痛 + +--- +# 升麻散坚汤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升麻 1.5克 +- 莪术 1.5克 +- 甘草 1.5克 +- 三棱 1.5克 +- 陈皮 1.5克 +- 桔梗 1.5克 +- 黄连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葛根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芍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连翘 1.5克 +- 黄芩 1.5克 +- 当归 1.5克 +- 天花粉(有痰加)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散结消肿。治瘰疬肿块坚硬 + +--- +# 散肿溃坚汤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黄芩 2.4克 +- 白芍 1.5克 +- 当归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桔梗 1.5克 +- 知母(酒炒)1.5克 +- 黄柏(酒炒)1.5克 +- 昆布 1.5克 +- 天花粉 1.5克 +- 连翘 1.5克 +- 葛根 1.5克 +- 炙甘草 1.5克 +- 黄连 0.9克 +- 三棱(酒拌炒)0.9克 +- 莪术 0.9克 +- 柴胡 1.2克 +- 升麻 0.9克 + +## 功能与主治 +消肿溃坚。治瘰疬马刀疮 + +--- +# 代抵当汤 + +## 出处 +《王氏准绳》 + +## 药物组成 +- 生川军(酒炒)120克 +- 炒穿甲 30克 +- 元明粉 30克 +- 归尾 30克 +- 光桃仁 30枚 +- 蓬莪术(醋炒)30克 +- 紫瑶桂 9克 +- 细生地 30克 + +--- +# 魏香散 + +##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 15克 +- 真阿魏 3克 + +--- +# 温经汤 + +## 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 + +## 药物组成 +- 桂枝 9克 +- 川芎 9克 +- 当归 9克 +- 丹皮 9克 +- 党参 9克 +- 牛膝 9克 +- 白芍 9克 +- 莪术 9克 +- 甘草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 +--- +# 万病遇仙丹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牙皂角(去弦、子)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 +--- +# 香橘饼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陈皮(去白)120克 +-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 厚朴(姜制)120克 +- 青木香120克 +-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 神曲(炒)120克 +- 麦芽(炒)120克 +- 白术(炒)120克 +- 三棱(醋炒)60克 +- 莪术(醋炒)60克 +- 香附(炒)60克 +- 砂仁(炒)60克 +- 甘草(炙)60克 +-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 木香(不见火)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 + +--- +# 导气丸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青皮(水蛭炒,适量) +- 莪术(虻虫炒,适量) +- 三棱(于漆炒,适量) +- 槟榔(斑描炒,适量) +- 吴茱萸(牵牛炒,适量) +- 干姜(硇砂炒,适量) +- 胡椒(茴香炒,适量) +- 附子(盐炒,适量) +- 赤芍药(川椒炒,适量) +- 石菖蒲(桃仁炒,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诸腹胀大,痞塞不通,大便虚秘 + +--- +# 红丸子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煮)150克 +- 蓬莪术(醋煮)150克 +- 陈皮(去白)150克 +- 青皮(麸炒)150克 +- 干姜(炮) +- 胡椒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 +--- +# 正脾散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炮)等分 +- 香附子(童便浸)等分 +- 茴香等分 +- 甘草(炙)等分 +- 陈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等病 + +--- +# 十全育真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野台党参12克 +- 生黄芪12克 +- 生山药12克 +- 知母12克 +- 玄参12克 +- 生龙骨(捣细)12克 +- 生牡蛎(捣细)12克 +- 丹参6克 +- 三棱 +- 莪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脱,化瘀滋阴。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补气固脱,化瘀滋阴 +--- + +# 消瘰丸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牡蛎(煅) 300克 +- 生黄芪 120克 +- 三棱 60克 +- 莪术 60克 +- 朱血竭 30克 +- 生明乳香 30克 +- 生明没药 30克 +- 龙胆草 60克 +- 玄参 90克 +- 浙贝母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消痰软坚。治瘰疬 +--- + +# 理冲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血,滋阴化瘀。用于妇女经闭、癥瘕积聚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益气血,滋阴,化瘀消症 + +--- + +# 金铃泻肝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川楝子(捣) 15克 +- 生明乳香 12克 +- 生明没药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治胁下掀痛 + +--- + +# 健运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18克 +- 野台党参 9克 +- 当归 9克 +- 寸麦冬 9克 +- 知母 9克 +- 生明乳香 9克 +- 生明没药 9克 +- 莪术 3克 +- 三棱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治气虚腿疼、臂疼 + +--- + +# 理冲丸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水蛭 30克 +- 生黄芪 45克 +- 生三棱 15克 +- 生莪术 15克 +- 当归 18克 +- 知母 18克 +- 生桃仁 18克 + +## 功能与主治 +破血逐瘀,消癥散结。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 + +--- + +# 理中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瘀消癥。治妇女经闭、癥瘕 + +--- +#香棱丸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枳壳(麸炒) 等分 +- 三棱(酒浸一夕) 等分 +- 莪术(细锉,每一两用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待巴豆黄色,去巴豆不用) 等分 +- 青皮(炙) 等分 +- 川楝子肉 等分 +- 茴香(炒)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原文未明确,需补充) + +--- + +# 当归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鳖甲(适量) +- 吴茱萸(适量) +- 桃仁(适量) +- 赤芍(适量) +- 肉桂(适量) +- 槟榔(适量) +- 青皮(适量) +- 木香(适量) +- 大黄(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破气,活血行瘀 + +--- + +# 乌药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 +--- + +# 瑞金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 + +## 药物组成 +延胡索3克 丹皮3克 红花3克 赤芍6克 片姜黄9克 莪术6克 川芎6克 当归6克 官桂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气 + +--- + +# 十味通经汤 + +##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 +## 药物组成 +桃仁12g 红花10g 熟地20g 当归尾20g 川芎18g 赤芍12g 三棱12g 莪术12g 水蛭6g 黄芪24g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祛瘀通经 + +--- + + +# 八物汤 + +##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 +## 药物组成 +熟地15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15g 三棱9g 莪术9g 桃仁12g 红花9g 水蛭6g(烤干 研粉) + +## 功能与主治 +破瘀通络,调理气血 + +--- + +# 三棱煎丸 + +## 出处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医数字图书馆 + +## 药物组成 +京三棱 莪术各60克 芫花15克 青皮45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破血消癥 + +--- + +#琥珀丸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药物组成## +- 琥珀 30克 +- 白芍药 30克 +- 川乌 30克 +- 川牛膝 30克 +- 鳖甲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当归 30克 +- 厚朴 30克 +- 木香 15克 +- 泽兰叶 15克 +- 官桂 15克 +- 麝香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妇人血瘕,腹中有块攻刺,小腹痛重,或腰背相引而痛,久而不治。黄瘦羸乏。活血化瘀消积。 + +--- + +#琥珀散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药物组成## +- 牡丹皮 30克 +- 赤芍药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荆三棱 30克 +- 刘寄奴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 30克 +- 乌药 30克 +- 官桂 30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妇人、室女月水凝滞,胁肋胀刺,脐腹痛难忍,恶露不下,血上攻心,迷闷不省。凡有血气腹痛并皆治之。行气活血化瘀。 + +--- + +# 小七香丸 + +## 出处 +方载和剂局方中 + +## 药物组成 +甘松2400克 益智仁1800克 香附子3600克 丁香皮3600克 甘草3600克 蓬莪术600克 缩砂仁6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郁怒忧思,或因闪肭颠仆,一切气滞腰痛 理气活血止痛 +--- + +# 万应宝珍膏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荆芥18g 山奈18g 麻黄18g 南刘寄奴18g 羌活18g 藁本18g 柴胡18g 地黄18g 生川乌18g 防风18g 苍术18g 川芎18g 独活18g 续断18g 威灵仙18g 何首乌18g 生草乌18g 赤芍18g 三棱18g 大黄18g 生天南星18g 当归18g 桃仁18g 香附18g 白芷18g 五加皮18g 枳壳18g 海风藤18g 猪牙皂18g 连翘18g 莪术18g 冰片18g 肉桂18g 细辛18g 附子(制)8g 木香18g 乳香(制)18g 没药(制)18g 阿魏18g 樟脑18g 小茴香18g + +##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 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痛 + +--- + +# 五瘕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三棱(醋炒)8g 莪术(醋煮)8g 当归8g 赤芍8g 延胡索(醋炒)8g 槟榔8g 陈皮8g 青皮8g 枳壳(麸炒)8g 枳实(麸炒)12g 五灵脂(醋炒)8g 山楂8g 干漆(炭)8g 干姜8g 木香8g 吴茱萸(甘草炙)4g 使君子(去壳)6g 雷丸8g 牵牛子(炒)32g 莱菔子(炒)16g 牛膝12g 六神曲(麸炒)16g 红曲32g 大黄336g 硇砂(醋制)1.2g 芒硝16g 大腹皮13.5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用于各种积聚,痞块胸膈满闷,两胁攻心作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 + +--- + +# 和络舒肝胶囊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白术(炒)60g 白芍80g 三棱60g 香附(制)100g 莪术80g 当归60g 木瓜20g 大黄20g 红花40g 鳖甲(炙)15g 桃仁20g 郁金20g 茵陈60g 海藻65g 昆布80g 玄参60g 地黄100g 熟地黄80g 虎杖100g 土鳖虫100g 柴胡40g 制何首乌100g 凌霄花20g 蜣螂20g 五灵脂60g 黑豆100g 半边莲60g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 +--- + +# 和络舒肝片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白术(炒)60g 白芍80g 三棱60g 香附(制)100g 莪术80g 当归60g 木瓜20g 大黄20g 红花40g 鳖甲(炙)15g 桃仁20g 郁金20g 茵陈60g 海藻65g 昆布80g 玄参60g 地黄100g 熟地黄80g 虎杖100g 土鳖虫100g 柴胡40g 制何首乌100g 凌霄花20g 蜣螂20g 五灵脂60g 黑豆100g 半边莲60g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 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 +--- + +# 调经化瘀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香附(醋制)1000g 艾叶(炭)20g 当归200g 地黄200g 川芎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红花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干漆(炭)100g + +## 功能与主治 +调经行血, 理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经血不调,行经腹痛或经闭不通。 + +--- + +# 通经甘露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当归120g 桃仁(去皮)120g 红花120g 牡丹皮120g 干漆(煅)120g 牛膝120g 三棱(麸炒)15g 莪术(醋炙)30g 大黄(酒炒)120g 肉桂(去粗皮)120g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经闭不通,小腹疼痛,或经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撇瘕积块。 + +--- + +# 温经姊妹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71g 桃仁霜95g 香附(醋炙)8g 肉桂60g 大黄83g 当归59g 青皮95g 莪术95g 丹参59g 红花95g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逐瘀生新。用于瘀滞性经血不调,行经腹痛 + +---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 乌药16g 白芨16g 白芷16g 白蔹16g 土鳖虫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术16g 当归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黄32g 连翘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没药(炒)6g 三七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麝香0.16g + +## 功能与主治 +散瘀活血, 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 +--- + +# 三棱煎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莪术(醋浸炒)90g 三棱90g 青皮(去白)30g 半夏30g 麦芽(炒)30g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 + +# 神功散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炒)30克 莪术15克 桂心15克 芸薹子(炒)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滞,胸腹作痛 + +--- + +# 红圆子 + +##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浸软切片,2400克) +- 蓬莪术(2400克) +- 青橘皮(2400克) +- 陈皮(去白,2400克) +- 乾姜(炮,1440克) +- 胡椒(144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丈夫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及小儿食积,骨瘦面黄,肚胀气急,不嗜饮食,渐成脾劳,不拘老少,并宜服之。(行气消积,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 + +--- + +# 清热调血汤 + +## 出处 +《古今医鉴》卷十一 + +##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白芍药(适量) +- 生地黄(适量) +- 黄连(适量) +- 香附(适量) +- 桃仁(适量) +- 红花(适量) +- 玄胡索(适量) +- 牡丹皮(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 + diff --git a/docs/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总/莪术消积.md b/docs/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总/莪术消积.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509dee8 --- /dev/null +++ b/docs/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总/莪术消积.md @@ -0,0 +1,821 @@ +# 撞气阿魏散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 +--- + +# 消积滞集香丸 + +## 出处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广荗(莪术) 30克 +- 青皮 30克 +- 陈皮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益智 30克 +- 川楝子 30克 +- 茴香 30克 +- 巴豆 15克 +- 粳米 15克(炒焦)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伤生冷硬物不消 + +--- + +# 积块丸 + +## 出处 +《兰台轨范》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煨) 60克 +- 莪术(醋煨) 60克 +- 蛇含石(烧研) 60克 +- 自然铜(烧研) 60克 +- 雄黄 3.6克 +- 蜈蚣 3.6克(焙研) +- 木香 4.5克 +- 铁花粉(粳米醋炒) 3克 +- 辰砂 2.4克 +- 沉香 2.4克 +- 冰片 1.5克 +- 芦荟 12克 +- 阿魏 12克 +- 天竺兰 12克 +- 全蝎(焙干)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 +# 又丸方 + +## 出处 +《慎斋遗书》 + +## 药物组成 +- 白牵牛 120克 +- 槟榔 30克 +- 三棱 5枚 +- 莪术 15克 +- 茵陈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气滞血瘀诸积 + +--- + +# 消疳退热饮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山楂(去子) +- 乌药 +- 灯心 +- 竹茹 +- 槟榔尖 +- 使君子(去壳) +- 芜荑仁 +- 淮木通 +- 黑牵牛 +- 大黄 +- 柴胡 +- 莪术(煨) +- 枳壳(去穰) +- 黄芩 +- 甜葶苈 适量 + +--- + +# 内消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青皮 +- 陈皮 +- 三棱(煨) +- 莪术(煨) +- 神曲(炒) +- 麦芽 +- 香附(炒) 等分 + +--- + +# 十仙夺命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木香(等分) +- 沉香(等分) +- 丁香(等分) +- 没药(等分) +- 川芎(等分) +- 皂角(等分) +- 苦葶苈(等分) +- 巴豆(去壳,捶去油)(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血攻积,开窍醒神 + +--- + +# 指迷七气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青皮(去穰) +- 陈皮 +- 三棱(醋炒) +- 莪术(醋炒) +- 香附 +- 益智仁 +- 藿香 +- 官桂 +- 桔厦 +- 大黄 +- 槟榔 +- 甘草 适量 + +--- + +# 破郁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香附(醋煮) 120克 +- 栀子仁(炒) 120克 +- 黄连(姜汁炒) 60克 +- 枳实(麸炒) 30克 +- 槟榔 60克 +- 莪术(煨) 30克 +- 青皮(去穰) 30克 +- 苏子 30克 +- 瓜蒌仁 30克 + +--- + +# 化坚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白术(去芦) 6克 +- 白茯苓(去皮) 9克 +- 当归 9克 +- 川芎 4.5克 +- 香附(炒) 6克 +- 山楂 6克 +- 枳实 3克 +- 陈皮 6克 +- 半夏(姜炒) 6克 +- 桃仁(去皮尖) 10粒 +- 红花 2.4克 +- 莪术(煨) 3克 +- 甘草 2.4克 + +--- + +# 安息香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咽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 + +--- + +# 万病遇仙丹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 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芽皂角(去弦、子) 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 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 +--- + +# 黄连磨积丸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黄连 30克 +- 栀子(炒去秀) 15克 +- 青皮(去穰) 15克 +- 川芎 15克 +- 苍术(米酒浸七日) 15克 +- 桃仁(去皮存尖) 15克 +- 白芥子(酒浸炒) 15克 +- 香附子(童便浸炒) 30克 +- 莪术(酒浸炒) 30克 +- 山楂肉 30克 +- 莱菔子(炒研) 30克 +- 白术 30克 +- 三棱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 + +--- + +# 磨积锭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白术(陈土炒) 60克 +- 陈皮 60克 +- 厚朴(姜炒) 30克 +- 槟榔 30克 +- 枳实(麸炒) 30克 +- 三棱(醋炒) 45克 +- 莪术(醋炒) 45克 +- 甘草 30克 +- 使君子(去核净) 51克 +- 半夏曲 30克 +- 山楂(去核) 60克 +- 神曲 60克 +- 真阿魏 30克 +- 黑牵牛(头末半生半炒) 30克 +- 巴豆霜 适量 +- 木香 9克 +- 硇砂(去除砂土) 3克 +- 苍术(麸炒)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一切积滞 + +--- + +# 香橘饼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陈皮(去白) 120克 +- 青皮(去穰麸炒) 120克 +- 厚朴(姜制) 120克 +- 青木香 120克 +- 山楂肉(去核净) 120克 +- 神曲(炒) 120克 +- 麦芽(炒) 120克 +- 白术(炒) 120克 +- 三棱(醋炒) 60克 +- 莪术(醋炒) 60克 +- 香附(炒) 60克 +- 砂仁(炒) 60克 +- 甘草(炙) 60克 +- 人参 60克 +- 木香(不见火)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 + +--- + +# 红丸子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煮) 150克 +- 蓬莪术(醋煮) 150克 +- 陈皮(去白) 150克 +- 青皮(麸炒) 150克 +- 干姜(炮) +- 胡椒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 +--- + +# 槟榔丸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 15克 +- 莪术(醋炒) 15克 +- 槟榔 30克 +- 枳实(麸炒黄色) 15克 +- 陈皮(去白) 15克 +- 芜荑 7.5克 +- 雷丸 15克 +- 鹤虱(略炒) 9克 +- 千漆(炒无烟) 15克 +- 木香(不见火) 9克 +- 良姜(陈壁土炒) 6克 +- 砂仁(去壳) 3克 +- 麦蘖面(炒) 15克 +- 胡黄连(炒) 9克 +- 甘草(炙) 9克 +- 神麯(炒黄色)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 +--- + +# 香蟾丸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浸炒) 15克 +- 蓬莪术(醋浸炒) 15克 +- 青皮(去白) 15克 +- 神麯(炒) 15克 +- 麦蘖麯(炒) 15克 +- 草龙胆(酒漫炒) 15克 +- 槟榔 15克 +- 木香 6克 +- 川栋子(去核酒煮) 15克 +- 使君子(去壳) 15克 +- 胡黄连 12克 +- 川黄连 12克 +- 陈皮 15克 +- 白术 60克 +- 干蟾 5个 + +##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 +--- + +# 消疳理脾汤 + +## 出处 +《医宗金鉴》 + +## 药物组成 +- 芜荑(适量) +- 三棱(适量) +- 莪术(适量) +- 炒青皮(适量) +- 陈皮(适量) +- 芦荟(适量) +- 槟榔(适量) +- 使君子肉(适量) +- 甘草(适量) +- 川黄连(适量) +- 胡黄连(适量) +- 炒麦芽(适量) +- 炒神曲(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理脾。治小儿疳积 + +--- + +# 香棱丸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枳壳(麸炒) 等分 +- 三棱(酒浸一夕) 等分 +- 莪术(细锉,每一两用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待巴豆黄色,去巴豆不用) 等分 +- 青皮(炙) 等分 +- 川楝子肉 等分 +- 茴香(炒) 等分 + +--- + +# 助气丸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青皮(等分) +- 白术(等分)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枳壳(等分) +- 槟榔(等分) +- 木香(等分) +- 陈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痞。治妇人胸膈痞闷 + +--- + +# 乌药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 +--- + +# 大七气汤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三棱(煨切) +- 莪术(煨切) +- 青皮(去穰) +- 陈皮(去白) +- 木香 +- 藿香 +- 益智仁 +- 桔梗 +- 肉桂 +- 甘草(炙) 各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 + +--- + +# 秘方万应丸 + +## 出处 +《证治准绳》 + +## 药物组成 +- 槟榔 +- 雷丸 +- 芜荑 +- 鹤虱 +- 使君子 +- 干漆 +- 三棱 +- 莪术 +- 木香 +- 陈皮 +- 橘红 +- 砂仁 +- 高良姜 +- 神曲 +- 胡黄连 +- 麦芽 +- 炙甘草 + +##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作用较强,用于肠中虫积,食结,腹痛胀满,痞块积聚及小儿虫疳 + +--- + +# 开胸顺气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 药物组成 +- 槟榔 300g +- 炒牵牛子 400g +- 陈皮 100g +- 木香 75g +- 姜厚朴 100g +- 醋三棱 100g +- 醋莪术 100g +- 猪牙皂 50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 +# 琥珀丸 +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 药物组成 +- 琥珀 30克 +- 白芍药 30克 +- 川乌 30克 +- 川牛膝 30克 +- 鳖甲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当归 30克 +- 厚朴 30克 +- 木香 15克 +- 泽兰叶 15克 +- 官桂 15克 +- 麝香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妇人血瘕,腹中有块攻刺,小腹痛 + +--- +# 胃柿石方 + +## 出处 +录自《中医方剂手册新编》 + +## 药物组成 +- 苍术 厚朴 陈皮 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枳实 三棱 莪术 鸡内金 焦山楂 炒麦芽 焦神曲各9g +- 甘草3g + +## 功能与主治 +健脾和胃,化瘀消积 + +--- + +# 五瘕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8g +- 莪术(醋煮)8g +- 当归8g +- 赤芍8g +- 延胡索(醋炒)8g +- 槟榔8g +- 陈皮8g +- 青皮8g +- 枳壳(麸炒)8g +- 枳实(麸炒)12g +- 五灵脂(醋炒)8g +- 山楂8g +- 干漆(炭)8g +- 干姜8g +- 木香8g +- 吴茱萸(甘草炙)4g +- 使君子(去壳)6g +- 雷丸8g +- 牵牛子(炒)32g +- 莱菔子(炒)16g +- 牛膝12g +- 六神曲(麸炒)16g +- 红曲32g +- 大黄336g +- 硇砂(醋制)1.2g +- 芒硝16g +- 大腹皮13.5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用于各种积聚,痞块胸膈满闷,两胁攻心作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 + +--- + +# 小儿消积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 +##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 +--- + +# 儿童清热导滞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鸡内金(醋制)120g +- 莪术(醋制)90g +- 厚朴(姜制)90g +- 枳实90g +- 山楂(焦)60g +- 青皮(醋制)90g +- 半夏(制)60g +- 六神曲(焦)60g +- 麦芽(焦)60g +- 槟榔(焦)120g +- 榧子90g +- 使君子(仁)120g +- 胡黄连60g +- 苦楝子90g +- 知母120g +- 青蒿60g +- 黄芩(酒制)120g +- 薄荷60g +- 钩藤90g +- 车前子(盐制)120g + +## 功能与主治 +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燥烦口渴,不思饮食。 + +--- + +# 加味烂积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大黄80g +- 牵牛子(炒)60g +- 陈皮60g +- 木香40g +- 川木香80g +- 香附(醋炙)60g +- 莱菔子(炒)60g +- 山楂(炒)80g +- 槟榔80g +- 芜荑40g +- 阿魏60g +- 三棱80g +- 莪术80g +- 白术80g +- 当归80g +- 吴茱萸(炒)30g +- 厚朴(姜汁炙)40g +- 法半夏40g +- 砂仁40g +- 草果(姜汁炙)40g +- 甘草40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用于饮食积聚,胸满痞闷,腹胀坚结,消化不良。 + +--- + +# 三棱煎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 莪术(醋浸炒)90g +- 三棱90g +- 青皮(去白)30g +- 半夏30g +- 麦芽(炒)30g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 +--- + +# 红圆子 + +##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浸软切片,2400g) +- 蓬莪术(2400g) +- 青橘皮(2400g) +- 陈皮(去白,2400g) +- 乾姜(炮,1440g) +- 胡椒(1440g)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积,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治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 + +--- + +# 大思食丸 + +## 出处 +《百一》卷二引张承祖 + +## 药物组成 +- 乌梅(去仁不去核,300g) +- 神曲(炒,300g) +- 苍术(120g) +- 麦糵(炒,450g) +- 干姜(炮,60g) +- 京三棱(60g) +- 陈皮(去白,60g) +- 蓬莪术(90g) + +## 功能与主治 +快气消食。治翻胃。 + +--- + +# 三棱散 + +## 出处 +《普济方》卷三九三 + +## 药物组成 +- 三棱(炮,1.5g) +- 莪术(炮,1.5g) +- 益智仁(去壳,1.5g) +- 甘草(炙,1.5g) +- 神曲(1.5g) +- 麦糵(1.5g) +- 橘红(1.5g) + +## 功能与主治 +疏脾土,消食化积。用于乳哺不节,过伤于脾,久则成疳,小儿积聚癖块。 diff --git a/docs/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总/莪术行气.md b/docs/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总/莪术行气.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6425844 --- /dev/null +++ b/docs/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总/莪术行气.md @@ -0,0 +1,1392 @@ +--- +# 开郁二陈汤 + +## 出处 +《万氏女科》 + +## 药物组成 +- 橘皮 6克 +- 茯苓 12克 +- 苍术 9克 +- 香附 6克 +- 川芎 6克 +- 制半夏 6克 +- 青皮 6克 +- 莪术 6克 +- 木香 6克 +- 甘草 6克 +- 槟榔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解郁,燥湿化痰 + +--- +# 消瘿汤 + +## 出处 +西安市中心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昆布 16克 +- 海藻 16克 +- 黄药子 16克 +- 制南星 9克 +- 制半夏 9克 +- 槟榔 9克 +- 莪术 9克 +- 夏枯草 9克 +- 广木香 9克 +- 煅牡蛎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 +--- +# 重剂排石汤 + +## 出处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三棱 15克 +- 莪术 15克 +- 赤芍 15克 +- 牛膝 15克 +- 白芷 15克 +- 枳壳 15克 +- 厚朴 15克 +- 车前子 15克 +- 穿山甲 9克 +- 皂角刺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桃仁 12克 +- 青皮 12克 +- 金钱草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破血,活血祛瘀 + +--- +# 助气散 + +## 出处 +《圣济总录》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青皮 15克 +- 陈皮 15克 +- 白术 15克 +- 枳壳 10克 +- 槟榔 10克 +- 木香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开郁。主治妇人胸膈痞闷(痞证) + +--- +# 香附牛膝茶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香附 15克 +- 莪术 10克 +- 牛膝 10克 +- 蒲黄 10克 +- 红衣 10克 +- 凤仙花 30克 +- 益母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气滞血瘀型) + +--- +# 活瘀理气汤 + +## 出处 +《儿科证治简要》 + +## 药物组成 +- 桃仁 3枚(捣碎)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行滞理气 + +--- +# 过期饮 + +## 出处 +《济阴纲目》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白芍 10克 +- 熟地 10克 +- 香附 10克 +- 川芎 12克 +- 红花 3克 +- 莪术 9克 +- 木通 9克 +- 肉桂粉 1.5克(分两次冲服) +- 炙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通经。治经水过期不行 + +--- +# 撞气阿魏散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 +--- +# 乌鸡煎丸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乌雄鸡 1只 +- 人参 15克 +- 白术 15克 +- 石床 15克 +- 丹皮 15克 +- 黄芪 15克 +- 乌药 15克 +- 草果 15克 +- 延胡索 15克 +- 地黄(熟干者,洗焙) 15克 +- 木香 15克 +- 琥珀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陈皮 15克 +- 红花 15克 +- 川乌(泡) 90克 +- 海桐皮 90克 +- 芍药(白者) 90克 +- 附子(泡去皮脐) 90克 +- 肉桂(去粗皮) 90克 +- 蓬莪术 90克 +- 苍术(米泔浸,切,焙)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虚化瘀,调经安胎。治妇人胎前产后诸般疾患 + +--- +# 木香槟榔丸 + +## 出处 +《儒门事亲》 + +## 药物组成 +- 木香 3克 +- 槟榔 3克 +- 青皮 3克 +- 陈皮 3克 +- 莪术 3克 +- 黄连 3克 +- 黄柏 9克 +- 大黄 9克 +- 炒香附 12克 +- 牵牛子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 +--- +# 攻坚散 + +## 出处 +《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 +## 药物组成 +- 夏枯草 30克 +- 元参 30克 +- 生牡蛎 30克 +- 昆布 15克 +- 姜半夏 12克 +- 海藻 12克 +- 青皮 9克 +- 陈皮 9克 +- 三棱 6克 +- 莪术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化痰散结,破瘀攻坚 + +--- +# 三棱汤 + +## 出处 +《慎斋遗书》 + +## 药物组成 +- 三棱 60克 +- 白术 30克 +- 归身 15克 +- 莪术 15克 +- 槟榔 9克 +- 木香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十仙夺命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木香(等分) +- 沉香(等分) +- 丁香(等分) +- 没药(等分) +- 川芎(等分) +- 皂角(等分) +- 苦葶苈(等分) +- 巴豆(去壳,捶去油)(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血攻积,开窍醒神 + +--- + +# 破郁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香附(醋煮)120克 栀子仁(炒)120克 黄连(姜汁炒)60克 枳实(麸炒)30克 槟榔60克 莪术(煨)30克 青皮(去穰)30克 苏子30克 瓜蒌仁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千金化铁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当归(酒洗)45克 白芍(酒炒)45克 川芎22.5克 怀生地(酒洗)45克 白术(去芦炒)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陈皮(去白)30克 青皮(去穰)22.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枳实(麸炒)22.5克 木香7.5克 香附(炒)30克 槟榔15克 萝卜子(炒)15克 三棱(醋炒)45克 红花15克 干漆(炒尽烟)15克 桃仁(去皮尖)15克 莪术(醋炒)45克 硇砂(为末磁器内煨过)15克 琥珀15克 + + +--- + + +# 加减胃苓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苍术 4.5克 +- 陈皮 4.5克 +- 厚朴(姜炒) 2.4克 +- 猪苓 6克 +- 泽泻 6克 +- 白术(去芦,炒) 4.5克 +- 白茯苓 9克 +- 藿香 9克 +- 半夏(姜炒) 6克 +- 大腹皮 9克 +- 山楂 6克 +- 萝卜子 9克 +- 三棱 3克 +- 莪术 3克 +- 青皮 3克 +- 甘草 2.4克 + +## 功能与主治 +健脾祛湿,行气消积 + +--- +# 阿魏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鳖甲(醋炙)15克 +- 三棱(醋浸炒) +- 莪术(醋浸炒) +- 香附子(米泔浸)各45克 +- 陈皮 30克 +- 真阿魏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黑神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棕皮灰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酒洗) 30克 +- 赤芍 30克 +- 白芍 30克 +- 生地黄 30克 +- 五灵脂 30克 +- 蒲黄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香附米(炒) 30克 +- 干姜(炮) 30克 +- 沉香 15克 +- 乳香 15克 +- 大黑豆 15克 +- 莪术 15克 +- 红花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瘀止血,温经止痛 + +--- +# 清脏解毒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黄连(适量) +- 黄芩(适量) +- 黄柏(适量) +- 栀子(适量) +- 大黄(适量) +- 连翘(适量) +- 滑石(适量) +- 木通(适量) +- 车前子(适量) +- 海金沙(适量) +- 枳实(适量) +- 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腑利湿 + +--- +# 小理中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红豆(30克) +- 莪术(30克) +- 缩砂仁(30克) +- 草豆蔻(60克) +- 青皮(60克) +- 陈皮(60克) +- 干姜(60克) +- 京三棱(60克) +- 肉桂(60克) +- 良姜(90克) +- 牵牛(90克) +- 阿魏(9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中健脾,行气降逆 + +--- +# 安息香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 +--- +# 椒红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沉香 30克 +- 莪术 30克 +- 诃黎勒 30克 +- 椒红 30克 +- 当归 30克 +- 附子 30克 +- 白术 30克 +- 麝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高良姜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调气和血 + +--- +# 升麻散坚汤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升麻 1.5克 +- 莪术 1.5克 +- 甘草 1.5克 +- 三棱 1.5克 +- 陈皮 1.5克 +- 桔梗 1.5克 +- 黄连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葛根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芍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连翘 1.5克 +- 黄芩 1.5克 +- 当归 1.5克 +- 天花粉(有痰加)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散结消肿。治瘰疬肿块坚硬 + +--- +# 散肿溃坚汤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黄芩 2.4克 +- 白芍 1.5克 +- 当归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桔梗 1.5克 +- 知母(酒炒) 1.5克 +- 黄柏(酒炒) 1.5克 +- 昆布 1.5克 +- 天花粉 1.5克 +- 连翘 1.5克 +- 葛根 1.5克 +- 炙甘草 1.5克 +- 黄连 0.9克 +- 三棱(酒拌炒) 0.9克 +- 莪术 0.9克 +- 柴胡 1.2克 +- 升麻 0.9克 + +## 功能与主治 +消肿溃坚。治瘰疬马刀疮 + +--- +# 万病遇仙丹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 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芽皂角(去弦、子) 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 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 +--- + +# 黄连磨积丸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黄连30克(吴茱萸同炒15克 益智仁同炒15克) 栀子(炒去秀)15克 青皮(去穰)15克 川芎15克 苍术(米酒浸七日)15克 桃仁(去皮存尖)15克 白芥子(酒浸炒)15克 香附子(童便浸炒)30克 莪术(酒浸炒)30克 山楂肉30克 莱菔子(炒研)30克 白术30克 三棱(用西安者佳)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用之如神 + +--- + +# 香橘饼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陈皮(去白)120克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厚朴(姜制)120克 青木香120克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神曲(炒)120克 麦芽(炒)120克 白术(炒)120克 三棱(醋炒)60克 莪术(醋炒)60克 香附(炒)60克 砂仁(炒)60克 甘草(炙)60克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木香(不见火)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并宜服之 + +--- + +# 导气丸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青皮(水蛭炒,适量) +- 莪术(虻虫炒,适量) +- 三棱(于漆炒,适量) +- 槟榔(斑描炒,适量) +- 吴茱萸(牵牛炒,适量) +- 干姜(硇砂炒,适量) +- 胡椒(茴香炒,适量) +- 附子(盐炒,适量) +- 赤芍药(川椒炒,适量) +- 石菖蒲(桃仁炒,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诸腹胀大,痞塞不通,大便虚秘。(破血逐瘀,行气消胀) + +--- + +# 红丸子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煮)150克 蓬莪术(醋煮)150克 陈皮(去白)150克 青皮(麸炒)150克 干姜(炮) 胡椒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 +--- + +#正脾散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炮) 等分 +- 香附子(童便浸) 等分 +- 茴香 等分 +- 甘草(炙) 等分 +- 陈皮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等病。 + +--- + +# 木香槟榔丸 + +## 出处 +《儒门事亲》 + +## 药物组成 +- 木香 3克 +- 槟榔 3克 +- 青皮 3克 +- 陈皮 3克 +- 莪术 3克 +- 黄连 3克 +- 黄柏 9克 +- 大黄 9克 +- 炒香附 12克 +- 牵牛子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 +--- + +# 异香散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蓬莪术(煨)3克 益智仁3克 甘草3克 京三棱3克 青皮1.5克 陈皮1.5克 厚朴(姜制)0.9克 石莲肉0.9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腹胁疗痛 + +--- + +# 香蟾丸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三棱(醋浸炒)15克 蓬莪术(醋浸炒)15克 青皮(去白)15克 神麯(炒)15克 麦蘖麯(炒)15克 草龙胆(酒漫炒)15克 槟榔15克 木香6克 川栋子(去核酒煮)15克 使君子(去壳)15克 胡黄连12克 川黄连12克 陈皮15克 白术60克 干蟾5个 + +##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 +--- + +# 十全育真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野台党参 12克 +- 生黄芪 12克 +- 生山药 12克 +- 知母 12克 +- 玄参 12克 +- 生龙骨(捣细) 12克 +- 生牡蛎(捣细) 12克 +- 丹参 6克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脱,化瘀滋阴 + +--- +# 消瘰丸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牡蛎(煅) 300克 +- 生黄芪 120克 +- 三棱 60克 +- 莪术 60克 +- 朱血竭 30克 +- 生明乳香 30克 +- 生明没药 30克 +- 龙胆草 60克 +- 玄参 90克 +- 浙贝母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消痰软坚 + +--- +# 理冲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血,滋阴化瘀 + +--- +# 健运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18克 +- 野台党参 9克 +- 当归 9克 +- 寸麦冬 9克 +- 知母 9克 +- 生明乳香 9克 +- 生明没药 9克 +- 莪术 3克 +- 三棱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 + +--- +# 理中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疗妇女经闭不行,结为症瘕(活血化瘀,行气,调经散结) + +--- +# 当归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鳖甲(适量) +- 吴茱萸(适量) +- 桃仁(适量) +- 赤芍(适量) +- 肉桂(适量) +- 槟榔(适量) +- 青皮(适量) +- 木香(适量) +- 大黄(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破气,活血行瘀 + +--- + +# 助气丸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青皮(等分) +- 白术(等分)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枳壳(等分) +- 槟榔(等分) +- 木香(等分) +- 陈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痞。治妇人胸膈痞闷 + +--- + +# 乌药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 +--- + +# 大七气汤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三棱(煨切) +- 莪术(煨切) +- 青皮(去穰) +- 陈皮(去白) +- 木香 +- 藿香 +- 益智仁 +- 桔梗 +- 肉桂 +- 甘草(炙) +- 各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宜大七气汤 + +--- + +# 瑞金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 + +## 药物组成 +- 延胡索3克 +- 丹皮3克 +- 红花3克 +- 赤芍6克 +- 片姜黄9克 +- 莪术6克 +- 川芎6克 +- 当归6克 +- 官桂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气 + +--- + +# 木香饼子 + +## 出处 +《中藏经》 + +##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皮 60克 +- 益智仁 30克 +- 香附子(去粗皮炒) 120克 +- 甘草(炒) 60克 +- 缩砂仁(面裹煨,面熟为度) 30克 +- 蓬莪术(炮)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开胸顺气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 药物组成 +- 槟榔300g +- 炒牵牛子400g +- 陈皮100g +- 木香75g +- 姜厚朴100g +- 醋三棱100g +- 醋莪术100g +- 猪牙皂50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 +# 十味通经汤 + +##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 +## 药物组成 +- 桃仁12g +- 红花10g +- 熟地20g +- 当归尾20g +- 川芎18g +- 赤芍12g +- 三棱12g +- 莪术12g +- 水蛭6g +- 黄芪24g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祛瘀通经 + +--- + +# 八物汤 + +##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 +## 药物组成 +- 熟地15g +- 当归12g +- 川芎12g +- 白芍15g +- 三棱9g +- 莪术9g +- 桃仁12g +- 红花9g +- 水蛭6g(烤干研粉) + +## 功能与主治 +破瘀通络,调理气血 + +--- + +# 三棱煎丸 + +## 出处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医数字图书馆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 莪术各60克 +- 芫花15克 +- 青皮45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破血消癥 + +--- + +# 琥珀散 +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 药物组成 +- 牡丹皮 30克 +- 赤芍药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荆三棱 30克 +- 刘寄奴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 30克 +- 乌药 30克 +- 官桂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化瘀 + +--- + +# 小七香丸 + +## 出处 +方载和剂局方中 + +## 药物组成 +- 甘松2400克 +- 益智仁1800克 +- 香附子3600克 +- 丁香皮3600克 +- 甘草3600克 +- 蓬莪术600克 +- 缩砂仁600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 + +--- + +# 五瘕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8g +- 莪术(醋煮)8g +- 当归8g +- 赤芍8g +- 延胡索(醋炒)8g +- 槟榔8g +- 陈皮8g +- 青皮8g +- 枳壳(麸炒)8g +- 枳实(麸炒)12g +- 五灵脂(醋炒)8g +- 山楂8g +- 干漆(炭)8g +- 干姜8g +- 木香8g +- 吴茱萸(甘草炙)4g +- 使君子(去壳)6g +- 雷丸8g +- 牵牛子(炒)32g +- 莱菔子(炒)16g +- 牛膝12g +- 六神曲(麸炒)16g +- 红曲32g +- 大黄336g +- 硇砂(醋制)1.2g +- 芒硝16g +- 大腹皮13.5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 + +--- + +# 小儿消积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 +##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 + +--- + +# 和络舒肝胶囊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白术(炒)60g +- 白芍80g +- 三棱60g +- 香附(制)100g +- 莪术80g +- 当归60g +- 木瓜20g +- 大黄20g +- 红花40g +- 鳖甲(炙)15g +- 桃仁20g +- 郁金20g +- 茵陈60g +- 海藻65g +- 昆布80g +- 玄参60g +- 地黄100g +- 熟地黄80g +- 虎杖100g +- 土鳖虫100g +- 柴胡40g +- 制何首乌100g +- 凌霄花20g +- 蜣螂20g +- 五灵脂60g +- 黑豆100g +- 半边莲60g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 + +--- + +# 和络舒肝片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同和络舒肝胶囊) + +## 功能与主治 +(同和络舒肝胶囊) + +--- + +# 开郁舒肝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五灵脂(醋制)100g +- 莪术(醋制)100g +- 香附(醋制)75g +- 木香63g +- 槟榔63g +- 当归50g +- 陈皮50g +- 青皮(醋制)50g +- 草果仁(炒)50g +- 乌药50g +- 枳壳(麸炒)50g +- 甘草50g +- 大黄50g +- 肉桂50g +- 郁金38g +- 延胡索(醋制)38g +- 砂仁25g + +## 功能与主治 +开郁舒肝,顺气止痛 + +--- +# 琥珀利气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琥珀50g 牵牛子(炒)300g 槟榔50g 香附(醋制)200g 陈皮50g 莪术(醋制)50g 六神曲(麸炒)100g 山楂100g 大黄300g 木香50g 枳壳(麸炒)50g 青皮50g 黄连50g 黄柏150g 麦芽(炒)100g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利气,消食,通便。用于停食,停水,脘腹胀闷作痛,舌酸嘈杂,大便燥结。 + +--- + +# 调经化瘀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香附(醋制)1000g 艾叶(炭)20g 当归200g 地黄200g 川芎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红花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干漆(炭)100g + +## 功能与主治 +调经行血, 理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经血不调,行经腹痛或经闭不通。 + +--- + +#柴胡舒肝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茯苓 40克 +- 枳壳(炒) 20克 +- 豆蔻 16克 +- 白芍(酒炒) 20克 +- 甘草 20克 +- 香附(醋制) 30克 +- 陈皮 20克 +- 桔梗 20克 +- 厚朴(姜制) 20克 +- 山楂(炒) 20克 +- 防风 20克 +- 六神曲(炒) 20克 +- 柴胡 30克 +- 黄芩 20克 +- 薄荷(炒) 20克 +- 紫苏梗 30克 +- 木香 10克 +- 槟榔(炒) 30克 +- 三棱(醋制) 20克 +- 大黄(酒炒) 20克 +- 青皮(炒) 20克 +- 当归 20克 +- 姜半夏 30克 +- 乌药 20克 +- 莪术(制) 20克 +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 +--- + +# 开郁老寇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豆蔻40g 肉桂60g 丁香20g 山楂40g 当归30g 白术(麸炒)40g 大黄(酒制)40g 乌药30g 甘草20g 青皮30g 陈皮30g 莱菔子(炒)40g 木香20g 厚朴(姜制)40g 牵牛子(炒)60g 砂仁20g 莪术(醋制)40g 法半夏30g 三棱(醋制)40g 枳壳(麸炒)30g 槟榔40g 草果(炒)30g 川芎20g 六神曲(麸炒)40g + +## 功能与主治 +祛寒顺气, 消食化湿。用于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胸脘胀痛,呕吐泄泻,寒疝等。 + +--- + + + +# 舒气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大黄120g 青皮(醋炒)10g 槟榔220g 苍术(米泔水炒)10g 陈皮20g 香附(醋炒)120g 川芎10g 厚朴(姜制)20g 麦芽(炒)20g 莱菔子(炒)10g 山楂(炒)80g 枳实(麸炒)20g 三棱(醋炒)20g 六神曲(麸炒)40g 莪术(醋煮)20g 牵牛子(炒)240g 木香20g 枳壳(麸炒)20g 五灵脂(醋炒)120g + +## 功能与主治 +消气破滞, 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滯,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 + +--- + +# 三棱煎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莪术(醋浸炒)90g 三棱90g 青皮(去白)30g 半夏30g 麦芽(炒)30g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 +--- + +# 神功散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炒)30克 莪术15克 桂心15克 芸薹子(炒)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滞,胸腹作痛 + +--- + +# 十膈气散 + +## 出处 +《御药院方》卷四 + +## 药物组成 +- 人参(去芦头,30克) +- 白茯苓(去粗皮,30克) +- 官桂(去粗皮,30克) +- 枳壳(麸炒去瓤,30克) +- 甘草(锉炙,30克) +- 神曲(炒令黄,30克) +- 麦芽(炒黄,30克) +- 诃黎勒皮(煨去核,30克) +- 吴白术(30克) +- 陈橘皮(去白,30克) +- 干生姜(炮,30克) +- 荆三棱(煨锉,30克) +- 蓬莪术(煨锉,30克) +-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5克) +- 槟榔(煨锉,15克) +- 木香(15克) + +## 功能与主治 +主治10般膈气。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上喘痰嗽,岁月渐深,心胸噎塞,渐致羸瘦。(益气健脾,行气开膈,温中散寒,消食化痰) + +--- + +# 红圆子 + +##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浸软切片,2400克) +- 蓬莪术(2400克) +- 青橘皮(2400克) +- 陈皮(去白,2400克) +- 乾姜(炮,1440克) +- 胡椒(144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丈夫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及小儿食积,骨瘦面黄,肚胀气急,不嗜饮食,渐成脾劳,不拘老少,并宜服之。(行气消积,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 + +--- + +# 大思食丸 + +## 出处 +《百一》卷二引张承祖 + +## 药物组成 +- 乌梅(去仁不去核,300克) +- 神曲(炒,300克) +- 苍术(120克) +- 麦糵(炒,450克) +- 干姜(炮,60克) +- 京三棱(60克) +- 陈皮(去白,60克) +- 蓬莪术(90克) + +## 功能与主治 +快气消食。治翻胃 + +--- + +# 清热调血汤 + +## 出处 +《古今医鉴》卷十一 + +##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白芍药(适量) +- 生地黄(适量) +- 黄连(适量) +- 香附(适量) +- 桃仁(适量) +- 红花(适量) +- 玄胡索(适量) +- 牡丹皮(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 + +--- + + + + + + + diff --git a/docs/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总/莪术其他饮片.md b/docs/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总/莪术其他饮片.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cf27b03 --- /dev/null +++ b/docs/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总/莪术其他饮片.md @@ -0,0 +1,108 @@ +--- +# 百杯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丁香五十个 +- 橘红9克 +- 小茴香9克 +- 三棱(炮)9克 +- 莪术(炮)9克 +- 砂仁9克 +- 白豆蔻三十个 +- 干姜9克 +- 生姜30克(去皮切片,盐30克,浸一宿,焙干) +- 甘草(炙)6克 +- 人参9克 +- 木香9克 + +## 功能与主治 +(原文未明确,需补录) + +--- +# 膈气散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肉豆蔻仁150克 +- 木香150克 +- 干姜150克 +- 厚朴150克 +- 青皮150克 +- 甘草150克 +- 三棱300克 +- 益智仁300克 +- 莪术300克 +- 肉桂300克 +- 陈皮300克 +- 槟榔300克 +- 枳壳3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痃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 +--- +# 二十四味流气饮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陈皮120克 +- 青皮120克 +- 甘草(炙)120克 +- 厚朴(姜制)120克 +- 紫苏120克 +- 香附120克 +- 大腹皮45克 +- 丁香皮45克 +- 槟榔45克 +- 木香45克 +- 草果45克 +- 莪术(炮)45克 +- 肉桂45克 +- 藿香45克 +- 人参30克 +- 麦门冬30克 +- 白术30克 +- 赤茯苓30克 +- 枳壳(炒)30克 +- 石菖蒲30克 +- 木瓜30克 +- 白芷30克 +- 半夏30克 +- 木通30克 + +## 功能与主治 +腹中气滞,痞闷不快,胸膈走痛者 + +--- +# 葱白散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川芎等分 +- 当归等分 +- 枳壳(炒)等分 +- 厚朴(炒)等分 +- 干姜等分 +- 官桂等分 +- 青皮等分 +- 茴香(炒)等分 +- 川楝等分 +- 茯苓等分 +- 麦蘖(炒)等分 +- 三棱(炮)等分 +- 神曲(炒)等分 +- 莪术(炮)等分 +- 熟地黄等分 +- 白芍药等分 +- 木香等分 +- 人参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寒症作痛 + +--- diff --git a/docs/莪术/饮片/莪术煨/总/莪术煨.md b/docs/莪术/饮片/莪术煨/总/莪术煨.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bf8e17 --- /dev/null +++ b/docs/莪术/饮片/莪术煨/总/莪术煨.md @@ -0,0 +1,207 @@ +--- +# 赚气散 + +## 出处 +《博济方》 + +## 药物组成 +荆三棱150克 白术90克 蓬莪术150克 枳壳30克 木香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气调中,和脾胃 + +--- + +# 积块丸 + +## 出处 +《兰台轨范》 +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煨)60克 莪术(醋煨)60克 蛇含石(烧研)60克 自然铜(烧研)60克 雄黄3.6克 蜈蚣3.6克(焙研) 木香4.5克 铁花粉(粳米醋炒)3克 辰砂2.4克 沉香2.4克 冰片1.5克 芦荟12克 阿魏12克 天竺兰12克 全蝎(焙干)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 +# 消疳退热饮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山楂(去子) 乌药 灯心 竹茹 槟榔尖 使君子(去壳) 芜荑仁 淮木通 黑牵牛 大黄 柴胡 莪术(煨) 枳壳(去穰) 黄芩 甜葶苈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木香流气饮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木香4.5克 丁皮22.5克 藿香22.5克 半夏(汤泡)7.5克 人参15克 白术(去芦)15克 赤茯苓15克 厚朴(姜炒)60克 青皮(去穰)60克 陈皮120克 草果22.5克 槟榔22.5克 香附60克 紫苏60克 大腹皮21克 木瓜15克 白芷15克 麦冬(去心)15克 莪术(煨)22.5克 肉桂22.5克 木通30克 石菖蒲15克 甘草60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内消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青皮 陈皮 三棱(煨) 莪术(煨) 神曲(炒) 麦芽 香附(炒) 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化蛊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三棱(煨) 莪术(煨) 干漆(炒尽烟) 硇砂 虻虫(糯米炒) 水蛭(石灰炒) 琥珀 肉桂 牛膝(去芦酒炒) 大黄 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莪术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香附90克 当归(酒洗) 莪术(醋煨) 玄胡索 赤芍药 枳壳(麸炒) 熟地黄 青皮(去穰) 白术(去芦) 黄芩各30克 三棱(醋煨) 小茴香(炒) 砂仁各24克 干漆(炒尽烟) 红花各15克 川芎24克 甘草3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破郁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香附(醋煮)120克 栀子仁(炒)120克 黄连(姜汁炒)60克 枳实(麸炒)30克 槟榔60克 莪术(煨)30克 青皮(去穰)30克 苏子30克 瓜蒌仁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净府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柴胡3克 黄芩2.4克 半夏(姜炒)2.4克 人参0.9克 白术(去芦炒)2.4克 白茯苓(去皮)6克 猪苓1.5克 泽泻6克 三棱(煨)2.1克 莪术(煨)2.1克 山楂肉3克 胡黄连0.9克 甘草0.9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玄灵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去砂石) 玄胡索(炒) 莪术(火煨) 良姜(炒) 当归 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化坚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白术(去芦)6克 白茯苓(去皮)9克 当归9克 川芎4.5克 香附(炒)6克 山楂6克 枳实3克 陈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桃仁(去皮尖)10粒 红花2.4克 莪术(煨)3克 甘草2.4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小理中圆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红豆30克 莪术30克 缩砂仁30克 草豆蔻60克 青皮60克 陈皮60克 乾姜60克 京三棱60克 肉桂60克 良姜90克 牵牛90克 阿魏90克 +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三脘气弱,中焦积寒,脾虚不磨,饮食退化,吃物頻伤,胸隔满闷,胁肋刺痛,呕吐哕逆,噫醋恶心,腹胀肠鸣,心腹疼痛噎塞隔气,翻胃吐食,饮食减少 + +--- + +# 异香散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蓬莪术(煨)3克 益智仁3克 甘草3克 京三棱3克 青皮1.5克 陈皮1.5克 厚朴(姜制)0.9克 石莲肉0.9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腹胁疗痛 + +--- + +# 大七气汤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三棱(煨切) 莪术(煨切) 青皮(去穰) 陈皮(去白) 木香 藿香 益智仁 桔梗 肉桂 甘草(炙) 各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宜大七气汤 + +--- + +# 愈痛散 +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 玄胡索 蓬莪术 良姜 当归 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温中祛寒、活血止痛 + +--- + +# 小七香丸 + +## 出处 +方载和剂局方中 + +## 药物组成 +甘松2400克 益智仁1800克 香附子3600克 丁香皮3600克 甘草3600克 蓬莪术600克 缩砂仁6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郁怒忧思,或因闪肭颠仆,一切气滞腰痛 理气活血止痛 +--- diff --git a/docs/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总/莪术生品.md b/docs/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总/莪术生品.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782c360 --- /dev/null +++ b/docs/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总/莪术生品.md @@ -0,0 +1,1252 @@ +# 开郁二陈汤 + +## 出处 +《万氏女科》 + +## 药物组成 +- 橘皮 6克 +- 茯苓 12克 +- 苍术 9克 +- 香附 6克 +- 川芎 6克 +- 制半夏 6克 +- 青皮 6克 +- 莪术 6克 +- 木香 6克 +- 甘草 6克 +- 槟榔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解郁,燥湿化痰 + +--- + +# 活血化瘀汤 + +## 出处 +《内科学》上海中医学院主编 + +## 药物组成 +- 当归 9克 +- 赤芍 9克 +- 桃仁 9克 +- 八月扎 9克 +- 香附 9克 +- 郁金 9克 +- 凌霄花 9克 +- 红花 6克 +- 丹参 12克 +- 穿山甲 15克 +- 三棱 15克 +- 莪术 15克 +- 鳖甲 15克 +- 牡蛎 30克 +- 臭牡丹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用于原发性肝癌属气血瘀滞者,症见胁部胀痛、胁下症块、舌紫黯、脉涩或弦 + +--- + +# 丹莪紫草汤 + +## 出处 +录自《中医学》 + +## 药物组成 +- 丹参 30克 +- 莪术 20克 +- 紫草 20克 +- 地榆 20克 +- 艾叶 20克 +- 石见穿 20克 +- 壁虎 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 + +--- + +# 消瘿汤 + +## 出处 +西安市中心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昆布 16克 +- 海藻 16克 +- 黄药子 16克 +- 制南星 9克 +- 制半夏 9克 +- 槟榔 9克 +- 莪术 9克 +- 夏枯草 9克 +- 广木香 9克 +- 煅牡蛎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 +--- + +# 金刚活血酒 + +## 出处 +张乐天十二秘方制药经验 + +## 药物组成 +- 金刚莲 300克 +- 甘草 300克 +- 当归 250克 +- 五加皮 250克 +- 川芎 180克 +- 紫草茸 180克 +- 三棱 90克 +- 莪术 90克 +- 苏木 90克 +- 枳壳 90克 +- 音皮 90克 +- 见血清 120克 +- 红毛藤根 120克 +- 桂枝 150克 +- 大血藤 60克 +- 白酒 30公斤 + +## 功能与主治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 +--- +# 重剂排石汤 + +## 出处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三棱 15克 +- 莪术 15克 +- 赤芍 15克 +- 牛膝 15克 +- 白芷 15克 +- 枳壳 15克 +- 厚朴 15克 +- 车前子 15克 +- 穿山甲 9克 +- 皂角刺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桃仁 12克 +- 青皮 12克 +- 金钱草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破血,活血祛瘀 + +--- + +# 逐瘀调经汤 +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桂成方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赤芍 10克 +- 五灵脂 10克(包煎) +- 三棱 10克 +- 莪术 10克 +- 益母草 15-30克 +- 肉桂 3克(后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化瘀止痛。用于血瘀性痛经、月经过多 + +--- + +# 助气散 + +## 出处 +《圣济总录》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青皮 15克 +- 陈皮 15克 +- 白术 15克 +- 枳壳 10克 +- 槟榔 10克 +- 木香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开郁。主治妇人胸膈痞闷(痞证) + +--- + +# 香附牛膝茶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香附 15克 +- 莪术 10克 +- 牛膝 10克 +- 蒲黄 10克 +- 红衣 10克 +- 凤仙花 30克 +- 益母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气滞血瘀型) + +--- + +# 蓬莪散 + +## 出处 +《博济方》 +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 30克 +- 白僵蚕 30克 +- 苏木 30克 +- 没药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 + +--- +# 活瘀理气汤 + +## 出处 +《儿科证治简要》 + +## 药物组成 +- 桃仁 3枚(捣碎)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行滞理气 + +--- + +# 过期饮 + +## 出处 +《济阴纲目》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白芍 10克 +- 熟地 10克 +- 香附 10克 +- 川芎 12克 +- 红花 3克 +- 莪术 9克 +- 木通 9克 +- 肉桂粉 1.5克(分两次冲服) +- 炙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通经。治经水过期不行 + +--- + +# 撞气阿魏散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 +--- + +# 乌鸡煎圆 + +## 出处 +《局方》 + +## 药物组成 +- 乌雄鸡 1只 +- 人参 15克 +- 白术 15克 +- 石床 15克 +- 丹皮 15克 +- 黄芪 15克 +- 乌药 15克 +- 草果 15克 +- 延胡索 15克 +- 地黄(熟干者,洗焙) 15克 +- 木香 15克 +- 琥珀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陈皮 15克 +- 红花 15克 +- 川乌(泡) 90克 +- 海桐皮 90克 +- 芍药(白者) 90克 +- 附子(泡去皮脐) 90克 +- 肉桂(去粗皮) 90克 +- 蓬莪术 90克 +- 苍术(米泔浸,切,焙)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虚化瘀,调经安胎。治妇人胎前产后诸般疾患 + +--- + +# 消积滞集香丸 + +## 出处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广荗(莪术) 30克 +- 青皮 30克 +- 陈皮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益智 30克 +- 川楝子 30克 +- 茴香 30克 +- 巴豆 15克 +- 粳米 15克(炒焦)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伤生冷硬物不消 + +# 木香槟榔丸 + +## 出处 +《儒门事亲》 + +## 药物组成 +- 木香 3克 +- 槟榔 3克 +- 青皮 3克 +- 陈皮 3克 +- 莪术 3克 +- 黄连 3克 +- 黄柏 9克 +- 大黄 9克 +- 炒香附 12克 +- 牵牛子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 +--- + +# 攻坚散 + +## 出处 +《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 +## 药物组成 +- 夏枯草 30克 +- 元参 30克 +- 生牡蛎 30克 +- 昆布 15克 +- 姜半夏 12克 +- 海藻 12克 +- 青皮 9克 +- 陈皮 9克 +- 三棱 6克 +- 莪术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化痰散结,破瘀攻坚 + +--- + +# 三棱汤 + +## 出处 +《慎斋遗书》 + +## 药物组成 +- 三棱 60克 +- 白术 30克 +- 归身 15克 +- 莪术 15克 +- 槟榔 9克 +- 木香 9克 + + +# 又丸方 + +## 出处 +《慎斋遗书》 + +## 药物组成 +- 白牵牛 120克 +- 槟榔 30克 +- 三棱 5枚 +- 莪术 15克 +- 茵陈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气滞血瘀诸积 + +--- + +# 消解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南星 9克(泡) +- 半夏 6克(姜炒) +- 陈皮 6克 +- 枳实 3克 +- 桔梗 2.4克 +- 前胡 6克 +- 柴胡 2.4克 +- 黄连 1.8克 +- 白附子 2.4克 +- 连翘 9克 +- 赤芍 6克 +- 防风 4.5克 +- 独活 6克 +- 莪术 3克 +- 木通 6克 +- 苏子 9克 +- 白芥子 6克 +- 蔓荆子 6克 +- 甘草 2.4克 + + +--- + +# 逐瘀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阿胶(炒) 3克 +- 枳壳(麸炒) 3克 +- 茯神 3克 +- 茯苓 3克 +- 白芷 3克 +- 川芎 3克 +- 生地黄 3克 +- 莪术 3克 +- 木通 3克 +- 五灵脂(炒尽烟) 3克 +- 赤芍 3克 +- 生甘草 3克 +- 桃仁(去皮尖) 4.5克 +- 大黄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逐瘀,通络止痛 + +--- + +# 十仙夺命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木香(等分) +- 沉香(等分) +- 丁香(等分) +- 没药(等分) +- 川芎(等分) +- 皂角(等分) +- 苦葶苈(等分) +- 巴豆(去壳,捶去油)(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血攻积,开窍醒神 + +--- + +# 加减胃苓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苍术 4.5克 +- 陈皮 4.5克 +- 厚朴(姜炒) 2.4克 +- 猪苓 6克 +- 泽泻 6克 +- 白术(去芦,炒) 4.5克 +- 白茯苓 9克 +- 藿香 9克 +- 半夏(姜炒) 6克 +- 大腹皮 9克 +- 山楂 6克 +- 萝卜子 9克 +- 三棱 3克 +- 莪术 3克 +- 青皮 3克 +- 甘草 2.4克 + +## 功能与主治 +健脾祛湿,行气消积 + +--- + +# 黑神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棕皮灰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酒洗) 30克 +- 赤芍 30克 +- 白芍 30克 +- 生地黄 30克 +- 五灵脂 30克 +- 蒲黄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香附米(炒) 30克 +- 干姜(炮) 30克 +- 沉香 15克 +- 乳香 15克 +- 大黑豆 15克 +- 莪术 15克 +- 红花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瘀止血,温经止痛 + +--- + +# 清脏解毒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黄连(适量) +- 黄芩(适量) +- 黄柏(适量) +- 栀子(适量) +- 大黄(适量) +- 连翘(适量) +- 滑石(适量) +- 木通(适量) +- 车前子(适量) +- 海金沙(适量) +- 枳实(适量) +- 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腑利湿 + +--- + +# 安息香圆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咽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 +--- + +# 椒红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沉香 30克 +- 莪术 30克 +- 诃黎勒 30克 +- 椒红 30克 +- 当归 30克 +- 附子 30克 +- 白术 30克 +- 麝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高良姜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调气和血。治妇人血气不调、脐腹冷痛。治妇人血气不调,腑脏怯弱,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脐腹冷疼,胁肋时胀,面色痿黄,肌体羸瘦,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 +--- + +# 乌梅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乌梅 12克 +- 黄连 6克 +- 炒黄柏 6克 +- 当归 9克 +- 党参 12克 +- 干姜 6克 +- 桂枝 6克 +- 炒川椒 6克 +- 细辛 3克 +- 制附片 12克 +- 三棱 6克 +- 莪术 6克 +- 炮穿山甲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溃坚破结 + +--- + +# 狗皮膏 + +## 出处 +《通行方》 + +## 药物组成 +- 阿魏 90克 +- 荜澄茄 30克 +- 桃仁 15克 +- 胡椒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三棱 9克 +- 青皮 9克 +- 莪术 9克 +- 五灵脂 9克 +- 血竭 6克 +- 白信 1.8克 +- 冰片 1.2克 +- 麝香 0.6克 +- 清凉膏药肉 96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散寒湿,活血消肿止痛 + +--- + +# 升麻散坚汤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升麻 1.5克 +- 莪术 1.5克 +- 甘草 1.5克 +- 三棱 1.5克 +- 陈皮 1.5克 +- 桔梗 1.5克 +- 黄连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葛根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芍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连翘 1.5克 +- 黄芩 1.5克 +- 当归 1.5克 +- 天花粉(有痰加)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散结消肿。治瘰疬肿块坚硬 + +--- + +# 散肿溃坚汤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黄芩 2.4克 +- 白芍 1.5克 +- 当归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桔梗 1.5克 +- 知母(酒炒) 1.5克 +- 黄柏(酒炒) 1.5克 +- 昆布 1.5克 +- 天花粉 1.5克 +- 连翘 1.5克 +- 葛根 1.5克 +- 炙甘草 1.5克 +- 黄连 0.9克 +- 三棱(酒拌炒) 0.9克 +- 莪术 0.9克 +- 柴胡 1.2克 +- 升麻 0.9克 + +## 功能与主治 +消肿溃坚。治瘰疬马刀疮 + +--- + +# 魏香散 + +##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 15克 +- 真阿魏 3克 + +--- + +# 温经汤 + +## 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 + +## 药物组成 +- 桂枝 9克 +- 川芎 9克 +- 当归 9克 +- 丹皮 9克 +- 党参 9克 +- 牛膝 9克 +- 白芍 9克 +- 莪术 9克 +- 甘草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 +--- + +# 万病遇仙丹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 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芽皂角(去弦、子) 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 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 +--- + +# 十全育真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野台党参 12克 +- 生黄芪 12克 +- 生山药 12克 +- 知母 12克 +- 玄参 12克 +- 生龙骨(捣细) 12克 +- 生牡蛎(捣细) 12克 +- 丹参 6克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脱,化瘀滋阴。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补气固脱,化瘀滋阴 +--- +# 消瘰丸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牡蛎(煅) 300克 +- 生黄芪 120克 +- 三棱 60克 +- 莪术 60克 +- 朱血竭 30克 +- 生明乳香 30克 +- 生明没药 30克 +- 龙胆草 60克 +- 玄参 90克 +- 浙贝母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消痰软坚。治瘰疬 + +--- + +# 理冲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血,滋阴化瘀。用于妇女经闭、癥瘕积聚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益气血,滋阴,化瘀消症 + +--- + +# 金铃泻肝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川楝子(捣) 15克 +- 生明乳香 12克 +- 生明没药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治胁下掀痛 + +--- + +# 健运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18克 +- 野台党参 9克 +- 当归 9克 +- 寸麦冬 9克 +- 知母 9克 +- 生明乳香 9克 +- 生明没药 9克 +- 莪术 3克 +- 三棱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治气虚腿疼、臂疼 + +--- + +# 理冲丸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水蛭 30克 +- 生黄芪 45克 +- 生三棱 15克 +- 生莪术 15克 +- 当归 18克 +- 知母 18克 +- 生桃仁 18克 + +## 功能与主治 +破血逐瘀,消癥散结。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 + +--- + +# 理中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 +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瘀消癥。治妇女经闭、癥瘕 + +--- + +# 消疳理脾汤 + +## 出处 +《医宗金鉴》 + +## 药物组成 +- 芜荑(适量) +- 三棱(适量) +- 莪术(适量) +- 炒青皮(适量) +- 陈皮(适量) +- 芦荟(适量) +- 槟榔(适量) +- 使君子肉(适量) +- 甘草(适量) +- 川黄连(适量) +- 胡黄连(适量) +- 炒麦芽(适量) +- 炒神曲(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理脾。治小儿疳积。形体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困倦喜睡,心下痞硬,乳食懒进,身体发热;或伴动作异常,好食泥土,头大颈细,有时吐泻,口干烦渴,大便腥黏;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腻微黄,脉细数 + +--- + +# 当归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鳖甲(适量) +- 吴茱萸(适量) +- 桃仁(适量) +- 赤芍(适量) +- 肉桂(适量) +- 槟榔(适量) +- 青皮(适量) +- 木香(适量) +- 大黄(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温经破气,活血行瘀 + +--- + +# 助气丸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青皮(等分) +- 白术(等分)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枳壳(等分) +- 槟榔(等分) +- 木香(等分) +- 陈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痞。治妇人胸膈痞闷 + +--- + +# 乌药散 +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 +--- +# 肝病复原丹 + +## 出处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 +## 药物组成 +银柴胡 川厚朴 桃仁 延胡索各60克 木香 三棱 莪术 红花各30克 香附 姜黄各9克 + +## 功能与主治 +逐湿化浊,解毒化瘀,消肝脾肿大 + +--- + +# 秘方万应丸 + +## 出处 +《证治准绳》 + +## 药物组成 +槟榔 雷丸 芜荑 鹤虱 使君子 干漆 三棱 莪术 木香 陈皮 橘红 砂仁 高良姜 神曲 胡黄连 麦芽 炙甘草 + +##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作用较强,用于肠中虫积,食结,腹痛胀满,痞块积聚及小儿虫疳 + +--- + +# 瑞金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 + +## 药物组成 +延胡索3克 丹皮3克 红花3克 赤芍6克 片姜黄9克 莪术6克 川芎6克 当归6克 官桂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气 + +--- + +# 曼应丸 + +## 出处 +《中藏经》 + +## 药物组成 +甘遂90克 芫花90克 大戟90克 巴豆60克(去皮) 干漆60克 皂角七挺(去皮) 大黄90克(煨) 三棱90克 蓬莪术60克 槟榔30克 木通30克 当归150克 雷丸30克 黑牵牛150克 桑白皮60克 五灵脂150克 硇砂90克 诃子30克(麦裹煨熟 去麦) 泽泻60克 栀子仁60克 + + +--- + +# 十味通经汤 + +##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 +## 药物组成 +桃仁12g 红花10g 熟地20g 当归尾20g 川芎18g 赤芍12g 三棱12g 莪术12g 水蛭6g 黄芪24g +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祛瘀通经 + +--- + +# 八物汤 + +##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 +## 药物组成 +熟地15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15g 三棱9g 莪术9g 桃仁12g 红花9g 水蛭6g(烤干 研粉) + +## 功能与主治 +破瘀通络,调理气血 + +--- + +# 三棱煎丸 + +## 出处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医数字图书馆 + +## 药物组成 +京三棱 莪术各60克 芫花15克 青皮45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破血消癥 + +--- + +# 积聚行消汤 + +## 出处 +《中医医案八十例》 + +## 药物组成 +苍术 槟榔各12克 厚朴 陈皮 三棱 莪术 法半夏 鸡内金 焦神曲 焦山楂 炒麦芽各9克 菖蒲 芒硝(冲)各15克 酒大黄 甘草各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温中健脾,消食开胃,软坚泄热 + +--- + +# 胃柿石方 + +## 出处 +录自《中医方剂手册新编》 + +## 药物组成 +苍术 厚朴 陈皮 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枳实 三棱 莪术 鸡内金 焦山楂 炒麦芽 焦神曲各9g 甘草3g + +## 功能与主治 +健脾和胃,化瘀消积 + +--- + +# 万应宝珍膏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荆芥18g 山奈18g 麻黄18g 南刘寄奴18g 羌活18g 藁本18g 柴胡18g 地黄18g 生川乌18g 防风18g 苍术18g 川芎18g 独活18g 续断18g 威灵仙18g 何首乌18g 生草乌18g 赤芍18g 三棱18g 大黄18g 生天南星18g 当归18g 桃仁18g 香附18g 白芷18g 五加皮18g 枳壳18g 海风藤18g 猪牙皂18g 连翘18g 莪术18g 冰片18g 肉桂18g 细辛18g 附子(制)8g 木香18g 乳香(制)18g 没药(制)18g 阿魏18g 樟脑18g 小茴香18g + +##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 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痛 + +--- + +# 和络舒肝胶囊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白术(炒)60g 白芍80g 三棱60g 香附(制)100g 莪术80g 当归60g 木瓜20g 大黄20g 红花40g 鳖甲(炙)15g 桃仁20g 郁金20g 茵陈60g 海藻65g 昆布80g 玄参60g 地黄100g 熟地黄80g 虎杖100g 土鳖虫100g 柴胡40g 制何首乌100g 凌霄花20g 蜣螂20g 五灵脂60g 黑豆100g 半边莲60g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 +--- + +# 和络舒肝片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白术(炒)60g 白芍80g 三棱60g 香附(制)100g 莪术80g 当归60g 木瓜20g 大黄20g 红花40g 鳖甲(炙)15g 桃仁20g 郁金20g 茵陈60g 海藻65g 昆布80g 玄参60g 地黄100g 熟地黄80g 虎杖100g 土鳖虫100g 柴胡40g 制何首乌100g 凌霄花20g 蜣螂20g 五灵脂60g 黑豆100g 半边莲60g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 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 +--- + +# 万灵筋骨膏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生川乌35g 生草乌35g 独活27g 羌活24g 麻黄27g 防风24g 当归51g 莪术35g 三棱35g 香附24g 土鳖虫24g 木鳖子35g 蓖麻子35g 大黄24g 五倍子24g 牵牛子24g 红大戟27g 芫花24g 甘遂24g 巴豆27g 猪牙皂27g 柳枝543g 肉桂120g + +## 功能与主治 +散风活, 舒筋定痛。用于风寒湿邪,伤于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行动艰难 + +--- + +# 温经姊妹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71g 桃仁霜95g 香附(醋炙)8g 肉桂60g 大黄83g 当归59g 青皮95g 莪术95g 丹参59g 红花95g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逐瘀生新。用于瘀滞性经血不调,行经腹痛 + +--- + +# 加味烂积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大黄80g 牵牛子(炒)60g 陈皮60g 木香40g 川木香80g 香附(醋炙)60g 莱菔子(炒)60g 山楂(炒)80g 槟榔80g 芜荑40g 阿魏60g 三棱80g 莪术80g 白术80g 当归80g 吴茱萸(炒)30g 厚朴(姜汁炙)40g 法半夏40g 砂仁40g 草果(姜汁炙)40g 甘草40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 用于饮食积聚,胸满痞闷,腹胀坚结,消化不良 + +---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 乌药16g 白芨16g 白芷16g 白蔹16g 土鳖虫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术16g 当归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黄32g 连翘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没药(炒)6g 三七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麝香0.16g + +## 功能与主治 +散瘀活血, 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 +--- + +# 神功散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炒)30克 莪术15克 桂心15克 芸薹子(炒)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滞,胸腹作痛 + +--- + +# 六合汤 + +## 出处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医数字图书馆 + +## 药物组成 +当归 白芍药 官桂 熟地黄 川芎 莪术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通经活络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莪术/饮片/莪术酒制/总/莪术酒制.md b/docs/莪术/饮片/莪术酒制/总/莪术酒制.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7f8c6ee --- /dev/null +++ b/docs/莪术/饮片/莪术酒制/总/莪术酒制.md @@ -0,0 +1,12 @@ +--- +# 黄连磨积丸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黄连30克(吴茱萸同炒15克 益智仁同炒15克) 栀子(炒去秀)15克 青皮(去穰)15克 川芎15克 苍术(米酒浸七日)15克 桃仁(去皮存尖)15克 白芥子(酒浸炒)15克 香附子(童便浸炒)30克 莪术(酒浸炒)30克 山楂肉30克 莱菔子(炒研)30克 白术30克 三棱(用西安者佳)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用之如神 +--- diff --git a/docs/莪术/饮片/莪术醋制/总/莪术醋制.md b/docs/莪术/饮片/莪术醋制/总/莪术醋制.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b40750 --- /dev/null +++ b/docs/莪术/饮片/莪术醋制/总/莪术醋制.md @@ -0,0 +1,316 @@ + +# 山楂内消丸 + +## 出处 +(录自《中药制剂手册》) + +## 药物组成 +炒山楂 炒麦芽 五灵脂(醋炙)各90克 陈皮 炙香附各120克 法半夏 炒青皮 厚朴(姜炙) 炒莱菔子各60克 三棱(麸炒) 莪术(醋炙)各30克 砂仁45克 +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疗暖气吞酸,胸闷气胀,症瘕痞块,大便秘结等 + +--- + +# 积块丸 + +## 出处 +《兰台轨范》 +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煨) 莪术(醋煨) 蛇含石(烧研) 自然铜(烧研)各60克 雄黄 蜈蚣各3.6克(焙研) 木香4.5克 铁花粉(粳米醋炒)3克 辰砂 沉香各2.4克 冰片1.5克 芦荟 阿魏 天竺兰 全蝎(焙干)各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 +# 指迷七气汤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青皮(去穰) 陈皮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香附 益智仁 藿香 官桂 桔厦 大黄 槟榔 甘草 适量 + +--- + +# 莪术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香附90克 当归(酒洗) 莪术(醋煨) 玄胡索 赤芍药 枳壳(麸炒) 熟地黄 青皮(去穰) 白术(去芦) 黄芩各30克 三棱(醋煨) 小茴香(炒) 砂仁各24克 干漆(炒尽烟) 红花各15克 川芎24克 甘草3克 + +--- + +# 千金化铁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当归(酒洗)45克 白芍(酒炒)45克 川芎22.5克 怀生地(酒洗)45克 白术(去芦炒)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陈皮(去白)30克 青皮(去穰)22.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枳实(麸炒)22.5克 木香7.5克 香附(炒)30克 槟榔15克 萝卜子(炒)15克 三棱(醋炒)45克 红花15克 干漆(炒尽烟)15克 桃仁(去皮尖)15克 莪术(醋炒)45克 硇砂(为末磁器内煨过)15克 琥珀15克 + + +--- + +# 阿魏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鳖甲(醋炙)15克 三棱(醋浸炒) 莪术(醋浸炒) 香附子(米泔浸)各45克 陈皮30克 真阿魏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 代抵当汤 + +## 出处 +《王氏准绳》 + +## 药物组成 +生川军(酒炒)120克 炒穿甲30克 元明粉30克 归尾30克 光桃仁30枚 蓬莪术(醋炒)30克 紫瑶桂9克 细生地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磨积锭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白术(陈土炒)60克 陈皮60克 厚朴(姜炒)30克 槟榔30克 枳实(麸炒)30克 三棱(醋炒)45克 莪术(醋炒)45克 甘草30克 使君子(去核净)51克 半夏曲30克 山楂(去核)60克 神曲60克 真阿魏30克 黑牵牛(头末半生半炒)30克 巴豆霜(另研)适量 木香9克 硇砂(去除砂土)3克 苍术(麸炒)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一切积滞 + +--- + +# 香橘饼 + +## 出处 +《医便》 + +## 药物组成 +陈皮(去白)120克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厚朴(姜制)120克 青木香120克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神曲(炒)120克 麦芽(炒)120克 白术(炒)120克 三棱(醋炒)60克 莪术(醋炒)60克 香附(炒)60克 砂仁(炒)60克 甘草(炙)60克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木香(不见火)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并宜服之 + +--- + +# 木香槟榔丸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去穰炒)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穰麸炒) 黄柏(炒丑末) 莪术(醋煮) 三棱(醋煮) 当归(酒洗) 香附 黄芩(酒炒) 大黄(酒浸) 黄连(吴茱萸汤润过炒)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痢疾初作,里急后重,肠胃中有积滞者 + +--- + +# 红丸子(条目11)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煮)150克 蓬莪术(醋煮)150克 陈皮(去白)150克 青皮(麸炒)150克 干姜(炮) 胡椒 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 +--- + +# 红丸子(条目12)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蓬莪术60克 京三棱(醋煮一伏时)60克 胡椒30克 阿魏0.6克(醋化) 青皮9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疟疾,口亡五味,饮食腹痛膨胀者 + +--- + +# 槟榔丸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三棱(醋炒)15克 莪术(醋炒)15克 槟榔30克 枳实(麸炒黄色)15克 陈皮(去白)15克 芜荑7.5克 雷丸15克 鹤虱(略炒)9克 千漆(炒无烟)15克 木香(不见火)9克 良姜(陈壁土炒)6克 砂仁(去壳)3克 麦蘖面(炒)15克 胡黄连(炒)9克 甘草(炙)9克 神麯(炒黄色)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 +--- + +# 香蟾丸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三棱(醋浸炒)15克 蓬莪术(醋浸炒)15克 青皮(去白)15克 神麯(炒)15克 麦蘖麯(炒)15克 草龙胆(酒漫炒)15克 槟榔15克 木香6克 川栋子(去核酒煮)15克 使君子(去壳)15克 胡黄连12克 川黄连12克 陈皮15克 白术60克 干蟾5个 + +##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 +--- + +# 开胸顺气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 药物组成 +槟榔300g 炒牵牛子400g 陈皮100g 木香75g 姜厚朴100g 醋三棱100g 醋莪术100g 猪牙皂50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 +# 五瘕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三棱(醋炒)8g 莪术(醋煮)8g 当归8g 赤芍8g 延胡索(醋炒)8g 槟榔8g 陈皮8g 青皮8g 枳壳(麸炒)8g 枳实(麸炒)12g 五灵脂(醋炒)8g 山楂8g 干漆(炭)8g 干姜8g 木香8g 吴茱萸(甘草炙)4g 使君子(去壳)6g 雷丸8g 牵牛子(炒)32g 莱菔子(炒)16g 牛膝12g 六神曲(麸炒)16g 红曲32g 大黄336g 硇砂(醋制)1.2g 芒硝16g 大腹皮13.5g +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用于各种积聚,痞块胸膈满闷,两胁攻心作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 + +--- + +# 小儿消积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枳壳(麸炒)50g 三棱(醋炒)50g 黄芩30g 莪术(醋煮)50g 厚朴(姜制)50g 槟榔200g 青皮(醋炒)50g 陈皮50g 大黄100g 牵牛子(炒)200g 香附(醋炒)200g 木香50g 巴豆霜100g 朱砂40g + +##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 +--- + +# 开郁舒肝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五灵脂(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香附(醋制)75g 木香63g 槟榔63g 当归50g 陈皮50g 青皮(醋制)50g 草果仁(炒)50g 乌药50g 枳壳(麸炒)50g 甘草50g 大黄50g 肉桂50g 郁金38g 延胡索(醋制)38g 砂仁25g + +## 功能与主治 +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滯,胸胁胀满,腹痛,嗳气吞酸。 + +--- + +# 琥珀利气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琥珀50g 牵牛子(炒)300g 槟榔50g 香附(醋制)200g 陈皮50g 莪术(醋制)50g 六神曲(麸炒)100g 山楂100g 大黄300g 木香50g 枳壳(麸炒)50g 青皮50g 黄连50g 黄柏150g 麦芽(炒)100g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利气,消食,通便。用于停食,停水,脘腹胀闷作痛,舌酸嘈杂,大便燥结。 + +--- + +# 儿童清热导滞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鸡内金(醋制)120g 莪术(醋制)90g 厚朴(姜制)90g 枳实90g 山楂(焦)60g 青皮(醋制)90g 半夏(制)60g 六神曲(焦)60g 麦芽(焦)60g 槟榔(焦)120g 榧子90g 使君子(仁)120g 胡黄连60g 苦楝子90g 知母120g 青蒿60g 黄芩(酒制)120g 薄荷60g 钩藤90g 车前子(盐制)120g + +## 功能与主治 +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燥烦口渴,不思饮食。 + +--- + +--- +# 调经化瘀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香附(醋制)1000g 艾叶(炭)20g 当归200g 地黄200g 川芎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红花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干漆(炭)100g + +## 功能与主治 +调经行血, 理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经血不调,行经腹痛或经闭不通。 + +--- + +# 通经甘露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当归120g 桃仁(去皮)120g 红花120g 牡丹皮120g 干漆(煅)120g 牛膝120g 三棱(麸炒)15g 莪术(醋炙)30g 大黄(酒炒)120g 肉桂(去粗皮)120g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经闭不通,小腹疼痛,或经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撇瘕积块。 + +--- + +# 开郁老寇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豆蔻40g 肉桂60g 丁香20g 山楂40g 当归30g 白术(麸炒)40g 大黄(酒制)40g 乌药30g 甘草20g 青皮30g 陈皮30g 莱菔子(炒)40g 木香20g 厚朴(姜制)40g 牵牛子(炒)60g 砂仁20g 莪术(醋制)40g 法半夏30g 三棱(醋制)40g 枳壳(麸炒)30g 槟榔40g 草果(炒)30g 川芎20g 六神曲(麸炒)40g + +## 功能与主治 +祛寒顺气, 消食化湿。用于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胸脘胀痛,呕吐泄泻,寒疝等。 + +--- + +# 舒气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大黄120g 青皮(醋炒)10g 槟榔220g 苍术(米泔水炒)10g 陈皮20g 香附(醋炒)120g 川芎10g 厚朴(姜制)20g 麦芽(炒)20g 莱菔子(炒)10g 山楂(炒)80g 枳实(麸炒)20g 三棱(醋炒)20g 六神曲(麸炒)40g 莪术(醋煮)20g 牵牛子(炒)240g 木香20g 枳壳(麸炒)20g 五灵脂(醋炒)120g + +## 功能与主治 +消气破滞, 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滯,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 + +--- + +# 三棱煎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莪术(醋浸炒)90g 三棱90g 青皮(去白)30g 半夏30g 麦芽(炒)30g + +##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 diff --git a/docs/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总/郁金利胆退黄.md b/docs/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总/郁金利胆退黄.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8f495ae --- /dev/null +++ b/docs/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总/郁金利胆退黄.md @@ -0,0 +1,166 @@ +# 丹参合剂 + +## 出处 + +《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期 + +## 药物组成 + +- 丹参 +- 当归 +- 桃仁 +- 郁金 +- 金银花 +- 香附 +- 陈皮 +- 败酱草 +- 茵陈 +- 甘草 +- 大枣 + +## 功能与主治 +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 +--- + +# 益胆丸 + +## 出处 + +合肥市中药制药厂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120克 +- 玄参 100克 +- 滑石粉 100克 +- 明矾 100克 +- 金银花 100克 +- 火硝 210克 +- 甘草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散结,排石通淋。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肾炎,胆囊炎等。 + +--- + +# 利胆退黄汤 + +## 出处 + +熊寥生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 茵陈 30克 +- 败酱草 30克 +- 板蓝根 30克 +- 玉米须 30克 +- 金钱草 60克 +- 郁金 12克 +- 栀子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利湿,利胆疏肝。 + +---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 +## 出处 +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10克 +- 黄芪 25克 +- 灵芝 12克 +- 茯苓 12克 +- 茶叶 6克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 + +# 清胆汤 + +## 出处 + +《急腹症方药新解》 + +## 药物组成 +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栀子 15克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 +- 大黄 15克(后下) +- 金银花 25克 +- 茵陈 25克 +- 金钱草 25克 +- 黄连 10克 +- 芒硝 10克(冲服) + +## 功能与主治 +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 +--- + +# 利胆排石片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金钱草 250克 +- 茵陈 250克 +- 黄芩 75克 +- 木香 75克 +- 郁金 75克 +- 大黄 125克 +- 槟榔 125克 +- 麸炒枳实 50克 +- 芒硝 25克 +- 姜厚朴 5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疏肝解郁,利胆行气。 + +--- + +# 急肝退黄胶囊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茵陈 250克 +- 黄柏 94克 +- 板蓝根 94克 +- 白茅根 94克 +- 苍术 94克 +- 郁金 94克 +- 秦艽 94克 +- 蒲公英 94克 +- 车前草 94克 +- 黄芩 94克 +- 麦芽 313克 +- 大黄 63克 +- 栀子 63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肝利胆,退黄除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总/郁金止痛.md b/docs/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总/郁金止痛.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955f8c9 --- /dev/null +++ b/docs/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总/郁金止痛.md @@ -0,0 +1,515 @@ +# 红豆丸 + +## 出处 + +《瑞竹堂方》 + +## 药物组成 +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 +# 活血通脉片 + +## 出处 +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 +## 药物组成 +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 +# 柴胡消痈汤 + +## 出处 +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 +--- + +# 宣郁通经汤 + +## 出处 + +《傅青主女科》 + +## 药物组成 +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主治经水未来腹先疼。 + +--- + +# 清胆汤 + +## 出处 + +《急腹症方药新解》 + +## 药物组成 +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栀子 15克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 +- 大黄 15克(后下) +- 金银花 25克 +- 茵陈 25克 +- 金钱草 25克 +- 黄连 10克 +- 芒硝 10克(冲服) + +## 功能与主治 +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 +--- + +# 碧云散 + +## 出处 +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 细辛 3克 +- 郁金 3克 +- 芒硝 3克 +- 蔓荆子 3.6克 +- 川芎 3.6克 +- 石膏 3.9克 +- 青黛 4.5克 +- 薄荷叶 6克 +- 红豆 1枚 + +## 功能与主治 +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 +# 白芷散(郁金散) + +## 出处 +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3克 +- 香白芷 6克 +- 石膏 6克 +- 薄荷叶 9克 +- 芒硝 9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散风,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 +# 清上饮 + +## 出处 +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 柴胡(适量) +- 黄芩(适量) +- 赤芍(适量) +- 厚朴(适量) +- 枳实(适量) +- 栀子(适量) +- 郁金(适量) +- 黄连(适量) +- 半夏(适量) +- 青皮(适量) +- 大黄(适量) +- 芒硝(适量) +- 甘草(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 +# 琥珀散 + +## 出处 +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 +# 推气散 + +## 出处 +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 枳壳 3克 +- 郁金 3克 +- 桂心 1.5克 +- 甘草(炙) 1.5克 +- 桔梗 2.4克 +- 陈皮 2.4克 +- 生姜 2片 +- 大枣 2枚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治右胁痛。 + +--- + +# 栀子郁金汤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九气拈痛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加味左金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姜黄连 36克 +- 制吴茱萸 36克 +- 黄芩 18克 +- 柴胡 36克 +- 木香 18克 +- 醋香附 72克 +- 郁金 36克 +- 白芍 54克 +- 醋青皮 54克 +- 麸炒枳壳 54克 +- 陈皮 54克 +- 醋延胡索 54克 +- 当归 54克 +- 甘草 18克 + +## 功能与主治 + +平肝降逆,疏郁止痛;清肝开郁,行气止痛。 + +--- + +# 小儿肝炎颗粒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茵陈 120克 +- 栀子(姜炙) 30克 +- 黄芩 60克 +- 黄柏 60克 +- 焦山楂 90克 +- 大豆黄卷 90克 +- 郁金 15克 +- 通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利湿,解郁止痛。 + +--- + +# 舒肝和胃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醋香附 45克 +- 白芍 45克 +- 佛手 150克 +- 木香 45克 +- 郁金 45克 +- 炒白术 60克 +- 陈皮 75克 +- 柴胡 15克 +- 广藿香 30克 +- 炙甘草 15克 +- 莱菔子 45克 +- 焦槟榔 45克 +- 乌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 +--- + +# 清胆行气汤 +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半夏 10克 +- 香附 10克 +- 郁金 10克 +- 玄胡 10克 +- 枳壳 10克 +- 生大黄 10克(后下) +- 杭白芍 15克 +- 木香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 + +# 冠心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 +--- + +# 通窍镇痛散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用于痰瘀痹阻、心胸憋闷疼痛、中恶气闭、霍乱吐泻 + +--- + +# 温经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湿寒白带、子宫虚冷 + +--- + +# 接骨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甜瓜子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地龙(广地龙) 100克 +- 桂枝(炒)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骨碎补 100克 +- 续断 100克 +- 自然铜(煅醋淬) 100克 +- 马钱子粉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作痛 + +--- + +# 上清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diff --git a/docs/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总/郁金活血.md b/docs/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总/郁金活血.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79de112 --- /dev/null +++ b/docs/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总/郁金活血.md @@ -0,0 +1,786 @@ +--- +# 复肝丸 +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 +## 药物组成 +- 紫河车 +- 红参须 +- 炙地鳖虫 +- 炮山甲 +- 参三七 +- 片姜黄 +- 广郁金 +- 鸡内金 +(各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 +--- + +# 丹参合剂 + +## 出处 +《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期 + +## 药物组成 +- 丹参 +- 当归 +- 桃仁 +- 郁金 +- 金银花 +- 香附 +- 陈皮 +- 败酱草 +- 茵陈 +- 甘草 +- 大枣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 +--- + +# 红豆丸 + +## 出处 +《瑞竹堂方》 + +## 药物组成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 +# 活血通脉片 + +## 出处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 +## 药物组成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 +## 出处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 当归 +- 郁金(或用三棱) +- 橘核 +- 山慈姑 +- 香附 +- 漏芦 +- 夏枯草 +- 茜草 +- 赤芍 +- 青皮 +- 丝瓜络 +- 甘草 +(柴胡、当归各6-9克,郁金(或用三棱)、橘核、山慈姑、香附、漏芦各9-12克,夏枯草、茜草各12-15克,赤芍15克,青皮、丝瓜络各6克,甘草3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 +--- + +# 通络排石汤 + +## 出处 +刘炳凡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30克 +- 六一散 15克(包) +- 火硝 4.5克(分兑) +- 桃胶 30克 +- 白芍 12克 +- 八月札 12克 +- 当归 9克 +- 郁金 5克 +- 鸡内金 3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 +--- + +# 柴胡消痈汤 + +##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 +--- + +# 解毒活血汤 + +## 出处 +天津259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首乌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鸡血藤 24克 +- 泽兰 24克 +- 金银花 24克 +- 玄胡 12克 +- 郁金 12克 +- 乳香 6克 +- 没药 6克 +- 血竭 6克 +- 丹参 21克 +- 元参 21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血瘀毒热证。 + +--- + +# 肝胃百合汤 +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度衡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百合 15克 +- 丹参 15克 +- 乌药 10克 +- 川楝子 10克 +- 郁金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 +--- + +# 增损启膈散 + +## 出处 +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川贝母 9克 +- 郁金 9克 +- 当归 9克 +- 桃仁 9克 +- 沙参 9克 +- 蜣螂虫 9克 +- 急性子 9克 +- 昆布 9克 +- 丹参 12克 +- 海藻 12克 +- 红花 6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 +--- + +# 荷叶郁金粥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荷叶 20克 +- 山楂干 30克 +- 粳米 100克 +- 冰糖 5克 + +## 功能与主治 +降压,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 + +--- + +# 宣郁通经汤 +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 + +--- + +# 引气归血汤 +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白术(土炒) 9克 +- 甘草 3克 +- 黑芥穗 9克 +- 丹皮 9克 +- 姜炭 1.5克 +- 香附(酒炒) 1.5克 +- 麦冬(去心) 9克 +- 郁金(醋炒) 3克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血,引血归经。 + +--- + +# 心梗饮 + +##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 +##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 +--- + +# 碧云散 + +## 出处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细辛 3克 +- 郁金 3克 +- 芒硝 3克 +- 蔓荆子 3.6克 +- 川芎 3.6克 +- 石膏 3.9克 +- 青黛 4.5克 +- 薄荷叶 6克 +- 红豆 1枚 +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 +# 白芷散(郁金散) + +## 出处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郁金 3克 +- 香白芷 6克 +- 石膏 6克 +- 薄荷叶 9克 +- 芒硝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 +# 驻景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2克 +- 楮实子 12克 +- 菟丝子 12克 +- 茺蔚子 12克 +- 苍术 12克 +- 白术 12克 +- 枸杞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生地 15克 +- 鸡内金 10克 +- 郁金 12克 +- 丹参 12克 +- 牛膝 12克 +- 山楂 12克 +- 昆布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软坚散结。 + +--- + +# 生蒲黄汤 + +## 出处 +《眼科六经法要》 + +## 药物组成 +- 生蒲黄 24克 +- 旱莲草 24克 +- 丹皮 12克 +- 生地 12克 +- 荆芥炭 12克 +- 川芎 6克 +- 丹参 15克 +- 郁金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 +--- + +# 琥珀散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 +# 推气散 + +## 出处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枳壳 3克 +- 郁金 3克 +- 桂心 1.5克 +- 甘草(炙) 1.5克 +- 桔梗 2.4克 +- 陈皮 2.4克 +- 生姜 2片 +- 大枣 2枚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治右胁痛。 + +--- + +# 九气拈痛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消癌片 + +## 出处 +《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 药物组成 +- 红升丹 300克 +- 琥珀 300克 +- 山药 300克 +- 白及 300克 +- 三七 620克 +- 牛黄 180克 +- 黄连 150克 +- 黄芩 150克 +- 黄柏 150克 +- 陈皮 60克 +- 贝母 60克 +- 郁金 60克 +- 蕲蛇 60克 +- 犀角 90克 +- 桑椹 90克 +- 金银花 90克 +- 黄芪 90克 +- 甘草 9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 +--- + +# 补脑方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黄精 30克 +- 玉竹 30克 +- 决明子 20克 +- 川芎 20克 +- 葛根 15克 +- 白芷 9克 +- 郁金 12克 +- 全蝎 3克 +- 细辛 3克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治疗紧张性头痛。 + +--- + +# 冠心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 + +--- + +# 通窍镇痛散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 + +--- + +# 温经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 + +--- + +# 妇科养坤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熟地黄 119克 +- 甘草 80克 +- 地黄 119克 +- 川芎(酒制) 60克 +- 当归(酒蒸) 119克 +- 延胡索(酒醋制) 60克 +- 黄芩(酒制) 119克 +- 郁金 60克 +- 木香 119克 +- 杜仲(盐制) 80克 +- 香附(酒醋制) 80克 +- 白芍(酒炒) 80克 +- 蔓荆子(酒蒸) 119克 +- 砂仁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 + +--- + +# 复方紫参冲剂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石见穿 250克 +- 丹参 250克 +- 鸡血藤 250克 +- 当归 150克 +- 香附 150克 +- 郁金 150克 +- 红花 100克 +- 鳖甲 150克 + +##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 +--- + +# 接骨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甜瓜子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地龙(广地龙) 100克 +- 桂枝(炒)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骨碎补 100克 +- 续断 100克 +- 自然铜(煅醋淬) 100克 +- 马钱子粉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 +--- + +# 乳香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防风 1.5克 +- 荆芥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芷 1.5克 +- 细辛 1.5克 +- 藁本 1.5克 +- 羌活 1.5克 +- 白菊花 1.5克 +- 石菖蒲 1.5克 +- 天麻 1.5克 +- 蔓荆子 1.5克 +- 瓜蒂 1.5克 +- 赤小豆 1.5克 +- 汉防风 1.5克 +- 菟丝子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自然铜(制)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石膏(煅) 1.5克 +- 乳香 1.5克 +- 没药 1.5克 +- 雄黄 1.5克 +- 蛇蜕(炒焦) 1.5克 +- 蝉蜕(炒焦) 1.5克 +- 穿山甲(烧) 1.5克 +- 鸡子蜕 1.5克 +- 薄荷 1.5克 +- 麝香 0.15克 +- 片脑 0.15克 + +## 功能与主治 +通窍明目,解毒消肿。治内外障眼、翳膜遮睛、倒睫拳毛 + +--- + +# 上清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 +--- + +# 清肝经湿热方 + +## 出处 +(未标注出处) + +## 药物组成 +- 茵陈25克 +- 郁金 +- 稀莶草 +- 钩藤 +- 寒水石 +- 当归 +- 丹参 +- 枸杞子 +- 五味子 +- 旱莲草(各10克) +- 焦山楂12克 +- 青黛5克(包煎)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后期或迁延性慢性肝炎。症见胁痛,时烦易怒,头晕等。 + +--- + +# 震伏丸 + +## 出处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 药物组成 +- 郁金 +- 乳香(去油) +- 没药(去油) +- 五灵脂 +- 当归 +- 延胡索 +- 赤芍 +- 远志 +- 石菖蒲 +- 茯神 +- 牡蛎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 +--- + +# 豨莶至阴汤 + +## 出处 +《千家妙方》 + +## 药物组成 +- 制豨莶草50克 +- 干地黄15克 +- 盐知母20克 +- 当归15克 +- 枸杞子15克 +- 炒赤芍29克 +- 龟板10克 +- 牛膝10克 +- 甘菊花15克 +- 郁金15克 +- 丹参15克 +- 黄柏5克 + +## 功能与主治 +养阴清热,通经活血。治脑血栓,属阴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总/郁金清心凉血.md b/docs/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总/郁金清心凉血.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736cb9 --- /dev/null +++ b/docs/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总/郁金清心凉血.md @@ -0,0 +1,460 @@ +# 清热平肝汤 + +## 出处 + +关幼波方,选自《中医原著选读》 + +## 药物组成 + +- 茵陈 +- 小蓟 +- 石见穿 +- 醋柴胡 +- 酒胆草 +- 郁金 +- 赤芍 +- 丹皮 +- 白矾 +- 泽兰 + +(茵陈、小蓟、石见穿各15克,醋柴胡、酒胆草、郁金各9克,赤芍、丹皮各12克,白矾3克,泽兰4.5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平肝,凉血解毒。 + +---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 +## 出处 +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10克 +- 黄芪 25克 +- 灵芝 12克 +- 茯苓 12克 +- 茶叶 6克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 + +# 蛇头圆(蛇头丸) + +## 出处 + +《局方别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 +## 药物组成 + +- 蛇含石 10枚 +- 铁腻粉 60克 +- 五灵脂 60克 +- 神砂 60克 +- 蝎梢 60克 +- 白附子 60克 +- 郁金 60克 +- 龙脑 15克 +- 麝香 30克 +- 花蛇头 10枚 + +## 功能与主治 + +祛风通络,开窍定惊。用于风痰闭阻、神昏窍闭 + +--- + +# 黄金丸 + +## 出处 +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 大黄(煨) 等分 +- 郁金(即姜黄,选极小者佳) 等分 +- 牙皂(去筋皮) 等分 + +--- + +# 金黄散 + +## 出处 +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 槐花(净,炒) 30克 +- 郁金(湿纸包,火煨)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 +凉血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尿血 + +--- + +# 雄黄解毒丸 + +## 出处 + +《卫生宝鉴》 + +## 药物组成 + +- 雄黄 30克 +- 郁金 30克 +- 巴豆 14粒(去皮膜,研出油) + +## 功能与主治 + +消肿解毒,化痰祛热,宣窍行气。主治缠喉风及急喉痹 + +--- + +# 黄连黄芩汤方 + +## 出处 +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 黄连 6克 +- 黄芩 6克 +- 郁金 4.5克 +- 香豆豉 6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泻火,解毒和中。治阳明温病 + +--- + +# 三香汤 + +## 出处 +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 栝蒌皮 9克 +- 桔梗 9克 +- 黑山栀 6克 +- 枳壳 6克 +- 郁金 6克 +- 香豉 6克 +- 降香末 9克 + +## 功能与主治 + +宣畅气机,清热透邪。治温热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 + +--- + +# 牛黄膏 + +## 出处 +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 雄黄 7.5克 +- 甘草 7.5克 +- 甜硝 7.5克 +- 寒水石(生) 7.5克 +- 郁金 3克 +- 绿豆粉 15克 +- 脑子(冰片)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解毒,凉血退热。治热证及伤风壮热引饮 + +--- + +# 牛黄散 + +## 出处 + +《小儿药证直诀》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30克 +- 牛黄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解毒凉血,镇惊止痢。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度,腹痛啼哭 + +--- + +# 生蒲黄汤 + +## 出处 + +《眼科六经法要》 + +## 药物组成 + +- 生蒲黄 24克 +- 旱莲草 24克 +- 丹皮 12克 +- 生地 12克 +- 荆芥炭 12克 +- 川芎 6克 +- 丹参 15克 +- 郁金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 +--- + +# 白金丸 + +## 出处 +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 白矾 90克 +- 郁金 210克 + +## 功能与主治 + +开郁豁痰,安神镇惊 + +--- + +# 琥珀散 + +## 出处 +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 +# 生地黄汤 + +## 出处 +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 生地 9克 +- 牛膝 3克 +- 丹皮 3克 +- 黑山槌 3克 +- 丹参 4.5克 +- 元参 4.5克 +- 麦冬 4.5克 +- 白芍 4.5克 +- 郁金 2.1克 +- 广三七 2.1克 +- 荷叶 2.1克 + +## 功能与主治 + +凉血止血,滋阴降火。治吐血 + +--- + +# 荡痰汤 + +## 出处 +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 +泻火荡痰,解郁清心。理痰降逆,镇肝安神 + +--- + +# 荡痰加甘遂汤 + +## 出处 +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甘遂末 6克 + +## 功能与主治 + +泻火逐痰,解郁清心。攻逐痰结,涤痰祛癫 + +--- + +# 牛黄降压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羚羊角(适量) +- 珍珠(适量) +- 水牛角浓缩粉(适量) +- 人工牛黄(适量) +- 冰片(适量) +- 白芍(适量) +- 党参(适量) +- 黄芪(适量) +- 决明子(适量) +- 川芎(适量) +- 黄芩提取物(适量) +- 甘松(适量) +- 薄荷(适量) +- 郁金(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 +清心化痰,平肝安神 + +--- + +# 消癌片 + +## 出处 + +《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 药物组成 + +- 红升丹 300克 +- 琥珀 300克 +- 山药 300克 +- 白及 300克 +- 三七 620克 +- 牛黄 180克 +- 黄连 150克 +- 黄芩 150克 +- 黄柏 150克 +- 陈皮 60克 +- 贝母 60克 +- 郁金 60克 +- 蕲蛇 60克 +- 犀角 90克 +- 桑椹 90克 +- 金银花 90克 +- 黄芪 90克 +- 甘草 9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 +--- + +# 醒脑降压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黄芩 184克 +- 黄连 92克 +- 郁金 92克 +- 栀子 92克 +- 玄精石 92克 +- 珍珠母 69克 +- 辛夷 38克 +- 零陵香 8克 +- 朱砂 92克 +- 雄黄 92克 +- 冰片 46克 + +## 功能与主治 + +通窍醒脑,清心镇静。用于高血压病,痰涎壅盛,言语不清 + +--- + +# 通天再造散 + +## 出处 +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15克 +- 大黄(煨) 30克 +- 皂角刺(炒黑) 30克 +- 白牵牛 18克(半生半炒) + +## 功能与主治 + +祛风解毒,攻积散结。治厉风恶疾 + +--- + +# 震伏丸 + +## 出处 +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 乳香(去油) +- 没药(去油) +- 五灵脂 +- 当归 +- 延胡索 +- 赤芍 +- 远志 +- 石菖蒲 +- 茯神 +- 牡蛎 + +## 功能与主治 + +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总/郁金行气解郁.md b/docs/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总/郁金行气解郁.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2788cff --- /dev/null +++ b/docs/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总/郁金行气解郁.md @@ -0,0 +1,1013 @@ +--- +# 复肝丸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 药物组成 +- 紫河车 +- 红参须 +- 炙地鳖虫 +- 炮山甲 +- 参三七 +- 片姜黄 +- 广郁金 +- 鸡内金 +(各60克)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 +--- +# 红豆丸 +## 出处 +《瑞竹堂方》 +## 药物组成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 活血通脉片 +## 出处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 药物组成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 益胆丸 +## 出处 +合肥市中药制药厂 +## 药物组成 +- 郁金 +- 玄参 +- 滑石粉 +- 明矾 +- 金银花 +- 火硝 +- 甘草 +(郁金120克,玄参、滑石粉、明矾、金银花各100克,火硝210克,甘草60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排石通淋。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肾炎,胆囊炎等。 + +--- +# 通络排石汤 +## 出处 +刘炳凡经验方 +##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30克 +- 六一散 15克(包) +- 火硝 4.5克(分兑) +- 桃胶 30克 +- 白芍 12克 +- 八月札 12克 +- 当归 9克 +- 郁金 5克 +- 鸡内金 3克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 +--- +# 强肝丸 +## 出处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方 +## 药物组成 +- 当归 9-15克 +- 白芍 9-15克 +- 郁金 9-15克 +- 党参 9-15克 +- 泽泻 9-15克 +- 黄精 9-15克 +- 山药 9-15克 +- 生地 9-15克 +- 板蓝根 9-15克 +- 丹参 15-30克 +- 黄芪 15-30克 +- 山楂 9-12克 +- 神曲 9-12克 +- 秦艽 9-12克 +- 茵陈 9-30克 +- 甘草 6-12克 +## 功能与主治 +柔肝解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 +--- +# 柴胡消痈汤 +##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 +--- +# 加味温胆汤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王季儒方 +## 药物组成 +- 清半夏 10克 +- 广陈皮 10克 +- 茯神 12克 +- 远志 10克 +- 竹茹 12克 +- 枳实 9克 +- 节菖蒲 10克 +- 矾郁金 10克 +- 天竺黄 10克 +- 磁石 10克 +- 丹参 10克 +- 十香丹 1粒 +- 生牡蛎 15-30克 +- 胆南星 10克 +- 朱砂 1.5克 +- 生龙齿 15-30克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化痰,开窍宁神。主治癫证属气结痰凝、蒙蔽神明者 + +--- +# 清温解营汤 +## 出处 +李聪甫经验方 +## 药物组成 +- 生石膏 6克 +- 生知母 6克 +- 香青蒿 6克 +- 淡黄芩 6克 +- 炒山栀 6克 +- 鲜竹茹 10克 +- 栝楼仁 10克 +- 天花粉 10克 +- 连翘心 10克 +- 润玄参 10克 +- 鲜芦根 10克 +- 鲜地黄 10克 +- 广郁金 5克 +- 益元散 12克(鲜荷叶包,刺孔) +## 功能与主治 +清营补液,泄热运枢,导化湿浊,散解郁热,顾护津液,清营救阴 +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药物组成 +- 郁金 10克 +- 黄芪 25克 +- 灵芝 12克 +- 茯苓 12克 +- 茶叶 6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 +# 引气归血汤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白术(土炒) 9克 +- 甘草 3克 +- 黑芥穗 9克 +- 丹皮 9克 +- 姜炭 1.5克 +- 香附(酒炒) 1.5克 +- 麦冬(去心) 9克 +- 郁金(醋炒) 3克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血,引血归经。主治大怒小产 + +--- +# 渗湿利气汤 +## 出处 +《肝硬化腹水证治》 +## 药物组成 +- 郁金 9克 +- 枳壳 9克 +- 木香 9克 +- 槟榔 9克 +- 鸡内金 9克 +- 泽泻 9克 +- 青皮 6克 +- 厚朴 6克 +- 茯苓皮 12克 +- 茯苓 12克 +- 大腹皮 24克 +- 砂仁 4.5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软坚,健脾利水 + +--- +# 心梗饮 +##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 +--- +# 清胆汤 +## 出处 +《急腹症方药新解》 +## 药物组成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栀子 15克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 +- 大黄 15克(后下) +- 金银花 25克 +- 茵陈 25克 +- 金钱草 25克 +- 黄连 10克 +- 芒硝 10克(冲服)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 +--- +# 蛇头圆(蛇头丸) +## 出处 +《局方别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 药物组成 +- 蛇含石 10枚 +- 铁腻粉 60克 +- 五灵脂 60克 +- 神砂 60克 +- 蝎梢 60克 +- 白附子 60克 +- 郁金 60克 +- 龙脑 15克 +- 麝香 30克 +- 花蛇头 10枚 +##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开窍定惊。用于风痰闭阻、神昏窍闭 + +--- +# 黄金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大黄(煨) 等分 +- 郁金(即姜黄,选极小者佳) 等分 +- 牙皂(去筋皮) 等分 + +--- +# 神仙一块气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青皮 30克 +- 陈皮 30克 +- 三棱 30克 +- 香附(童便炒) 30克 +- 莪术 30克 +- 神曲 15克 +- 麦芽 15克 +- 萝卜子 15克 +- 白丑(头末) 15克 +- 槟榔 15克 +- 郁金 15克 +- 黄连 15克 +- 枳实 9克 +- 皂角 7.5克 +- 百草霜 7.5克 +## 功能与主治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 清上饮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柴胡(适量) +- 黄芩(适量) +- 赤芍(适量) +- 厚朴(适量) +- 枳实(适量) +- 栀子(适量) +- 郁金(适量) +- 黄连(适量) +- 半夏(适量) +- 青皮(适量) +- 大黄(适量) +- 芒硝(适量) +- 甘草(适量) +## 功能与主治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 雄黄解毒丸 +## 出处 +《卫生宝鉴》 +## 药物组成 +- 雄黄 30克 +- 郁金 30克 +- 巴豆 14粒(去皮膜,研出油) +## 功能与主治 +消肿解毒,化痰祛热,宣窍行气。主治缠喉风及急喉痹 + + +# 宣痹汤 + +## 出处 +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 枇杷叶(适量) +- 郁金(适量) +- 射干(适量) +- 白通草(适量) +- 香豉(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 +苦辛通阳,轻宣肺痹。宣肺祛痰,利湿清热 + +--- + +# 杏仁滑石汤 + +## 出处 +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 杏仁 9克 +- 滑石 9克 +- 制半夏 9克 +- 黄芩 6克 +- 厚朴 6克 +- 郁金 6克 +- 橘红 4.5克 +- 黄连 3克 +- 白通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 + +# 前胡化斑散 + +## 出处 +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 酒红花 3克 +- 当归 3克 +- 前胡 2.4克 +- 荆芥 1.2克 +- 白芷 1.5克 +- 甘草节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陈皮 1.5克 +- 郁金 2.1克(酒浸) +- 胡荽子 30粒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解毒,化斑透疹。治痘中夹斑之轻症 + +--- + +# 白金丸 + +## 出处 +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 白矾 90克 +- 郁金 210克 + +## 功能与主治 + +开郁豁痰,安神镇惊 + +--- + +# 琥珀散 + +## 出处 +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 +# 启膈散 + +## 出处 +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 沙参 9克 +- 丹参 9克 +- 茯苓 6克 +- 川贝 6克 +- 郁金 3克 +- 杵头糠(米皮糠) 3克 +- 砂仁壳 1.5克 +- 荷叶蒂 2个 + +## 功能与主治 + +润燥解郁,理气化痰。治噎膈气结痰阻 + +--- + +# 荡痰汤 + +## 出处 +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 +泻火荡痰,解郁清心。理痰降逆,镇肝安神 + +--- + +# 栀子郁金汤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沉香曲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人工牛黄 1.7克 +- 麦冬 170克 +- 黄芩 170克 +- 莲子心 170克 +- 天花粉 170克 +- 甘草 170克 +- 大黄 170克 +- 栀子 170克 +- 地黄 100克 +- 连翘 100克 +- 郁金 100克 +- 玄参 70克 +- 雄黄 185克 +- 水牛角浓缩粉 340克 +- 朱砂 135克 +- 冰片 35克 +- 金银花 335克 +- 人工麝香 1.7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止渴除烦 + +--- + +# 利胆排石片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金钱草 250克 +- 茵陈 250克 +- 黄芩 75克 +- 木香 75克 +- 郁金 75克 +- 大黄 125克 +- 槟榔 125克 +- 麸炒枳实 50克 +- 芒硝 25克 +- 姜厚朴 5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疏肝解郁,利胆行气 + +--- + +# 九气拈痛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加味左金丸 + +## 出处 +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 姜黄连 36克 +- 制吴茱萸 36克 +- 黄芩 18克 +- 柴胡 36克 +- 木香 18克 +- 醋香附 72克 +- 郁金 36克 +- 白芍 54克 +- 醋青皮 54克 +- 麸炒枳壳 54克 +- 陈皮 54克 +- 醋延胡索 54克 +- 当归 54克 +- 甘草 18克 + +## 功能与主治 + +平肝降逆,疏郁止痛;清肝开郁,行气止痛 + +--- + +# 利胆丸 + +## 出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 茵陈 120克 +- 龙胆草 90克 +- 郁金 90克 +- 木香 90克 +- 枳壳 90克 + +## 功能与主治 + +舒肝理气,清热利胆 + +--- + +# 清胆行气汤 + +## 出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半夏 10克 +- 香附 10克 +- 郁金 10克 +- 玄胡 10克 +- 枳壳 10克 +- 生大黄 10克(后下) +- 杭白芍 15克 +- 木香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 + +# 清胆利湿汤 + +## 出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 柴胡 10-15克 +- 黄芩 10克 +- 半夏 10克 +- 木香 10克 +- 郁金 10克 +- 栀子 10克 +- 木通 10克 +- 车前子 10克 +- 大黄 10克(后下) +- 茵陈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 +--- + +# 补脑方 + +## 出处 +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 黄精 30克 +- 玉竹 30克 +- 决明子 20克 +- 川芎 20克 +- 葛根 15克 +- 白芷 9克 +- 郁金 12克 +- 全蝎 3克 +- 细辛 3克 + +## 功能与主治 +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治疗紧张性头痛 + +--- + +# 八宝瑞生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当归 108克 +- 茯苓 66克 +- 草果仁(炒) 66克 +- 延胡索(醋制) 108克 +- 高良姜 66克 +- 草豆蔻 66克 +- 干姜 45克 +- 郁金 45克 +- 肉桂 45克 +- 山楂 108克 +- 香附(醋制) 108克 +- 甘草 45克 +- 六神曲 66克 + +## 功能与主治 + +散寒化湿,理气消食。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食积气滞,寒疝腹痛 + +--- + +# 肝泰冲剂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当归 62.5克 +- 郁金 78克 +- 白芍 94克 +- 桃仁 78克 +- 香附 78克 +- 地黄 78克 +- 五灵脂 78克 +- 柏子仁 78克 +- 陈皮 78克 +- 竹叶柴胡 47克 + +## 功能与主治 + +舒肝养血,化瘀理气。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 + +--- + +# 冠心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 +--- + +# 脉络通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郁金 360克 +- 人参 80克 +- 黄连 48克 +- 三七 280克 +- 安息香 64克 +- 檀香 24克 +- 琥珀 80克 +- 降香 160克 +- 甘松 80克 +- 木香 176克 +- 石菖蒲 40克 +- 丹参 400克 +- 麦冬 400克 +- 钩藤 192克 +- 黄芩 192克 +- 夏枯草 192克 +- 槐米 128克 +- 甘草 24克 +- 珍珠 2.5克 +- 冰片 16克 +- 朱砂 16克 +- 牛黄 32克 + +## 功能与主治 + +通脉活络,行气化瘀。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防治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 + +--- + +# 强肝糖浆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 茵陈 125克 +- 板蓝根 62.5克 +- 当归 62.5克 +- 白芍 62.5克 +- 丹参 125克 +- 郁金 62.5克 +- 黄芪 125克 +- 党参 62.5克 +- 泽泻 62.5克 +- 黄精 62.5克 +- 地黄 62.5克 +- 山药 62.5克 +- 山楂 50克 +- 六神曲 50克 +- 秦艽 50克 +- 甘草 50克 + +## 功能与主治 + +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 +--- + +# 通窍镇痛散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用于痰瘀痹阻、心胸憋闷疼痛、中恶气闭、霍乱吐泻 + +--- + +# 温经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湿寒白带、子宫虚冷 + +--- + +# 妇科养坤丸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 熟地黄 119克 +- 甘草 80克 +- 地黄 119克 +- 川芎(酒制) 60克 +- 当归(酒蒸) 119克 +- 延胡索(酒醋制) 60克 +- 黄芩(酒制) 119克 +- 郁金 60克 +- 木香 119克 +- 杜仲(盐制) 80克 +- 香附(酒醋制) 80克 +- 白芍(酒炒) 80克 +- 蔓荆子(酒蒸) 119克 +- 砂仁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 +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经期头痛 + +--- + +# 复方紫参冲剂 + +## 出处 +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 石见穿 250克 +- 丹参 250克 +- 鸡血藤 250克 +- 当归 150克 +- 香附 150克 +- 郁金 150克 +- 红花 100克 +- 鳖甲 150克 + +## 功能与主治 + +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 +--- + +# 上清散 + +## 出处 +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总/郁金其他饮片类型.md b/docs/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总/郁金其他饮片类型.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5b9587c --- /dev/null +++ b/docs/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总/郁金其他饮片类型.md @@ -0,0 +1,98 @@ +# 琥珀散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 +# 加味温胆汤 +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王季儒方 + +## 药物组成 +- 清半夏 10克 +- 广陈皮 10克 +- 茯神 12克 +- 远志 10克 +- 竹茹 12克 +- 枳实 9克 +- 节菖蒲 10克 +- 矾郁金 10克 +- 天竺黄 10克 +- 磁石 10克 +- 丹参 10克 +- 十香丹 1粒 +- 生牡蛎 15-30克 +- 胆南星 10克 +- 朱砂 1.5克 +- 生龙齿 15-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化痰,开窍宁神。主治癫证属气结痰凝、蒙蔽神明者 + +--- + +# 蛇头圆(蛇头丸) + +## 出处 +《局方别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 +## 药物组成 +- 蛇含石 10枚 +- 铁腻粉 60克 +- 五灵脂 60克 +- 神砂 60克 +- 蝎梢 60克 +- 白附子 60克 +- 郁金 60克 +- 龙脑 15克 +- 麝香 30克 +- 花蛇头 10枚 + +##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开窍定惊。用于风痰闭阻、神昏窍闭 + +--- + +# 金黄散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槐花(净,炒) 30克 +- 郁金(湿纸包,火煨)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尿血 + +--- + +# 天竺饮子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川郁金 600克 +- 甘草 600克 +- 大栀子仁 600克 +- 连翘 600克 +- 雄黄 150克 +- 瓜蒌根 30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渴。用于热毒壅盛、烦渴痰壅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总/郁金生品.md b/docs/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总/郁金生品.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4ebb02 --- /dev/null +++ b/docs/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总/郁金生品.md @@ -0,0 +1,2609 @@ +# 复肝丸 +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 +## 药物组成 +- 紫河车 +- 红参须 +- 炙地鳖虫 +- 炮山甲 +- 参三七 +- 片姜黄 +- 广郁金 +- 鸡内金 +(各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化瘀消症。 + +# 复肝丸 +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 +## 药物组成 +- 紫河车 +- 红参须 +- 炙地鳖虫 +- 炮山甲 +- 参三七 +- 片姜黄 +- 广郁金 +- 鸡内金 +(各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 +# 丹参合剂 + +## 出处 +《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期 + +## 药物组成 +- 丹参 +- 当归 +- 桃仁 +- 郁金 +- 金银花 +- 香附 +- 陈皮 +- 败酱草 +- 茵陈 +- 甘草 +- 大枣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 +# 清热解毒利湿汤 + +## 出处 +《新中医》1975年第4期 + +## 药物组成 +- 板蓝根 +- 连翘 +- 败酱草 +- 蒲公英 +- 郁金 +- 柴胡 +- 泽泻 +- 茯苓 +- 龙胆草 +- 甘草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 + +# 红豆丸 + +## 出处 +《瑞竹堂方》 + +## 药物组成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活血通脉片 + +## 出处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 +## 药物组成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清热平肝汤 + +## 出处 +关幼波方,选自《中医原著选读》 + +## 药物组成 +- 茵陈 +- 小蓟 +- 石见穿 +- 醋柴胡 +- 酒胆草 +- 郁金 +- 赤芍 +- 丹皮 +- 白矾 +- 泽兰 +(茵陈、小蓟、石见穿各15克,醋柴胡、酒胆草、郁金各9克,赤芍、丹皮各12克,白矾3克,泽兰4.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平肝,凉血解毒。 + +# 益胆丸 + +## 出处 +合肥市中药制药厂 + +## 药物组成 +- 郁金 +- 玄参 +- 滑石粉 +- 明矾 +- 金银花 +- 火硝 +- 甘草 +(郁金120克,玄参、滑石粉、明矾、金银花各100克,火硝210克,甘草60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排石通淋。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肾炎,胆囊炎等。 + +# 排石汤 + +## 出处 +河南省人民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 黄芩 +- 郁金 +- 枳壳 +- 姜黄 +- 青皮 +- 大黄(后下) +- 白芍 +- 山楂 +- 川楝子 +- 金钱草 +(柴胡、黄芩、郁金、枳壳、姜黄、青皮、大黄(后下)、白芍各15克,山楂10克,川楝子12克,金钱草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于肝胆管结石,总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道泥沙样结石等。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 +## 出处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 当归 +- 郁金(或用三棱) +- 橘核 +- 山慈姑 +- 香附 +- 漏芦 +- 夏枯草 +- 茜草 +- 赤芍 +- 青皮 +- 丝瓜络 +- 甘草 +(柴胡、当归各6-9克,郁金(或用三棱)、橘核、山慈姑、香附、漏芦各9-12克,夏枯草、茜草各12-15克,赤芍15克,青皮、丝瓜络各6克,甘草3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 +# 宣湿化热汤 + +## 出处 +李聪甫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香青蒿 +- 淡黄芩 +- 佩兰梗 +- 炒山栀 +- 南杏仁 +- 栝楼仁 +- 大豆卷 +- 赤茯苓 +- 鲜竹茹 +- 炒神曲 +- 鲜芦根 +- 广郁金 +- 益元散(鲜荷叶包,刺孔) +(香青蒿、淡黄芩、佩兰梗、炒山栀各6克,南杏仁、栝楼仁各9克,大豆卷、赤茯苓、鲜竹茹、炒神曲、鲜芦根各10克,广郁金5克,益元散(鲜荷叶包,刺孔)12克) + +## 功能与主治 +宣湿化热,清胃降浊;宣肺清胃,化湿泻热。 + +```markdown +# 通络排石汤 + +## 出处 +刘炳凡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30克 +- 六一散 15克(包) +- 火硝 4.5克(分兑) +- 桃胶 30克 +- 白芍 12克 +- 八月札 12克 +- 当归 9克 +- 郁金 5克 +- 鸡内金 3克 +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 +--- + +# 强肝丸 + +## 出处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方 + +## 药物组成 +- 当归 9-15克 +- 白芍 9-15克 +- 郁金 9-15克 +- 党参 9-15克 +- 泽泻 9-15克 +- 黄精 9-15克 +- 山药 9-15克 +- 生地 9-15克 +- 板蓝根 9-15克 +- 丹参 15-30克 +- 黄芪 15-30克 +- 山楂 9-12克 +- 神曲 9-12克 +- 秦艽 9-12克 +- 茵陈 9-30克 +- 甘草 6-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柔肝解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 +--- + +# 柴胡解毒汤 + +##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5-2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黄连 3-5克 +- 郁金 3-5克 +- 广木香 3-5克 +- 姜半夏 3-5克 +- 大黄 3-5克 +- 栀子 3-5克 +- 甘草 3-5克 +- 夏枯草 10克 +- 茵陈 10克(后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清热,通里攻下 + +--- + +# 柴胡消痈汤 + +##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 +--- + +# 解毒活血汤 + +## 出处 +天津259医院方 + +## 药物组成 +- 首乌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鸡血藤 24克 +- 泽兰 24克 +- 金银花 24克 +- 玄胡 12克 +- 郁金 12克 +- 乳香 6克 +- 没药 6克 +- 血竭 6克 +- 丹参 21克 +- 元参 21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血瘀毒热证。症见皮肤无名肿胀、发硬、色素沉着、皮肤光亮萎缩,舌质紫黯、苔黄,脉细数有力。应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症等。 + +--- + +# 利胆退黄汤 + +## 出处 +熊寥生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茵陈 30克 +- 败酱草 30克 +- 板蓝根 30克 +- 玉米须 30克 +- 金钱草 60克 +- 郁金 12克 +- 栀子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利胆疏肝 + +--- + +# 肝胃百合汤 +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度衡方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百合 15克 +- 丹参 15克 +- 乌药 10克 +- 川楝子 10克 +- 郁金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血瘀、肝胃郁热者。 + +# 增损启膈散 + +## 出处 +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川贝母 9克 +- 郁金 9克 +- 当归 9克 +- 桃仁 9克 +- 沙参 9克 +- 蜣螂虫 9克 +- 急性子 9克 +- 昆布 9克 +- 丹参 12克 +- 海藻 12克 +- 红花 6克 + +## 功能与主治 +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 +# 清温解营汤 + +## 出处 +李聪甫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生石膏 6克 +- 生知母 6克 +- 香青蒿 6克 +- 淡黄芩 6克 +- 炒山栀 6克 +- 鲜竹茹 10克 +- 栝楼仁 10克 +- 天花粉 10克 +- 连翘心 10克 +- 润玄参 10克 +- 鲜芦根 10克 +- 鲜地黄 10克 +- 广郁金 5克 +- 益元散 12克(鲜荷叶包,刺孔) + +## 功能与主治 +清营补液,泄热运枢,导化湿浊,散解郁热,顾护津液,清营救阴 + +# 益胃和肝汤 + +## 出处 +刘渡舟经验方 + +## 药物组成 +- 沙参(适量) +- 麦冬(适量) +- 玉竹(适量) +- 生地(适量) +- 枇杷叶(适量) +- 荷蒂(适量) +- 川楝子(适量) +- 郁金(适量) +- 白芍(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滋胃阴,和肝气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郁金 10克 +- 黄芪 25克 +- 灵芝 12克 +- 茯苓 12克 +- 茶叶 6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 郁金多味茶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黄芪 30克 +- 丹参 30克 +- 郁金 20克 +- 何首乌 20克 +- 浙贝母 20克 +- 佛手柑 20克 +- 白术 15克 +- 桃仁 15克 +- 陈皮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健脾,化痰祛湿 + +# 荷叶郁金粥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荷叶 20克 +- 山楂干 30克 +- 粳米 100克 +- 冰糖 5克 + +## 功能与主治 +降压,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对老年人效果显著 + +# 青丹合剂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大青叶 30克 +- 丹参 20克 +- 郁金 10克 +- 贯众 15克 +- 大枣 15枚 + +## 功能与主治 +适用于急性肝炎 + +# 茯神丸 + +## 出处 +《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 +## 药物组成 +- 茵陈(适量) +- 败酱草(适量) +- 金银花(适量) +- 丹皮(适量) +- 栀子(适量) +- 大黄(适量) +- 枳实(适量) +- 郁金(适量) +- 龙胆草(适量) +- 甘草(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 +# 清肝饮 + +## 出处 +《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 +## 药物组成 +- 茵陈(适量) +- 败酱草(适量) +- 金银花(适量) +- 丹皮(适量) +- 栀子(适量) +- 大黄(适量) +- 枳实(适量) +- 郁金(适量) +- 龙胆草(适量) +- 甘草(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 +# 肝炎冲剂 + +## 出处 +《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 +## 药物组成 +- 柴胡 9克 +- 当归 9克 +- 赤芍 9克 +- 白芍 9克 +- 陈皮 9克 +- 枳壳 9克 +- 郁金 9克 +- 香附 12克 +- 丹参 15克 +- 玄参 15克 +- 茵陈 30克 +- 板蓝根 30克 +- 败酱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 + +# 十膈气散 + +## 出处 +《肝硬化腹水证治》 + +## 药物组成 +- 郁金 9克 +- 枳壳 9克 +- 木香 9克 +- 槟榔 9克 +- 鸡内金 9克 +- 泽泻 9克 +- 青皮 6克 +- 厚朴 6克 +- 茯苓皮 12克 +- 茯苓 12克 +- 大腹皮 24克 +- 砂仁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软坚,健脾利水 + +# 红圆子 + +## 出处 +《肝硬化腹水证治》 + +## 药物组成 +- 郁金 9克 +- 枳壳 9克 +- 木香 9克 +- 槟榔 9克 +- 鸡内金 9克 +- 泽泻 9克 +- 青皮 6克 +- 厚朴 6克 +- 茯苓皮 12克 +- 茯苓 12克 +- 大腹皮 24克 +- 砂仁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软坚,健脾利水 + +# 渗湿利气汤 + +## 出处 +《肝硬化腹水证治》 + +## 药物组成 +- 郁金 9克 +- 枳壳 9克 +- 木香 9克 +- 槟榔 9克 +- 鸡内金 9克 +- 泽泻 9克 +- 青皮 6克 +- 厚朴 6克 +- 茯苓皮 12克 +- 茯苓 12克 +- 大腹皮 24克 +- 砂仁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软坚,健脾利水 +# 大思食丸 + +##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 +##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 +--- + +# 三棱散 + +##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 +##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 +--- + +# 心梗饮 + +##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 +##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 +--- + +# 清胆汤 + +## 出处 +《急腹症方药新解》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栀子 15克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 +- 大黄 15克(后下) +- 金银花 25克 +- 茵陈 25克 +- 金钱草 25克 +- 黄连 10克 +- 芒硝 10克(冲服)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 +--- + +# 碧云散 + +## 出处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细辛 3克 +- 郁金 3克 +- 芒硝 3克 +- 蔓荆子 3.6克 +- 川芎 3.6克 +- 石膏 3.9克 +- 青黛 4.5克 +- 薄荷叶 6克 +- 红豆 1枚 +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 +# 白芷散(郁金散) + +## 出处 +《兰室秘藏》 + +## 药物组成 +- 郁金 3克 +- 香白芷 6克 +- 石膏 6克 +- 薄荷叶 9克 +- 芒硝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 +# 栀子仁汤 + +## 出处 +《明医杂著》 + +##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麸炒) +- 升麻 15克 +- 山栀仁 15克(炒)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便消肿。用于时毒肿痛、大便秘结等症 + +--- + +# 阿伽陀药(时疫丸) + +## 出处 +《千金翼》 + +## 药物组成 +- 紫檀 150克 +- 小檗茜草 150克 +- 郁金 150克 +- 胡椒 15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瘟解毒,健胃止呕 + +--- + +# 黄金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大黄(煨) 等分 +- 郁金(即姜黄,选极小者佳) 等分 +- 牙皂(去筋皮) 等分 + + +--- + +# 神仙一块气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青皮 30克 +- 陈皮 30克 +- 三棱 30克 +- 香附(童便炒) 30克 +- 莪术 30克 +- 神曲 15克 +- 麦芽 15克 +- 萝卜子 15克 +- 白丑(头末) 15克 +- 槟榔 15克 +- 郁金 15克 +- 黄连 15克 +- 枳实 9克 +- 皂角 7.5克 +- 百草霜 7.5克 + +## 功能与主治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 +# 清上饮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柴胡(适量) +- 黄芩(适量) +- 赤芍(适量) +- 厚朴(适量) +- 枳实(适量) +- 栀子(适量) +- 郁金(适量) +- 黄连(适量) +- 半夏(适量) +- 青皮(适量) +- 大黄(适量) +- 芒硝(适量) +- 甘草(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 +# 如圣丸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全蝎(酒洗) 45克 +- 天麻 45克 +- 僵蚕(炒) 30克 +- 蝉退 30克 +- 苦参 30克 +- 防风 45克 +- 荆芥 30克 +- 羌活 30克 +- 细辛 30克 +- 白芷 30克 +- 川芎 30克 +- 当归 30克 +- 白芍 30克 +- 人参 15克 +- 白术(去芦) 30克 +- 枳壳(去瓤) 30克 +- 桔梗 30克 +- 滑石 30克 +- 黄柏(去皮) 30克 +- 大黄(煨) 30克 +- 芒硝 15克 +- 麻黄 30克 +- 石膏 30克 +- 黄连 15克 +- 大枫子(去壳) 3克 +- 郁金 15克 +- 皂角刺 30克 +- 山栀子 30克 +- 连翘 30克 +- 独活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 +# 至圣保命丹 + +## 出处 +《寿世保元》 + +## 药物组成 +- 南星(炮制) 30克 +- 半夏(炮制) 30克 +- 青黛 30克 +- 薄荷 30克 +- 全蝎(去尾尖) 15克 +- 天麻 15克 +- 白附子(略炒) 15克 +- 僵蚕(姜汁炒) 15克 +- 防风 15克 +- 郁金 15克 +- 甘草 15克 +- 麝香 少许 +- 朱砂 15克(为末) + + +--- + +# 解毒雄黄圆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药物组成 +- 郁金 0.3克 +- 雄黄 0.3克 +- 巴豆 14粒 + +## 功能与主治 +解毒,治缠喉风及急喉痹,卒然倒仆,失音不语,或联紧急,不省人事 + +--- + +# 驻景丸 +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2克 +- 楮实子 12克 +- 菟丝子 12克 +- 茺蔚子 12克 +- 苍术 12克 +- 白术 12克 +- 枸杞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生地 15克 +- 鸡内金 10克 +- 郁金 12克 +- 丹参 12克 +- 牛膝 12克 +- 山楂 12克 +- 昆布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软坚散结 + +# 琥珀膏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大黄 60克 +- 郁金 30克 +- 南星 30克 +- 白芷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结,消肿解毒。治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气血凝滞结成流毒;无论身体上下、病程新久,未成脓者均效 + +--- + +# 束毒金箍散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郁金(蝉肚者) 120克 +- 白芨 120克 +- 白蔹 120克 +- 白芷 120克 +- 大黄 120克 +- 黄柏 60克 +- 轻粉 15克 +- 绿豆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箍毒消肿。治疔疮针刺后余毒走散作肿 + +--- + +# 铁桶膏 + +## 出处 +《外科正宗》 + +## 药物组成 +- 铜绿 15克 +- 明矾 12克 +- 胆矾 9克 +- 五倍子 30克(微炒) +- 白芨 15克 +- 轻粉 6克 +- 郁金 6克 +- 麝香 0.9克 + +## 功能与主治 +箍毒消肿,提脓拔毒 + +--- + +# 雄黄解毒丸 + +## 出处 +《卫生宝鉴》 + +## 药物组成 +- 雄黄 30克 +- 郁金 30克 +- 巴豆 14粒(去皮膜,研出油) + +## 功能与主治 +消肿解毒,化痰祛热,宣窍行气。主治缠喉风及急喉痹 + +--- + +# 雷金散 + +## 出处 +《卫生宝鉴》 + +## 药物组成 +- 雷丸末 2.4克 +- 郁金末 2.1克 +- 黑牵牛末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驱虫解毒。治诸虫症 + +--- + +# 龙脑饮子 + +## 出处 +《卫生宝鉴》 + +## 药物组成 +- 青蛤粉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龙胆草 9克 +- 羌活 9克 +- 麻黄 7.5克 +- 黄芩(炒) 6克 +- 升麻 6克 +- 蛇蜕皮 1.5克 +- 川郁金 1.5克 +- 炙甘草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祛湿,明目退翳。主治疳眼流脓、生疳翳,湿热所致者 + +--- + +# 水澄膏 + +## 出处 +《卫生宝鉴》 + +## 药物组成 +- 大黄 30克 +- 黄柏 30克 +- 郁金 30克 +- 白及 30克 +- 大南星 30克 +- 朴硝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消肿,解毒止痛。治热毒肿痛 + +--- + +# 安宫牛黄丸 + +## 出处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牛黄 30克 +- 郁金 30克 +- 犀角 30克 +- 黄连 30克 +- 朱砂 30克 +- 梅片 2.25克 +- 麝香 2.25克 +- 珍珠 15克 +- 山栀 30克 +- 雄黄 30克 +- 黄芩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豁痰开窍,芳香醒神 + +--- + +# 宣痹汤 + +## 出处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枇杷叶(适量) +- 郁金(适量) +- 射干(适量) +- 白通草(适量) +- 香豉(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苦辛通阳,轻宣肺痹。宣肺祛痰,利湿清热 + +--- + +# 杏仁滑石汤 + +## 出处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杏仁 9克 +- 滑石 9克 +- 制半夏 9克 +- 黄芩 6克 +- 厚朴 6克 +- 郁金 6克 +- 橘红 4.5克 +- 黄连 3克 +- 白通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 黄连黄芩汤方 + +## 出处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黄连 6克 +- 黄芩 6克 +- 郁金 4.5克 +- 香豆豉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和中。治阳明温病 + +--- + +# 三香汤 + +## 出处 +《温病条辨》 + +## 药物组成 +- 栝蒌皮 9克 +- 桔梗 9克 +- 黑山栀 6克 +- 枳壳 6克 +- 郁金 6克 +- 香豉 6克 +- 降香末 9克 + +## 功能与主治 +宣畅气机,清热透邪。治温热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 + +--- + +# 又牛黄膏 + +##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 +## 药物组成 +- 雄黄(研) 3克 +- 甘草末 3克 +- 川甜硝 3克 +- 寒水石(生,飞,研) 30克 +- 郁金末 3克 +- 脑子(冰片) 3克 +- 绿豆粉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疳。治热证及伤风疳热 + +--- + +# 牛黄散 + +##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 +## 药物组成 +- 郁金 30克 +- 牛黄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解毒凉血,镇惊止痢。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度,腹痛啼哭 + +--- + +# 生蒲黄汤 + +## 出处 +《眼科六经法要》 + +## 药物组成 +- 生蒲黄 24克 +- 旱莲草 24克 +- 丹皮 12克 +- 生地 12克 +- 荆芥炭 12克 +- 川芎 6克 +- 丹参 15克 +- 郁金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 +--- + +# 前胡化斑散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酒红花 3克 +- 当归 3克 +- 前胡 2.4克 +- 荆芥 1.2克 +- 白芷 1.5克 +- 甘草节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陈皮 1.5克 +- 郁金 2.1克(酒浸) +- 胡荽子 30粒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斑透疹。治痘中夹斑之轻症 + +--- + +# 白金丸 + +## 出处 +《医考帮》 + +## 药物组成 +- 白矾 90克 +- 郁金 210克 + +## 功能与主治 +开郁豁痰,安神镇惊 + +--- + +# 生地黄汤 + +## 出处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生地 9克 +- 牛膝 3克 +- 丹皮 3克 +- 黑山槌 3克 +- 丹参 4.5克 +- 元参 4.5克 +- 麦冬 4.5克 +- 白芍 4.5克 +- 郁金 2.1克 +- 广三七 2.1克 +- 荷叶 2.1克 +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滋阴降火。治吐血 + +--- + +# 推气散 + +## 出处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枳壳 3克 +- 郁金 3克 +- 桂心 1.5克 +- 甘草(炙) 1.5克 +- 桔梗 2.4克 +- 陈皮 2.4克 +- 生姜 2片 +- 大枣 2枚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治右胁痛 + +--- + +# 启膈散 + +## 出处 +《医学心悟》 + +## 药物组成 +- 沙参 9克 +- 丹参 9克 +- 茯苓 6克 +- 川贝 6克 +- 郁金 3克 +- 杵头糠(米皮糠) 3克 +- 砂仁壳 1.5克 +- 荷叶蒂 2个 + +## 功能与主治 +润燥解郁,理气化痰。治噎膈气结痰阻 + +--- + +# 雄黄丸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雄黄 3克 +- 郁金 3克 +- 巴豆 14粒(去壳) +- 麝香 少许 +- 皂角 3克 +- 全蝎 3克 + +## 功能与主治 +解毒攻积,化痰开闭 + +--- + +# 牛黄膏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雄黄 7.5克 +- 甘草 7.5克 +- 甜硝 7.5克 +- 寒水石(生) 7.5克 +- 郁金 3克 +- 绿豆粉 15克 +- 脑子(冰片) 3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退热。治热证及伤风壮热引饮 + +--- + +# 夺命丹 + +## 出处 +《医学正传》 + +## 药物组成 +- 巴豆 30克(去壳,醋煮一伏时) +- 黄丹 9克(炒) +- 朱砂 9克 +- 雄黄 9克 +- 乳香 15克 +- 郁金 15克 +- 大黄 30克 +- 轻粉 6克 +- 蟾酥 3克或1.5克 +- 飞罗麪 90克 + +## 功能与主治 +攻毒逐瘀,开窍醒神 + +--- + +# 荡痰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 功能与主治 +泻火荡痰,解郁清心。理痰降逆,镇肝安神 + +# 荡痰加甘遂汤 +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 药物组成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甘遂末 6克 + +## 功能与主治 +泻火逐痰,解郁清心。攻逐痰结,涤痰祛癫 + +--- + +# 金屑丸 + +## 出处 +《中藏经》 + +## 药物组成 +- 大天南星 5枚 +- 半夏 60克(洗七遍) +- 石膏 60克 +- 甘草 15克 +- 郁金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清热化痰。治伤风寒,头痛,肌热 + +--- + +# 栀子郁金汤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沉香曲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人工牛黄 1.7克 +- 麦冬 170克 +- 黄芩 170克 +- 莲子心 170克 +- 天花粉 170克 +- 甘草 170克 +- 大黄 170克 +- 栀子 170克 +- 地黄 100克 +- 连翘 100克 +- 郁金 100克 +- 玄参 70克 +- 雄黄 185克 +- 水牛角浓缩粉 340克 +- 朱砂 135克 +- 冰片 35克 +- 金银花 335克 +- 人工麝香 1.7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止渴除烦 + +--- + +# 万氏牛黄清心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牛黄 10克 +- 朱砂 60克 +- 黄连 200克 +- 栀子 120克 +- 郁金 80克 +- 黄芩 12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 +--- + +# 利胆排石片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250克 +- 茵陈 250克 +- 黄芩 75克 +- 木香 75克 +- 郁金 75克 +- 大黄 125克 +- 槟榔 125克 +- 麸炒枳实 50克 +- 芒硝 25克 +- 姜厚朴 5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疏肝解郁,利胆行气 + +--- + +# 九气拈痛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 +# 牛黄清宫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人工牛黄 1.7克 +- 麦冬 170克 +- 黄芩 170克 +- 莲子心 170克 +- 天花粉 170克 +- 甘草 170克 +- 大黄 170克 +- 栀子 170克 +- 地黄 100克 +- 连翘 100克 +- 郁金 100克 +- 玄参 70克 +- 雄黄 185克 +- 水牛角浓缩粉 340克 +- 朱砂 135克 +- 冰片 35克 +- 金银花 335克 +- 人工麝香 1.7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止渴除烦 + +--- + +# 加味左金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姜黄连 36克 +- 制吴茱萸 36克 +- 黄芩 18克 +- 柴胡 36克 +- 木香 18克 +- 醋香附 72克 +- 郁金 36克 +- 白芍 54克 +- 醋青皮 54克 +- 麸炒枳壳 54克 +- 陈皮 54克 +- 醋延胡索 54克 +- 当归 54克 +- 甘草 18克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降逆,疏郁止痛;清肝开郁,行气止痛 + +--- + +# 庆余辟瘟丹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羚羊角 30克 +- 醋香附 30克 +- 大黄 30克 +- 藿香 30克 +- 玄精石 30克 +- 玄明粉 30克 +- 朱砂 30克 +- 木香 30克 +- 制川乌 30克 +- 五倍子 30克 +- 苍术(米泔水润炒) 30克 +- 苏合香 30克 +- 姜半夏 30克 +- 玳瑁 30克 +- 雄黄 15克 +- 黄连 30克 +- 滑石 30克 +- 猪牙皂 30克 +- 姜厚朴 30克 +- 肉桂 30克 +- 郁金 30克 +- 茯苓 30克 +- 茜草 30克 +- 金银花 30克 +- 黄芩 30克 +- 柴胡 20克 +- 黄柏 30克 +- 紫苏叶 20克 +- 升麻 20克 +- 白芷 20克 +- 天麻 20克 +- 川芎 20克 +- 拳参 20克 +- 干姜 20克 +- 丹参 20克 +- 桔梗 20克 +- 石菖蒲 20克 +- 檀香 20克 +- 蒲黄 20克 +- 琥珀 15克 +- 麻黄 20克 +- 陈皮 15克 +- 人工麝香 15克 +- 安息香 15克 +- 冰片 15克 +- 细辛 10克 +- 千金子霜 10克 +- 丁香 10克 +- 巴豆霜 10克 +- 当归 10克 +- 桃仁霜 10克 +- 甘遂(制) 10克 +- 红大戟 10克 +- 莪术 10克 +- 槟榔 10克 +- 胡椒 10克 +- 葶苈子 10克 +- 炒白芍 10克 +- 煅禹余粮 10克 +- 桑白皮 10克 +- 山豆根 10克 +- 山慈菇 40克 +- 鬼箭羽 40克 +- 降香 40克 +- 赤豆 40克 +- 紫菀 8克 +- 人工牛黄 8克 +- 铜石龙子 1条 +- 醋芫花 5克 +- 蜈蚣(去头、足) 2克 +- 斑蝥(去头、足、翅) 0.8克 +- 大枣 40克 +- 水牛角浓缩粉 60克 +- 雌黄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辟秽气,止吐泻 + +--- + +# 牛黄降压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羚羊角(适量) +- 珍珠(适量) +- 水牛角浓缩粉(适量) +- 人工牛黄(适量) +- 冰片(适量) +- 白芍(适量) +- 党参(适量) +- 黄芪(适量) +- 决明子(适量) +- 川芎(适量) +- 黄芩提取物(适量) +- 甘松(适量) +- 薄荷(适量) +- 郁金(适量) + +## 功能与主治 +清心化痰,平肝安神 + +# 小儿肝炎颗粒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茵陈 120克 +- 栀子(姜炙) 30克 +- 黄芩 60克 +- 黄柏 60克 +- 焦山楂 90克 +- 大豆黄卷 90克 +- 郁金 15克 +- 通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郁止痛 + +--- + +# 舒肝和胃丸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45克 +- 白芍 45克 +- 佛手 150克 +- 木香 45克 +- 郁金 45克 +- 炒白术 60克 +- 陈皮 75克 +- 柴胡 15克 +- 广藿香 30克 +- 炙甘草 15克 +- 莱菔子 45克 +- 焦槟榔 45克 +- 乌药 45克 + +## 功能与主治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 +--- + +# 安宫牛黄散 +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 药物组成 +- 牛黄 100克 +- 水牛角浓缩粉 200克 +- 人工麝香 25克 +- 珍珠 50克 +- 朱砂 100克 +- 雄黄 100克 +- 黄连 100克 +- 黄芩 100克 +- 栀子 100克 +- 郁金 100克 +- 冰片 2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 +--- + +# 清胆泻火汤 +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茵陈 30克 +- 半夏 10克 +- 木香 10克 +- 郁金 10克 +- 栀子 10克 +- 胆草 10克 +- 大黄 10克(后下) +- 芒硝 10克(冲服) + +## 功能与主治 +清肝泻火,利湿通便 + +--- + +# 利胆丸 +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茵陈 120克 +- 龙胆草 90克 +- 郁金 90克 +- 木香 90克 +- 枳壳 90克 + +##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清热利胆 + +--- + +# 清胆行气汤 +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半夏 10克 +- 香附 10克 +- 郁金 10克 +- 玄胡 10克 +- 枳壳 10克 +- 生大黄 10克(后下) +- 杭白芍 15克 +- 木香 12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 + +# 清胆利湿汤 +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15克 +- 黄芩 10克 +- 半夏 10克 +- 木香 10克 +- 郁金 10克 +- 栀子 10克 +- 木通 10克 +- 车前子 10克 +- 大黄 10克(后下) +- 茵陈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 +--- + +# 通乳散结汤 + +## 出处 +《中医治法与方剂》 + +## 药物组成 +- 全栝楼 21克 +- 青皮 10克 +- 丝瓜络 10克 +- 郁金 10克 +- 刺蒺藜 10克 +- 橘络 6克 +- 通草 6克 +- 橘叶 3克 +- 蒲公英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清热,通络散结 + +--- + +# 消癌片 + +## 出处 +《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 药物组成 +- 红升丹 300克 +- 琥珀 300克 +- 山药 300克 +- 白及 300克 +- 三七 620克 +- 牛黄 180克 +- 黄连 150克 +- 黄芩 150克 +- 黄柏 150克 +- 陈皮 60克 +- 贝母 60克 +- 郁金 60克 +- 蕲蛇 60克 +- 犀角 90克 +- 桑椹 90克 +- 金银花 90克 +- 黄芪 90克 +- 甘草 9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 +--- + +# 补脑方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黄精 30克 +- 玉竹 30克 +- 决明子 20克 +- 川芎 20克 +- 葛根 15克 +- 白芷 9克 +- 郁金 12克 +- 全蝎 3克 +- 细辛 3克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治疗紧张性头痛 + +--- + +# 止液汤 +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 药物组成 +- 菟丝子 15克 +- 女贞子 15克 +- 炒白术 15克 +- 茯苓 15克 +- 白芍 15克 +- 生山楂 15克 +- 青皮 12克 +- 郁金 12克 +- 柴胡 9克 +- 生麦芽 30克 +- 生牡蛎 30克 +- 炮穿山甲(代) 1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健脾,收敛止溢。治疗良性乳头溢液 + +--- + +# 东方一号药膏 + +## 出处 +《创伤处理和更换敷料》 + +## 药物组成 +- 苍术 30克 +- 黄柏 30克 +- 防己 30克 +- 木瓜 30克 +- 延胡索 30克 +- 郁金 30克 +- 白及 60克 +- 煅石膏粉 250克 +- 煅炉甘石粉 250克 +- 麻油 10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拔毒排脓,祛腐生肌。用于中小面积烧烫伤、下肢溃疡(臁疮)、手术后创口感染、褥疮、冻疮溃烂、慢性湿疹等 + +--- + +# 八宝瑞生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8克 +- 茯苓 66克 +- 草果仁(炒) 66克 +- 延胡索(醋制) 108克 +- 高良姜 66克 +- 草豆蔻 66克 +- 干姜 45克 +- 郁金 45克 +- 肉桂 45克 +- 山楂 108克 +- 香附(醋制) 108克 +- 甘草 45克 +- 六神曲 66克 + +## 功能与主治 +散寒化湿,理气消食。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食积气滞,寒疝腹痛 + +--- + +# 复方灵芝冲剂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灵芝 240克 +- 柴胡 100克 +- 五味子 100克 +- 郁金 100克 + + +--- + +# 肝泰冲剂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当归 62.5克 +- 郁金 78克 +- 白芍 94克 +- 桃仁 78克 +- 香附 78克 +- 地黄 78克 +- 五灵脂 78克 +- 柏子仁 78克 +- 陈皮 78克 +- 竹叶柴胡 47克 + +## 功能与主治 +舒肝养血,化瘀理气。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 + +--- + +# 冠心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 +--- + +# 利肝隆冲剂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板蓝根 800克 +- 茵陈 166克 +- 郁金 266克 +- 五味子 266克 +- 甘草 266克 +- 当归 133克 +- 黄芪 400克 +- 刺五加浸膏 2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 +--- + +# 利肝隆片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板蓝根 800克 +- 茵陈 166克 +- 郁金 266克 +- 五味子 266克 +- 甘草 266克 +- 当归 133克 +- 黄芪 400克 +- 刺五加浸膏 2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 +--- + +# 急肝退黄胶囊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茵陈 250克 +- 黄柏 94克 +- 板蓝根 94克 +- 白茅根 94克 +- 苍术 94克 +- 郁金 94克 +- 秦艽 94克 +- 蒲公英 94克 +- 车前草 94克 +- 黄芩 94克 +- 麦芽 313克 +- 大黄 63克 +- 栀子 63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肝利胆,退黄除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 +--- + +# 脉络通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郁金 360克 +- 人参 80克 +- 黄连 48克 +- 三七 280克 +- 安息香 64克 +- 檀香 24克 +- 琥珀 80克 +- 降香 160克 +- 甘松 80克 +- 木香 176克 +- 石菖蒲 40克 +- 丹参 400克 +- 麦冬 400克 +- 钩藤 192克 +- 黄芩 192克 +- 夏枯草 192克 +- 槐米 128克 +- 甘草 24克 +- 珍珠 2.5克 +- 冰片 16克 +- 朱砂 16克 +- 牛黄 32克 + +## 功能与主治 +通脉活络,行气化瘀。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防治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 + +# 牛黄安心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牛黄 20克 +- 黄连 190克 +- 朱砂 120克 +- 黄芩 190克 +- 胆南星 50克 +- 郁金 190克 +- 栀子 190克 +- 雄黄 80克 +- 冰片 56克 +- 甘草 50克 +- 珍珠 5克 +- 琥珀 5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心悸失眠 + +--- + +# 强肝糖浆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茵陈 125克 +- 板蓝根 62.5克 +- 当归 62.5克 +- 白芍 62.5克 +- 丹参 125克 +- 郁金 62.5克 +- 黄芪 125克 +- 党参 62.5克 +- 泽泻 62.5克 +- 黄精 62.5克 +- 地黄 62.5克 +- 山药 62.5克 +- 山楂 50克 +- 六神曲 50克 +- 秦艽 50克 +- 甘草 5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 +--- + +# 醒脑降压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黄芩 184克 +- 黄连 92克 +- 郁金 92克 +- 栀子 92克 +- 玄精石 92克 +- 珍珠母 69克 +- 辛夷 38克 +- 零陵香 8克 +- 朱砂 92克 +- 雄黄 92克 +- 冰片 46克 + +## 功能与主治 +通窍醒脑,清心镇静。用于高血压病,痰涎壅盛,言语不清 + +--- + +# 安脑牛黄片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牛黄 15克 +- 朱砂 50克 +- 冰片 45克 +- 石膏 150克 +- 金银花 150克 +- 连翘 150克 +- 栀子 100克 +- 黄芩 100克 +- 知母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钩藤 100克 +- 雄黄 25克 +- 辛夷 50克 +- 黄连 100克 +- 珍珠 15克 +- 大青叶 150克 +- 石菖蒲 100克 +- 水牛角浓缩粉 30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安神熄风。用于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烦躁不安 + +--- + +# 癫痫散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郁金 400克 +- 巴豆 50克 +- 全蝎(焙) 140克 +- 香附(醋炒) 250克 +- 蜈蚣 140克 + +## 功能与主治 +熄风豁痰,定痫止痉。用于羊痫风及痰迷癫狂之症 + +--- + +# 通窍镇痛散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用于痰瘀痹阻、心胸憋闷疼痛、中恶气闭、霍乱吐泻 + +--- + +# 温经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湿寒白带、子宫虚冷 + +--- + +# 妇科养坤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熟地黄 119克 +- 甘草 80克 +- 地黄 119克 +- 川芎(酒制) 60克 +- 当归(酒蒸) 119克 +- 延胡索(酒醋制) 60克 +- 黄芩(酒制) 119克 +- 郁金 60克 +- 木香 119克 +- 杜仲(盐制) 80克 +- 香附(酒醋制) 80克 +- 白芍(酒炒) 80克 +- 蔓荆子(酒蒸) 119克 +- 砂仁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经期头痛 + +--- + +# 复方紫参冲剂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石见穿 250克 +- 丹参 250克 +- 鸡血藤 250克 +- 当归 150克 +- 香附 150克 +- 郁金 150克 +- 红花 100克 +- 鳖甲 150克 + +##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 +--- + +# 接骨丸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 药物组成 +- 甜瓜子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地龙(广地龙) 100克 +- 桂枝(炒)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骨碎补 100克 +- 续断 100克 +- 自然铜(煅醋淬) 100克 +- 马钱子粉 100克 +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作痛 + +--- + +# 通天再造散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大黄(煨) 30克 +- 皂角刺(炒黑) 30克 +- 白牵牛 18克(半生半炒) + +##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毒,攻积散结。治厉风恶疾 + +--- + +# 金砂散 +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 药物组成 +- 郁金 等分 +- 海金沙 等分 +- 滑石 等分 +- 甘草 等分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治小便淋沥不通 + +--- + +# 乳香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防风 1.5克 +- 荆芥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芷 1.5克 +- 细辛 1.5克 +- 藁本 1.5克 +- 羌活 1.5克 +- 白菊花 1.5克 +- 石菖蒲 1.5克 +- 天麻 1.5克 +- 蔓荆子 1.5克 +- 瓜蒂 1.5克 +- 赤小豆 1.5克 +- 汉防风 1.5克 +- 菟丝子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自然铜(制)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石膏(煅) 1.5克 +- 乳香 1.5克 +- 没药 1.5克 +- 雄黄 1.5克 +- 蛇蜕(炒焦) 1.5克 +- 蝉蜕(炒焦) 1.5克 +- 穿山甲(烧) 1.5克 +- 鸡子蜕 1.5克 +- 薄荷 1.5克 +- 麝香 0.15克 +- 片脑 0.15克 + +## 功能与主治 +通窍明目,解毒消肿。治内外障眼、翳膜遮睛、倒睫拳毛 + +--- + +# 上清散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 +--- + +# 消翳散(龙胆饮子)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青蛤粉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川郁金 15克 +- 羌活 9克 +- 龙胆草 9克 +- 黄芩 9克 +- 升麻 6克 +- 麻黄 4.5克 +- 蝉蜕 1.5克 +- 甘草根(炙)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肝明目,退翳解毒。治疳眼流脓、湿热生翳 + +--- + +# 东垣龙胆饮子 +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 药物组成 +- 黄芩(炒) 9克 +- 青蛤粉 9克 +- 草龙胆(酒拌,炒焦) 9克 +- 羌活 9克 +- 升麻 6克 +- 麻黄 4.5克 +- 蛇蜕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川郁金 1.5克 +- 炙甘草 1.5克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退翳明目。治疳眼流脓、湿热生翳 + +--- + +# 和络舒肝胶囊 +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 药物组成 +- 白术(炒) 60克 +- 白芍 80克 +- 三棱 60克 +- 香附(制) 100克 +- 莪术 80克 +- 当归 60克 +- 木瓜 20克 +- 大黄 20克 +- 红花 40克 +- 鳖甲(炙) 15克 +- 桃仁 20克 +- 郁金 20克 +- 茵陈 60克 +- 海藻 65克 +- 昆布 80克 +- 玄参 60克 +- 地黄 100克 +- 熟地黄 80克 +- 虎杖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柴胡 40克 +- 制何首乌 100克 +- 凌霄花 20克 +- 蜣螂 20克 +- 五灵脂 60克 +- 黑豆 100克 +- 半边莲 60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diff --git a/docs/郁金/饮片/郁金醋制/总/郁金醋制.md b/docs/郁金/饮片/郁金醋制/总/郁金醋制.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5c0ec26 --- /dev/null +++ b/docs/郁金/饮片/郁金醋制/总/郁金醋制.md @@ -0,0 +1,41 @@ +# 宣郁通经汤 +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主治经水未来腹先疼 + +--- + +# 引气归血汤 +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白术(土炒) 9克 +- 甘草 3克 +- 黑芥穗 9克 +- 丹皮 9克 +- 姜炭 1.5克 +- 香附(酒炒) 1.5克 +- 麦冬(去心) 9克 +- 郁金(醋炒) 3克 +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血,引血归经。主治大怒小产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三香汤.md b/docs/郁金生品/三香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6ed7e7..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三香汤.md +++ /dev/null @@ -1,6 +0,0 @@ -# 三香汤 -**方源**:《温病条辨》 - -**组方**:栝蒌皮三钱 桔梗三钱 黑山栀二钱 枳壳二钱 郁金二钱 香豉二钱 降香末三钱 - -**药方作用**:治温热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上清散.md b/docs/郁金生品/上清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7c81a4..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上清散.md +++ /dev/null @@ -1,6 +0,0 @@ -# 上清散 -**方源**:《御药院方》卷一 - -**组方**:川芎、郁金、赤芍药、荆芥穗、薄荷叶、芒硝各半两,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一钱,脑子另研,半钱 - -**药方作用**:治因风所致头痛、眉骨痛、眼痛。(疏风解表,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丹参合剂.md b/docs/郁金生品/丹参合剂.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752d66..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丹参合剂.md +++ /dev/null @@ -1,6 +0,0 @@ -# 丹参合剂 -**方源**:《新医药学杂志01975年第1期》 - -**组方**:丹参 当归 桃仁 郁金 金银花 香附 陈皮各9克 败酱草12克 茵陈21克 甘草6克 大枣5枚 - -**药方作用**: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b/docs/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e54bab..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 /dev/null @@ -1,6 +0,0 @@ -# 九气拈痛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醋香附138g 木香34.5g 高良姜34.5g 陈皮69g 郁金69g 醋莪术276g 醋延胡索138g 槟榔69g 甘草34.5g 五灵脂(醋炒)138g - -**药方作用**: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舒肝止痛,消积平胃;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乳核内消片(乳一方).md b/docs/郁金生品/乳核内消片(乳一方).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ec5c21..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乳核内消片(乳一方).md +++ /dev/null @@ -1,6 +0,0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方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方 - -**组方**:柴胡 当归各6-9克 郁金(或用三棱) 橘核 山慈姑 香附 漏芦各9-12克 夏枯草 茜草各12-15克 赤芍15克 青皮 丝瓜络各6克 甘草3克 - -**药方作用**: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乳香散.md b/docs/郁金生品/乳香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62975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乳香散.md +++ /dev/null @@ -1,6 +0,0 @@ -# 乳香散 -**方源**: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组方**:防风、荆芥、川芎、白芷、细辛、藁本、羌活、白菊花、石菖蒲、天麻、蔓荆子、瓜蒂、赤小豆、汉防风、菟丝子、谷精草、自然铜 制、郁金、当归、石膏 煅、 乳香没药、雄黄、蛇蜕 炒焦 、蝉蜕 炒焦、穿山甲 烧、鸡子蜕、烧薄荷各五分,麝香、片脑各半分 - -**药方作用**:治内外障眼,攀睛瘀肉,倒睫拳毛,翳膜遮睛,一切目疾(祛风清热,活血退翳)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八宝瑞生丸.md b/docs/郁金生品/八宝瑞生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dcfed7..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八宝瑞生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八宝瑞生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当归108g 茯苓66g 草果仁(炒)66g 延胡索(醋制)108g 高良姜66g 草豆蔻66g 干姜45g 郁金45g 肉桂45g 山楂108g 香附(醋制)108g 甘草45g 六神曲66g - -**药方作用**:散寒化湿,理气消食。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食积气滞,寒疝腹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冠心丸.md b/docs/郁金生品/冠心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63e95c0..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冠心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冠心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丹参320g 三七150g 郁金200g 山楂200g 香附(醋制)150g 人参100g 川芎100g - -**药方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利胆丸.md b/docs/郁金生品/利胆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8e860e..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利胆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利胆丸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组方**:茵陈120克 龙胆草 郁金 木香 枳壳各90克 - -**药方作用**:舒肝理气,清热利胆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利胆排石片.md b/docs/郁金生品/利胆排石片.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b39bcf..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利胆排石片.md +++ /dev/null @@ -1,6 +0,0 @@ -# 利胆排石片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金钱草250g 茵陈250g 黄芩75g 木香75g 郁金75g 大黄125g 槟榔125g 麸炒枳实50g 芒硝25g 姜厚朴50g -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疏肝解郁,利胆行气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利胆退黄汤.md b/docs/郁金生品/利胆退黄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a25db7..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利胆退黄汤.md +++ /dev/null @@ -1,6 +0,0 @@ -# 利胆退黄汤 -**方源**:熊寥生经验方 - -**组方**:茵陈 败酱草 板蓝根 玉米须各30克·金钱草60克 郁金12克 栀子10克 -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利胆疏肝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前胡化斑散.md b/docs/郁金生品/前胡化斑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cd5665..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前胡化斑散.md +++ /dev/null @@ -1,6 +0,0 @@ -# 前胡化斑散 -**方源**:《医考帮》 - -**组方**:酒红花 当归各一钱 前胡八分 荆芥四分 白芷 甘草节 赤芍药 陈皮各五分 郁金七分,酒浸 胡荽子三十粒 - -**药方作用**:痘中夹斑之轻者(行气解郁)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加味左金丸.md b/docs/郁金生品/加味左金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ff7c2c..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加味左金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加味左金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姜黄连36克,制吴茱萸36克,黄芩18克,柴胡36克,木香18克,醋香附72克,郁金36克,白芍54克,醋青皮54克,麸炒枳壳54克,陈皮54克,醋延胡索54克,当归54克,甘草18克 - -**药方作用**:平肝降逆,疏郁止痛;清肝开郁,行气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加味温胆汤.md b/docs/郁金生品/加味温胆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da0614..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加味温胆汤.md +++ /dev/null @@ -1,6 +0,0 @@ -# 加味温胆汤 -**方源**:《名医名方录》引王季儒方 - -**组方**:清半夏10g,广陈皮10g,茯神12g,远志10g,竹茹12g,枳实9g,节菖蒲10g,矾郁金10g,天竺黄10g,磁石10g,丹参10g,十香丹1粒,生牡蛎15~30g,胆南星10g,朱砂1.5g,生龙齿15~30g - -**药方作用**:气结痰凝,堵塞气机,蒙蔽神明。证见沉默寡言,或喃喃自语,精神失常而属于癫者(化痰理气,开窍醒神,镇静安神)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启膈散.md b/docs/郁金生品/启膈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427e1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启膈散.md +++ /dev/null @@ -1,6 +0,0 @@ -# 启膈散 -**方源**:《医学心悟》 - -**组方**:沙参 丹参各9克 茯苓 川贝各6克 郁金 杵头糠(即米皮糠)各3克 砂仁壳1.5克 荷叶蒂2个 - -**药方作用**:润燥解郁;理气化痰,开郁散结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增损启膈散.md b/docs/郁金生品/增损启膈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469be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增损启膈散.md +++ /dev/null @@ -1,6 +0,0 @@ -# 增损启膈散 -**方源**:经验方 - -**组方**:川贝母 郁金 当归 桃仁 沙参 蜣螂虫 急性子 昆布各9克 丹参 海藻各12克 红花6克 - -**药方作用**: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复方紫参冲剂.md b/docs/郁金生品/复方紫参冲剂.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25dcf0..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复方紫参冲剂.md +++ /dev/null @@ -1,6 +0,0 @@ -# 复方紫参冲剂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组方**:石见穿 250g 丹参250g 鸡血藤250g 当归150g 香附150g 郁金150g 红花100g 鳖甲150g - -**药方作用**: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复肝丸.md b/docs/郁金生品/复肝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9f26eac..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复肝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复肝丸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01980年第6期》 - -**组方**:紫河车 红参须 炙地鳖虫 炮山甲 参三七 片姜黄 广郁金 鸡内金各60克 - -**药方作用**: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妇科养坤丸.md b/docs/郁金生品/妇科养坤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e7923e..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妇科养坤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妇科养坤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组方**:熟地黄119g 甘草80g 地黄119g 川芎(酒制) 60g 当归(酒蒸) 119g 延胡索(酒醋制) 60g 黄芩(酒制) 119g 郁金60g 木香119g 杜仲(盐制) 80g 香附(酒醋制) 80g 白芍(酒炒) 80g 蔓荆子(酒蒸) 119g 砂仁60g - -**药方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而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经期头痛等。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宣痹汤.md b/docs/郁金生品/宣痹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7b49d1..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宣痹汤.md +++ /dev/null @@ -1,6 +0,0 @@ -# 宣痹汤 -**方源**:《温病条辨》 - -**组方**:批把叶、郁金、射干、白通草、香豉 - -**药方作用**:苦辛通阳,轻宣肺痹,宣肺祛痰,利湿清热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宣郁通经汤.md b/docs/郁金生品/宣郁通经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01c38c..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宣郁通经汤.md +++ /dev/null @@ -1,6 +0,0 @@ -# 宣郁通经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 -**组方**:白芍五钱,当归五钱,丹皮五钱,山栀子三钱,白芥子二钱,柴胡一钱 香附一钱,川郁金一钱,黄苓一钱,生甘草一钱 - -**药方作用**:经水未来腹先疼(活血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小儿肝炎颗粒.md b/docs/郁金生品/小儿肝炎颗粒.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f63c74..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小儿肝炎颗粒.md +++ /dev/null @@ -1,6 +0,0 @@ -# 小儿肝炎颗粒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茵陈120g 栀子(姜炙)30g 黄芩60g 黄柏60g 焦山楂90g 大豆黄卷90g 郁金15g 通草30g -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解郁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引气归血汤.md b/docs/郁金生品/引气归血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64a57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引气归血汤.md +++ /dev/null @@ -1,6 +0,0 @@ -# 引气归血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 -**组方**: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白术三钱 甘草一钱 黑芥穗三钱 丹皮三钱 姜炭五分 香附五分 麦冬三钱 郁金一钱 - -**药方作用**:大怒小产(行气活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强肝丸.md b/docs/郁金生品/强肝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e57c75..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强肝丸.md +++ /dev/null @@ -1,6 +0,0 @@ -# 强肝丸 -**方源**: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方 - -**组方**:当归 白芍 郁金 党参 泽泻 黄精 山药 生地 板蓝根各9-15克 丹参 黄芪各15-30克 山楂神曲 秦艽各9-12克 茵陈9-30克 甘草6-12克 - -**药方作用**:柔肝解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强肝糖浆.md b/docs/郁金生品/强肝糖浆.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491729..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强肝糖浆.md +++ /dev/null @@ -1,6 +0,0 @@ -# 强肝糖浆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茵陈125g 板蓝根62.5g 当归62.5g 白芍62.5g 丹参125g 郁金62.5g 黄芪125g 党参62.5g 泽泻62.5g 黄精62.5g 地黄62.5g 山药62.5g 山楂50g 六神曲50g 秦艽50g 甘草50g -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心梗饮.md b/docs/郁金生品/心梗饮.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608fd7..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心梗饮.md +++ /dev/null @@ -1,6 +0,0 @@ -# 心梗饮 -**方源**:《冠心病资料汇编》 - -**组方**:栝楼 薤白 丹参 蒲黄各12克 茯苓 郁金 当归各15克 桑寄生 香附 延胡索各9克 陈皮 半夏各6克 - -**药方作用**: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急肝退黄胶囊.md b/docs/郁金生品/急肝退黄胶囊.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943786..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急肝退黄胶囊.md +++ /dev/null @@ -1,6 +0,0 @@ -# 急肝退黄胶囊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茵陈250g 黄柏94g 板蓝根94g 白茅根94g 苍术94g 郁金94g 秦艽94g 蒲公英94g 车前草94g 黄芩94g 麦芽313g 大黄63g 栀子63g - -**药方作用**:清肝利胆,退黄除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身目俱黄,发热或无热,食欲不振,胸脘痞满,小便短少而黄,舌苔黄腻。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接骨丸.md b/docs/郁金生品/接骨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f1f0c3..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接骨丸.md +++ /dev/null @@ -1,6 +0,0 @@ -# 接骨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组方**:甜瓜子100g 土鳖虫100g 地龙(广地龙) 100g 桂枝(炒) 100g 郁金100g 骨碎补100g 续断100g 自然铜(煅醋淬) 100g 马钱子粉100g - -**药方作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青紫肿痛,闪腰岔气,筋断骨折,瘀血作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推气散.md b/docs/郁金生品/推气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09c31b..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推气散.md +++ /dev/null @@ -1,6 +0,0 @@ -# 推气散 -**方源**:《医学心悟》 - -**组方**:枳壳一钱 郁金一钱 桂心 甘草炙,各五分 桔梗 陈皮各八分 姜二片 枣二枚 - -**药方作用**:治右胁痛(活血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杏仁滑石汤.md b/docs/郁金生品/杏仁滑石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ea3caf..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杏仁滑石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杏仁滑石汤 -**方源**:《温病条辨》 - -**组方**:杏仁 滑石 制半夏各9克 黄芩 厚朴 郁金各6克 橘红4.5克 黄连 白通草各3克 - -**药方作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b/docs/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6b8c89..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柴胡消痈汤 -**方源**:四川医学院属医院附方 - -**组方**:柴胡10-20克,夏枯草、紫地丁、三颗针各10克,黄芩、白芍、芒硝各5-10克,野菊花5克,郁金、大黄、法半夏、甘草各3-5克 - -**药方作用**:清热解毒,通里泄火,活血理气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栀子郁金汤.md b/docs/郁金生品/栀子郁金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1e82f5..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栀子郁金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栀子郁金汤 -**方源**:《不居集·下集》卷十一。 - -**组方**:栀子、郁金、贝母、丹皮、苏子、黄连、橘红、茯苓、红曲、茜根、香附 - -**药方作用**:虚损,积痰积瘀(理气解郁;理气解郁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沉香曲.md b/docs/郁金生品/沉香曲.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566ed3..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沉香曲.md +++ /dev/null @@ -1,6 +0,0 @@ -# 沉香曲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沉香2两,木香2两,柴胡1两,厚朴1两,郁金1两,白豆蔻1两,缩砂仁1两,枳壳4两,麦芽4两,青皮4两,防风4两,葛根4两,乌药4两,前胡4两,广皮4两,桔梗4两,槟榔4两,白芷4两,谷芽4两,藿香3两,檀香3两,降香3两,羌活3两,甘草1两5钱 - -**药方作用**:疏表化滞,舒肝和胃(疏肝理气)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活血通脉片.md b/docs/郁金生品/活血通脉片.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9dba07..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活血通脉片.md +++ /dev/null @@ -1,6 +0,0 @@ -# 活血通脉片 -**方源**:《中医药研究参考01975年第8期》 - -**组方**:三七 黄精 麦冬 陈皮 鸡血藤 丹参各30克 人参 赤芍 葛根 郁金各15克 红花 降香 木香各12克 川芎9克 桃仁6克 冰片3克 - -**药方作用**: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消癌片.md b/docs/郁金生品/消癌片.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944649..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消癌片.md +++ /dev/null @@ -1,6 +0,0 @@ -# 消癌片 -**方源**:《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组方**:红升丹 琥珀 山药 白及各300克 三七620克 牛黄180克 黄连 黄芩 黄柏各150克 陈皮 贝母 郁金 蕲蛇各60克 犀角 桑椹 金银花 黄芪 甘草各90克 - -**药方作用**: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上饮.md b/docs/郁金生品/清上饮.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926c9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上饮.md +++ /dev/null @@ -1,6 +0,0 @@ -# 清上饮 -**方源**:《寿世保元》 - -**组方**:柴胡 黄芩 赤芍 厚朴 枳实 栀子 郁金 黄连 半夏青皮 大黄 芒硝 甘草 - -**药方作用**:主治心胃刺痛,并两胁肋痛,呕吐胸痞,大便坚,六脉数,或发热口干。(行气止痛,清热泻火)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温解营汤.md b/docs/郁金生品/清温解营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11c4d6..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温解营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清温解营汤 -**方源**:李聪甫经验方 - -**组方**:生石膏 生知母 香青蒿 淡黄芩 炒山栀各6克 鲜竹茹 栝楼仁 天花粉 连翘心 润玄参 鲜芦根 鲜地黄各10克 广郁金5克 益元散(鲜荷叶包,刺孔)12克 - -**药方作用**:清营补液,泄热运枢导化湿浊,散解郁热,顾护津液清营救阴行气解郁,清热解毒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热平肝汤.md b/docs/郁金生品/清热平肝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6f2c3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热平肝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清热平肝汤 -**方源**:关幼波方,选自《中医原著选读》 - -**组方**:茵陈 小蓟 石见穿各15克 醋柴胡 酒胆草 郁金各9克 赤芍 丹皮各12克 白矾3克 泽兰4.5克 - -**药方作用**:清热平肝,凉血解毒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肝经湿热方.md b/docs/郁金生品/清肝经湿热方.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f266da..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肝经湿热方.md +++ /dev/null @@ -1,6 +0,0 @@ -# 清肝经湿热方 -**方源**:《御药院方》卷一 - -**组方**:茵陈25克 郁金 稀莶草 钩藤 寒水石 当归 丹参 枸杞子 五味子 旱莲草各10克 焦山楂12克 青黛5克(包煎) -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后期或迁延性慢性肝炎。症见胁痛,时烦易怒,头晕等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胆利湿汤.md b/docs/郁金生品/清胆利湿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92de8be..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胆利湿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清胆利湿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组方**:柴胡10-15克 黄芩 半夏 木香 郁金 栀子 木通 车前子 大黄(后下)各10克 茵陈15克 - -**药方作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胆汤.md b/docs/郁金生品/清胆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10df0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胆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清胆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 -**组方**:柴胡 黄芩 栀子 郁金 枳壳 大黄(后下)各15克 金银花 茵陈 金钱草各25克 黄连 芒硝(冲服)各10克 - -**药方作用**: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清胆行气汤.md b/docs/郁金生品/清胆行气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893329..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清胆行气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清胆行气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组方**:柴胡 黄芩 半夏 香附 郁金 玄胡 枳壳 生大黄(后下)各10克 杭白芍15克 木香12克 - -**药方作用**: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渗湿利气汤.md b/docs/郁金生品/渗湿利气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b2bb55..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渗湿利气汤.md +++ /dev/null @@ -1,6 +0,0 @@ -# 渗湿利气汤 -**方源**:《肝硬化腹水证治》 - -**组方**:郁金 枳壳 木香 槟榔 鸡内金 泽泻各9克 青皮 厚朴各6克 茯苓皮 茯苓各12克 大腹皮24克 砂仁4.5克 - -**药方作用**:行气软坚,健脾利水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温经丸.md b/docs/郁金生品/温经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3ca6d9..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温经丸.md +++ /dev/null @@ -1,6 +0,0 @@ -# 温经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组方**:党参500g 黄芪200g 茯苓300g 白术(麸炒) 500g 附子(制) 100g 肉桂300g 干姜200g 吴茱萸(制) 200g 沉香100g 郁金200g 厚朴(姜制) 100g - -**药方作用**: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腰膝无力,湿寒白带,血色暗淡,子宫虚冷。温经散寒,健脾理气;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调经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牛黄散.md b/docs/郁金生品/牛黄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950de8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牛黄散.md +++ /dev/null @@ -1,6 +0,0 @@ -# 牛黄散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 - -**组方**:郁金一两,牛黄一钱 - -**药方作用**: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节度,腹痛啼哭(清心凉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牛黄膏.md b/docs/郁金生品/牛黄膏.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44004b..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牛黄膏.md +++ /dev/null @@ -1,6 +0,0 @@ -# 牛黄膏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组方**:牛黄7.5克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9克 脑子 甘草各3克 - -**药方作用**:治热及伤风,疳热(清心凉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牛黄降压丸.md b/docs/郁金生品/牛黄降压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11fe8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牛黄降压丸.md +++ /dev/null @@ -1,6 +0,0 @@ -# 牛黄降压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羚羊角 珍珠 水牛角浓缩粉 人工牛黄 冰片 白芍 党参 黄芪 决明子 川芎 黄芩提取物 甘松 薄荷 郁金 - -**药方作用**:清心化痰,平肝安神(清肝泻火,清心凉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琥珀散.md b/docs/郁金生品/琥珀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d6892e..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琥珀散.md +++ /dev/null @@ -1,6 +0,0 @@ -# 琥珀散 -**方源**:《医考帮》 - -**组方**:滑石二钱 木通 当归 木香 郁金炒 扁蓄 琥珀各一钱 - -**药方作用**:气淋、血淋、膏淋、砂淋(利水通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生地黄汤.md b/docs/郁金生品/生地黄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cc8513..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生地黄汤.md +++ /dev/null @@ -1,6 +0,0 @@ -# 生地黄汤 -**方源**:《医学心悟》 - -**组方**:生地三钱 牛膝 丹皮 黑山槌各一钱 丹参 元参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 郁金 广三七 荷叶各七分 - -**药方作用**:止吐血(清热凉血,养阴化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生蒲黄汤.md b/docs/郁金生品/生蒲黄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bcdae8..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生蒲黄汤.md +++ /dev/null @@ -1,6 +0,0 @@ -# 生蒲黄汤 -**方源**:《眼科六经法要》 - -**组方**:生蒲黄 旱莲草各24克 丹皮 生地 荆芥炭各12克 川芎6克 丹参 郁金各15克 - -**药方作用**: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白芷散(郁金散).md b/docs/郁金生品/白芷散(郁金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1344c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白芷散(郁金散).md +++ /dev/null @@ -1,6 +0,0 @@ -# 白芷散(郁金散) -**方源**:《兰室秘藏》 - -**组方**:郁金一钱,香白芷、石膏各二钱,薄荷叶、芒硝各三钱 - -**药方作用**:治头痛(活血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白金丸.md b/docs/郁金生品/白金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4f687f..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白金丸.md +++ /dev/null @@ -1,6 +0,0 @@ -# 白金丸 -**方源**:《医考帮》 - -**组方**: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 -**药方作用**:开郁豁痰,安神镇惊;行气解郁,凉血清心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益胆丸.md b/docs/郁金生品/益胆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e057f9..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益胆丸.md +++ /dev/null @@ -1,6 +0,0 @@ -# 益胆丸 -**方源**:合肥市中药制药厂 - -**组方**:郁金120克 玄参 滑石粉 明矾 金银花各100克 火硝210克 甘草60克 - -**药方作用**:行气散结,排石通淋。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肾炎,胆囊炎等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碧云散.md b/docs/郁金生品/碧云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fbaddc..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碧云散.md +++ /dev/null @@ -1,6 +0,0 @@ -# 碧云散 -**方源**:《兰室秘藏》 - -**组方**:细辛、郁金、芒硝各一钱 蔓荆子、川芎各一钱二分 石膏一钱三分 青黛一钱五分 薄荷叶二钱 红豆一个 - -**药方作用**:治头痛(活血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神仙一块气.md b/docs/郁金生品/神仙一块气.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98fcd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神仙一块气.md +++ /dev/null @@ -1,6 +0,0 @@ -# 神仙一块气 -**方源**:《扶寿精方》 - -**组方**:香附(童便浸,炒)1两 陈皮1两 青皮1两 三棱1两 莪术1两 神曲5钱 麦芽5钱 郁金5钱 莱菔子5钱 黄连5钱 槟榔5钱 白牵牛(头末)5钱 枳实2钱5分 皂角2钱5分 百草霜2钱5分 - -**药方作用**:消食化积,理气散郁。主治男女噎膈痞满,胸胁刺痛,癥瘕疝气。诸气食积。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红豆丸.md b/docs/郁金生品/红豆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48975e..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红豆丸.md +++ /dev/null @@ -1,6 +0,0 @@ -# 红豆丸 -**方源**:《瑞竹堂方》 - -**组方**:麦糵(炒)1两半,半夏(汤泡7次)1两半,砂仁1两半,神曲(炒)1两半,硇砂(醋化)1两,甘草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郁金1两,红豆1两,藿香1两,棠球1两,蓬术1两(煨),良姜2两,荜茇2两,丁香半两(不见火)。 - -**药方作用**: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肝泰冲剂.md b/docs/郁金生品/肝泰冲剂.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550464..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肝泰冲剂.md +++ /dev/null @@ -1,6 +0,0 @@ -# 肝泰冲剂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当归62.5g 郁金78g 白芍94g 桃仁78g 香附78g 地黄78g 五灵脂78g 柏子仁78g 陈皮78g 竹叶柴胡47g - -**药方作用**:舒肝养血,化瘀理气。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肝胃百合汤.md b/docs/郁金生品/肝胃百合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660c4c..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肝胃百合汤.md +++ /dev/null @@ -1,6 +0,0 @@ -# 肝胃百合汤 -**方源**:《名医名方录》引夏度衡方 - -**组方**:柴胡10g,黄苓10g,百合15g,丹参15g,乌药10g,川楝子10g,郁金10g - -**药方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血瘀、肝胃郁热者,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脉络通.md b/docs/郁金生品/脉络通.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7ac32c..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脉络通.md +++ /dev/null @@ -1,6 +0,0 @@ -# 脉络通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郁金360g 人参80g 黄连48g 三七280g 安息香64g 檀香24g 琥珀80g 降香160g 甘松80g 木香176g 石菖蒲40g 丹参400g 麦冬400g 钩藤192g 黄芩192g 夏枯草192g 槐米128g 甘草24g 珍珠2.5g 冰片16g 朱砂16g 牛黄32g - -**药方作用**:通脉活络, 行气化瘀。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防治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舒肝和胃丸.md b/docs/郁金生品/舒肝和胃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673379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舒肝和胃丸.md +++ /dev/null @@ -1,6 +0,0 @@ -# 舒肝和胃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组方**:醋香附45g 白芍45g 佛手150g 木香45g 郁金45g 炒白术60g 陈皮75g 柴胡15g 广藿香30g 炙甘草15g 莱菔子45g 焦槟榔45g 乌药45g - -**药方作用**: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荡痰加甘遂汤.md b/docs/郁金生品/荡痰加甘遂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69212c3..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荡痰加甘遂汤.md +++ /dev/null @@ -1,6 +0,0 @@ -# 荡痰加甘遂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剂篇》 - -**组方**:生赭石二两,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郁金三钱、甘遂末二钱 - -**药方作用**:泻火逐痰,解郁清心,攻逐痰结,涤痰祛癫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荡痰汤.md b/docs/郁金生品/荡痰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a04ea0..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荡痰汤.md +++ /dev/null @@ -1,6 +0,0 @@ -# 荡痰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剂篇》 - -**组方**:生赭石二两,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郁金三钱 - -**药方作用**:泻火荡痰汤,解郁清心理痰降逆,镇肝安神理气开郁,解郁开窍,清心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荷叶郁金粥.md b/docs/郁金生品/荷叶郁金粥.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3aa6df..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荷叶郁金粥.md +++ /dev/null @@ -1,6 +0,0 @@ -# 荷叶郁金粥 -**方源**:《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组方**:郁金15g,荷叶20g,山楂干30g,粳米100g,冰糖5g - -**药方作用**:降压,很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对老年人更是有明显的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健脾和中)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蛇头圆(蛇头丸).md b/docs/郁金生品/蛇头圆(蛇头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7a74cb..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蛇头圆(蛇头丸).md +++ /dev/null @@ -1,6 +0,0 @@ -# 蛇头圆(蛇头丸) -**方源**:《局方别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 -**组方**:蛇含石十个,铁腻粉、五灵脂、神砂、蝎梢、白附子、郁金各二两,龙脑半两,麝香一两,花蛇头十个 - -**药方作用**:祛风疾,定经开窍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补脑方.md b/docs/郁金生品/补脑方.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9da80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补脑方.md +++ /dev/null @@ -1,6 +0,0 @@ -# 补脑方 -**方源**:《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组方**:黄精、玉竹各30g,决明子、川芎各20g,葛根15g,白芷9g,郁金12g,全蝎、细辛各3g - -**药方作用**:治疗紧张性头痛(滋阴益气,活血通络,祛风解痉)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解毒活血汤.md b/docs/郁金生品/解毒活血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a8ad20..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解毒活血汤.md +++ /dev/null @@ -1,6 +0,0 @@ -# 解毒活血汤 -**方源**:天津259医院方 - -**组方**:首乌 夏枯草各15克 鸡血藤 泽兰 金银花各24克 玄胡 郁金各12克 乳香 没药 血竭各6克 丹参 元参各21克 - -**药方作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血瘀毒热证。症见皮肤无名肿胀,发硬,色素沉着,皮肤光亮萎缩,舌质紫黯、苔黄,脉细数有力。应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症等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豨莶至阴汤.md b/docs/郁金生品/豨莶至阴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b5d187..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豨莶至阴汤.md +++ /dev/null @@ -1,6 +0,0 @@ -# 豨莶至阴汤 -**方源**:《千家妙方》 - -**组方**:制豨莶草50g,干地黄15g,盐知母20g,当归15g,枸杞子15g,炒赤芍29g,龟板10g,牛膝10g,甘菊花15g,郁金15g,丹参15g,黄柏5g。 - -**药方作用**:养阴清热,通经活血。治脑血栓,属阴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通天再造散.md b/docs/郁金生品/通天再造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7780c1..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通天再造散.md +++ /dev/null @@ -1,6 +0,0 @@ -# 通天再造散 -**方源**:《三因》卷十五 - -**组方**:郁金半两(生) 大黄1两(炮) 白牵牛6钱(半生半炒) 皂角刺1两(炮、经年黑大者) - -**药方作用**:主治大风恶疾;疠疡下体患多。(凉血解毒,破血逐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b/docs/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a8e1fb6..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 /dev/null @@ -1,6 +0,0 @@ -# 通窍镇痛散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组方**:石莒蒲125g 郁金125g 荜茇125g 香附(醋炙) 125g 木香125g 丁香125g 檀香125g 沉香125g 苏合香125g 安息香125g 冰片37.5g 乳香125g - -**药方作用**: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用于痰瘀痹阻,心胸憋闷疼痛,或中恶气闭,霍乱吐泻.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通络排石汤.md b/docs/郁金生品/通络排石汤.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cb681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通络排石汤.md +++ /dev/null @@ -1,6 +0,0 @@ -# 通络排石汤 -**方源**:刘炳凡经验方 - -**组方**:金钱草30克 六一散15克(包) 火硝4.5克(分兑) 桃胶30克 白芍 腊瓜(八月札)各12克 当归9克 郁金5克 鸡内金3克 - -**药方作用**: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b/docs/郁金生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212bfa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dev/null @@ -1,6 +0,0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方源**:《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组方**:郁金10g,黄芪25g,灵芝、茯苓各12g,茶叶6g - -**药方作用**: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醒脑降压丸.md b/docs/郁金生品/醒脑降压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a508570..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醒脑降压丸.md +++ /dev/null @@ -1,6 +0,0 @@ -# 醒脑降压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组方**:黄芩184g 黄连92g 郁金92g 栀子92g 玄精石92g 珍珠母69g 辛夷38g 零陵香8g 朱砂92g 雄黄92g 冰片46g - -**药方作用**:通窍醒脑, 清心镇静,抗热消炎。用于高血压病,言语不清,痰涎壅盛。通窍醒脑,清心镇静;清心醒脑,平肝镇惊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金黄散.md b/docs/郁金生品/金黄散.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f4fd9d..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金黄散.md +++ /dev/null @@ -1,6 +0,0 @@ -# 金黄散 -**方源**:《寿世保元》 - -**组方**:槐花(净,炒) 郁金(湿纸包,火煨) 各一两 - -**药方作用**:治尿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雄黄解毒丸.md b/docs/郁金生品/雄黄解毒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ca0caa..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雄黄解毒丸.md +++ /dev/null @@ -1,6 +0,0 @@ -# 雄黄解毒丸 -**方源**:《卫生宝鉴》 - -**组方**:雄黄、郁金各一两,巴豆(去皮膜,研出油,十四枚) - -**药方作用**:治缠喉风及急喉弊;消肿解毒,化痰祛热,宣窍,行气化瘀,清心解郁,清热涤痰,解毒开窍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震伏丸.md b/docs/郁金生品/震伏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94449d1..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震伏丸.md +++ /dev/null @@ -1,6 +0,0 @@ -# 震伏丸 -**方源**:《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组方**:郁金、乳香(去油)、没药(去油)、五灵脂、当归、延胡索、赤芍、远志、石菖蒲、茯神、牡蛎 - -**药方作用**: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驻景丸.md b/docs/郁金生品/驻景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c000d2..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驻景丸.md +++ /dev/null @@ -1,6 +0,0 @@ -# 驻景丸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组方**:当归、楮实子、菟丝子、茺蔚子、苍术、白术各12g,枸杞、薏苡仁各30g,生地15g,鸡内金10g,郁金、丹参、牛膝、山楂、昆布 - -**药方作用**:活血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黄连黄芩汤方.md b/docs/郁金生品/黄连黄芩汤方.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79fc9e..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黄连黄芩汤方.md +++ /dev/null @@ -1,6 +0,0 @@ -# 黄连黄芩汤方 -**方源**:《温病条辨》 - -**组方**: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郁金一钱五分,香豆豉二钱 - -**药方作用**:治阳明温病(清肝泻火,清心凉血) diff --git a/docs/郁金生品/黄金丸.md b/docs/郁金生品/黄金丸.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7d925f..0000000 --- a/docs/郁金生品/黄金丸.md +++ /dev/null @@ -1,6 +0,0 @@ -# 黄金丸 -**方源**:《寿世保元》 - -**组方**:大黄煨 郁金即姜黄,要极小者佳 牙皂去筋皮,各等分 - -**药方作用**:积热积痰,并五脏三焦有余之热,夹热下利,食痞膈闷,咽痛,目赤肿,中暑中热,烦躁,及初发肿毒。 diff --git a/mkdocs.yml b/mkdocs.yml index e555c4b..8cb8913 100644 --- a/mkdocs.yml +++ b/mkdocs.yml @@ -9,145 +9,539 @@ repo_url: 'https://git.sairate.top/shanggepidexue/doc.git' nav: - 简介: - - 介绍: 'index.md' - - 中药: - - 广郁金: '中药/广郁金.md' - - 郁金生品: - - 活血: - - 复肝丸: '郁金生品/复肝丸.md' - - 丹参合剂: '郁金生品/丹参合剂.md' - - 红豆丸: '郁金生品/红豆丸.md' - - 活血通脉片: '郁金生品/活血通脉片.md'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郁金生品/乳核内消片(乳一方).md' - - 通络排石汤: '郁金生品/通络排石汤.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 - 解毒活血汤: '郁金生品/解毒活血汤.md' - - 肝胃百合汤: '郁金生品/肝胃百合汤.md' - - 增损启膈散: '郁金生品/增损启膈散.md' - - 荷叶郁金粥: '郁金生品/荷叶郁金粥.md' - - 宣郁通经汤: '郁金生品/宣郁通经汤.md' - - 引气归血汤: '郁金生品/引气归血汤.md' - - 心梗饮: '郁金生品/心梗饮.md' - - 碧云散: '郁金生品/碧云散.md' - - 白芷散(郁金散): '郁金生品/白芷散(郁金散).md' - - 驻景丸: '郁金生品/驻景丸.md' - - 生蒲黄汤: '郁金生品/生蒲黄汤.md' - - 琥珀散: '郁金生品/琥珀散.md' - - 推气散: '郁金生品/推气散.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 - 消癌片: '郁金生品/消癌片.md' - - 补脑方: '郁金生品/补脑方.md' - - 冠心丸: '郁金生品/冠心丸.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 - 温经丸: '郁金生品/温经丸.md' - - 妇科养坤丸: '郁金生品/妇科养坤丸.md' - - 复方紫参冲剂: '郁金生品/复方紫参冲剂.md' - - 接骨丸: '郁金生品/接骨丸.md' - - 乳香散: '郁金生品/乳香散.md' - - 上清散: '郁金生品/上清散.md' - - 清肝经湿热方: '郁金生品/清肝经湿热方.md' - - 震伏丸: '郁金生品/震伏丸.md' - - 豨莶至阴汤: '郁金生品/豨莶至阴汤.md' - - 止痛: - - 红豆丸: '郁金生品/红豆丸.md' - - 活血通脉片: '郁金生品/活血通脉片.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 - 宣郁通经汤: '郁金生品/宣郁通经汤.md' - - 清胆汤: '郁金生品/清胆汤.md' - - 碧云散: '郁金生品/碧云散.md' - - 白芷散(郁金散): '郁金生品/白芷散(郁金散).md' - - 清上饮: '郁金生品/清上饮.md' - - 琥珀散: '郁金生品/琥珀散.md' - - 推气散: '郁金生品/推气散.md' - - 栀子郁金汤: '郁金生品/栀子郁金汤.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 - 加味左金丸: '郁金生品/加味左金丸.md' - - 小儿肝炎颗粒: '郁金生品/小儿肝炎颗粒.md' - - 舒肝和胃丸: '郁金生品/舒肝和胃丸.md' - - 清胆行气汤: '郁金生品/清胆行气汤.md' - - 冠心丸: '郁金生品/冠心丸.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 - 温经丸: '郁金生品/温经丸.md' - - 接骨丸: '郁金生品/接骨丸.md' - - 上清散: '郁金生品/上清散.md' - - 行气解郁: - - 复肝丸: '郁金生品/复肝丸.md' - - 红豆丸: '郁金生品/红豆丸.md' - - 活血通脉片: '郁金生品/活血通脉片.md' - - 益胆丸: '郁金生品/益胆丸.md' - - 通络排石汤: '郁金生品/通络排石汤.md' - - 强肝丸: '郁金生品/强肝丸.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 - 加味温胆汤: '郁金生品/加味温胆汤.md' - - 清温解营汤: '郁金生品/清温解营汤.md'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郁金生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 引气归血汤: '郁金生品/引气归血汤.md' - - 渗湿利气汤: '郁金生品/渗湿利气汤.md' - - 心梗饮: '郁金生品/心梗饮.md' - - 清胆汤: '郁金生品/清胆汤.md' - - 蛇头圆(蛇头丸): '郁金生品/蛇头圆(蛇头丸).md' - - 黄金丸: '郁金生品/黄金丸.md' - - 神仙一块气: '郁金生品/神仙一块气.md' - - 清上饮: '郁金生品/清上饮.md' - - 雄黄解毒丸: '郁金生品/雄黄解毒丸.md' - - 宣痹汤: '郁金生品/宣痹汤.md' - - 杏仁滑石汤: '郁金生品/杏仁滑石汤.md' - - 前胡化斑散: '郁金生品/前胡化斑散.md' - - 白金丸: '郁金生品/白金丸.md' - - 琥珀散: '郁金生品/琥珀散.md' - - 启膈散: '郁金生品/启膈散.md' - - 荡痰汤: '郁金生品/荡痰汤.md' - - 栀子郁金汤: '郁金生品/栀子郁金汤.md' - - 沉香曲: '郁金生品/沉香曲.md' - - 利胆排石片: '郁金生品/利胆排石片.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 - 加味左金丸: '郁金生品/加味左金丸.md' - - 利胆丸: '郁金生品/利胆丸.md' - - 清胆行气汤: '郁金生品/清胆行气汤.md' - - 清胆利湿汤: '郁金生品/清胆利湿汤.md' - - 补脑方: '郁金生品/补脑方.md' - - 八宝瑞生丸: '郁金生品/八宝瑞生丸.md' - - 肝泰冲剂: '郁金生品/肝泰冲剂.md' - - 冠心丸: '郁金生品/冠心丸.md' - - 脉络通: '郁金生品/脉络通.md' - - 强肝糖浆: '郁金生品/强肝糖浆.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 - 温经丸: '郁金生品/温经丸.md' - - 妇科养坤丸: '郁金生品/妇科养坤丸.md' - - 复方紫参冲剂: '郁金生品/复方紫参冲剂.md' - - 上清散: '郁金生品/上清散.md' - - 清心凉血: - - 清热平肝汤: '郁金生品/清热平肝汤.md'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郁金生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 蛇头圆(蛇头丸): '郁金生品/蛇头圆(蛇头丸).md' - - 黄金丸: '郁金生品/黄金丸.md' - - 金黄散: '郁金生品/金黄散.md' - - 雄黄解毒丸: '郁金生品/雄黄解毒丸.md' - - 黄连黄芩汤方: '郁金生品/黄连黄芩汤方.md' - - 三香汤: '郁金生品/三香汤.md' - - 牛黄膏: '郁金生品/牛黄膏.md' - - 牛黄散: '郁金生品/牛黄散.md' - - 生蒲黄汤: '郁金生品/生蒲黄汤.md' - - 白金丸: '郁金生品/白金丸.md' - - 琥珀散: '郁金生品/琥珀散.md' - - 生地黄汤: '郁金生品/生地黄汤.md' - - 荡痰汤: '郁金生品/荡痰汤.md' - - 荡痰加甘遂汤: '郁金生品/荡痰加甘遂汤.md' - - 牛黄降压丸: '郁金生品/牛黄降压丸.md' - - 消癌片: '郁金生品/消癌片.md' - - 醒脑降压丸: '郁金生品/醒脑降压丸.md' - - 通天再造散: '郁金生品/通天再造散.md' - - 震伏丸: '郁金生品/震伏丸.md' - - 利胆退黄: - - 丹参合剂: '郁金生品/丹参合剂.md' - - 益胆丸: '郁金生品/益胆丸.md' - - 利胆退黄汤: '郁金生品/利胆退黄汤.md'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郁金生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 清胆汤: '郁金生品/清胆汤.md' - - 利胆排石片: '郁金生品/利胆排石片.md' - - 急肝退黄胶囊: '郁金生品/急肝退黄胶囊.md' - - + - 介绍: 'index.md' + - 莪术: + - 功效: + - 莪术止痛: + - 万灵筋骨膏: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万灵筋骨膏.md' + - 健运汤: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健运汤.md' + - 安息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安息香丸.md' + - 小七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小七香丸.md' + - 小儿消积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小儿消积丸.md'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少林风湿跌打膏.md' + - 开胸顺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开胸顺气丸.md' + - 开郁舒肝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开郁舒肝丸.md' + - 异香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异香散.md' + - 愈痛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愈痛散.md' + - 撞气阿魏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撞气阿魏散.md' + - 木香饼子: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木香饼子.md' + - 柴胡舒肝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柴胡舒肝丸.md' + - 椒红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椒红丸.md' + - 槟榔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槟榔丸.md' + - 清热调血汤: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清热调血汤.md' + - 狗皮膏: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狗皮膏.md' + - 神功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神功散.md' + - 舒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舒气丸.md' + - 蓬莪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蓬莪散.md' + - 赚气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赚气散.md' + - 逐瘀调经汤: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逐瘀调经汤.md' + - 通经甘露丸: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通经甘露丸.md' + - 金刚活血酒: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金刚活血酒.md' + - 金铃泻肝汤: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金铃泻肝汤.md' + - 香橘饼: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香橘饼.md' + - 黑神散: '莪术/功效/莪术止痛/黑神散.md' + - 莪术活血化瘀: + - 万应宝珍膏: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万应宝珍膏.md' + - 万病遇仙丹: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万病遇仙丹.md' + - 三棱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三棱汤.md' + - 三棱煎: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三棱煎.md' + - 三棱煎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三棱煎丸.md' + - 丹莪紫草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丹莪紫草汤.md' + - 乌梅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乌梅丸.md' + - 乌药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乌药散.md' + - 乌鸡煎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乌鸡煎丸.md' + - 五瘕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五瘕丸.md' + - 代抵当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代抵当汤.md' + - 健运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健运汤.md' + - 八物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八物汤.md' + - 十全育真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十全育真汤.md' + - 十味通经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十味通经汤.md' + - 千金化铁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千金化铁丸.md' + - 升麻散坚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升麻散坚汤.md' + - 和络舒肝片: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和络舒肝片.md' + - 和络舒肝胶囊: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和络舒肝胶囊.md' + - 导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导气丸.md' + - 小七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小七香丸.md'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少林风湿跌打膏.md' + - 山楂内消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山楂内消丸.md' + - 当归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当归散.md' + - 攻坚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攻坚散.md' + - 散肿溃坚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散肿溃坚汤.md' + - 正脾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正脾散.md' + - 活瘀理气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活瘀理气汤.md' + - 活血化瘀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汤.md' + - 消瘰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消瘰丸.md' + - 清热调血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清热调血汤.md' + - 温经姊妹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温经姊妹丸.md' + - 温经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温经汤.md' + - 狗皮膏: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狗皮膏.md' + - 理中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理中汤.md' + - 理冲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理冲丸.md' + - 理冲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理冲汤.md' + - 瑞金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瑞金散.md' + - 神功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神功散.md' + - 积块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积块丸.md' + - 红丸子: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红丸子.md' + - 红圆子: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红圆子.md' + - 莪术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莪术散.md' + - 调经化瘀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调经化瘀丸.md' + - 过期饮: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过期饮.md' + - 逐瘀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逐瘀汤.md' + - 逐瘀调经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逐瘀调经汤.md' + - 通经甘露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通经甘露丸.md' + - 重剂排石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重剂排石汤.md' + - 金铃泻肝汤: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金铃泻肝汤.md' + - 阿魏丸: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阿魏丸.md' + - 香橘饼: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香橘饼.md' + - 香附牛膝茶: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香附牛膝茶.md' + - 魏香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魏香散.md' + - 黑神散: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黑神散.md' + - 莪术消积: + - 万病遇仙丹: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万病遇仙丹.md' + - 三棱散: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三棱散.md' + - 三棱煎: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三棱煎.md' + - 乌药散: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乌药散.md' + - 五瘕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五瘕丸.md' + - 儿童清热导滞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儿童清热导滞丸.md' + - 内消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内消丸.md' + - 加味烂积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加味烂积丸.md' + - 助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助气丸.md' + - 化坚汤: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化坚汤.md' + - 十仙夺命丹: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十仙夺命丹.md' + - 又丸方: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又丸方.md' + - 大七气汤: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大七气汤.md' + - 大思食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大思食丸.md' + - 安息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安息香丸.md' + - 小儿消积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小儿消积丸.md' + - 开胸顺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开胸顺气丸.md' + - 指迷七气汤: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指迷七气汤.md' + - 撞气阿魏散: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撞气阿魏散.md' + - 槟榔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槟榔丸.md' + - 消疳理脾汤: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消疳理脾汤.md' + - 消疳退热饮: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消疳退热饮.md' + - 消积滞集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消积滞集香丸.md' + - 琥珀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琥珀丸.md' + - 破郁丹: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破郁丹.md' + - 磨积锭: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磨积锭.md' + - 秘方万应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秘方万应丸.md' + - 积块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积块丸.md' + - 红丸子: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红丸子.md' + - 红圆子: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红圆子.md' + - 胃柿石方: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胃柿石方.md' + - 香棱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香棱丸.md' + - 香橘饼: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香橘饼.md' + - 香蟾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香蟾丸.md' + - 黄连磨积丸: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黄连磨积丸.md' + - 莪术行气: + - 万病遇仙丹: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万病遇仙丹.md' + - 三棱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三棱汤.md' + - 三棱煎: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三棱煎.md' + - 三棱煎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三棱煎丸.md' + - 乌药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乌药散.md' + - 乌鸡煎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乌鸡煎丸.md' + - 五瘕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五瘕丸.md' + - 健运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健运汤.md' + - 八物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八物汤.md' + - 加减胃苓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加减胃苓汤.md' + - 助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助气丸.md' + - 助气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助气散.md' + - 十仙夺命丹: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十仙夺命丹.md' + - 十全育真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十全育真汤.md' + - 十味通经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十味通经汤.md' + - 十膈气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十膈气散.md' + - 千金化铁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千金化铁丸.md' + - 升麻散坚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升麻散坚汤.md' + - 和络舒肝片: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和络舒肝片.md' + - 和络舒肝胶囊: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和络舒肝胶囊.md' + - 大七气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大七气汤.md' + - 大思食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大思食丸.md' + - 安息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安息香丸.md' + - 导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导气丸.md' + - 小七香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小七香丸.md' + - 小儿消积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小儿消积丸.md' + - 小理中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小理中丸.md' + - 开胸顺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开胸顺气丸.md' + - 开郁二陈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开郁二陈汤.md' + - 开郁老寇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开郁老寇丸.md' + - 开郁舒肝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开郁舒肝丸.md' + - 异香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异香散.md' + - 当归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当归散.md' + - 撞气阿魏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撞气阿魏散.md' + - 攻坚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攻坚散.md' + - 散肿溃坚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散肿溃坚汤.md' + - 木香槟榔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木香槟榔丸.md' + - 木香饼子: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木香饼子.md' + - 椒红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椒红丸.md' + - 活瘀理气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活瘀理气汤.md' + - 消瘰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消瘰丸.md' + - 消瘿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消瘿汤.md' + - 清热调血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清热调血汤.md' + - 清脏解毒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清脏解毒汤.md' + - 理中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理中汤.md' + - 理冲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理冲汤.md' + - 琥珀利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琥珀利气丸.md' + - 琥珀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琥珀散.md' + - 瑞金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瑞金散.md' + - 破郁丹: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破郁丹.md' + - 神功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神功散.md' + - 红丸子: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红丸子.md' + - 红圆子: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红圆子.md' + - 舒气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舒气丸.md' + - 调经化瘀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调经化瘀丸.md' + - 过期饮: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过期饮.md' + - 重剂排石汤: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重剂排石汤.md' + - 阿魏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阿魏丸.md' + - 香橘饼: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香橘饼.md' + - 香蟾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香蟾丸.md' + - 香附牛膝茶: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香附牛膝茶.md' + - 黄连磨积丸: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黄连磨积丸.md' + - 黑神散: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黑神散.md' + - 饮片: + - 莪术其他饮片: + - 二十四味流气饮: '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二十四味流气饮.md' + - 百杯丸: '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百杯丸.md' + - 膈气散: '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膈气散.md' + - 葱白散: '莪术/饮片/莪术其他饮片/葱白散.md' + - 莪术煨: + - 内消丸: '莪术/饮片/莪术煨/内消丸.md' + - 净府汤: '莪术/饮片/莪术煨/净府汤.md' + - 化坚汤: '莪术/饮片/莪术煨/化坚汤.md' + - 化蛊丸: '莪术/饮片/莪术煨/化蛊丸.md' + - 大七气汤: '莪术/饮片/莪术煨/大七气汤.md' + - 小七香丸: '莪术/饮片/莪术煨/小七香丸.md' + - 小理中圆: '莪术/饮片/莪术煨/小理中圆.md' + - 异香散: '莪术/饮片/莪术煨/异香散.md' + - 愈痛散: '莪术/饮片/莪术煨/愈痛散.md' + - 木香流气饮: '莪术/饮片/莪术煨/木香流气饮.md' + - 消疳退热饮: '莪术/饮片/莪术煨/消疳退热饮.md' + - 玄灵散: '莪术/饮片/莪术煨/玄灵散.md' + - 破郁丹: '莪术/饮片/莪术煨/破郁丹.md' + - 积块丸: '莪术/饮片/莪术煨/积块丸.md' + - 莪术散: '莪术/饮片/莪术煨/莪术散.md' + - 赚气散: '莪术/饮片/莪术煨/赚气散.md' + - 莪术生品: + - 万应宝珍膏: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万应宝珍膏.md' + - 万灵筋骨膏: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万灵筋骨膏.md' + - 万病遇仙丹: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万病遇仙丹.md' + - 三棱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三棱汤.md' + - 三棱煎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三棱煎丸.md' + - 丹莪紫草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丹莪紫草汤.md' + - 乌梅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乌梅丸.md' + - 乌药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乌药散.md' + - 乌鸡煎圆: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乌鸡煎圆.md' + - 健运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健运汤.md' + - 八物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八物汤.md' + - 六合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六合汤.md' + - 加减胃苓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加减胃苓汤.md' + - 加味烂积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加味烂积丸.md' + - 助气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助气丸.md' + - 助气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助气散.md' + - 十仙夺命丹: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十仙夺命丹.md' + - 十全育真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十全育真汤.md' + - 十味通经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十味通经汤.md' + - 升麻散坚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升麻散坚汤.md' + - 和络舒肝片: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和络舒肝片.md' + - 和络舒肝胶囊: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和络舒肝胶囊.md' + - 安息香圆: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安息香圆.md'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少林风湿跌打膏.md' + - 开郁二陈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开郁二陈汤.md' + - 当归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当归散.md' + - 撞气阿魏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撞气阿魏散.md' + - 攻坚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攻坚散.md' + - 散肿溃坚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散肿溃坚汤.md' + - 曼应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曼应丸.md' + - 椒红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椒红丸.md' + - 活瘀理气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活瘀理气汤.md' + - 活血化瘀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活血化瘀汤.md' + - 消疳理脾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消疳理脾汤.md' + - 消瘰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消瘰丸.md' + - 消瘿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消瘿汤.md' + - 消积滞集香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消积滞集香丸.md' + - 消解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消解散.md' + - 清脏解毒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清脏解毒汤.md' + - 温经姊妹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温经姊妹丸.md' + - 温经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温经汤.md' + - 狗皮膏: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狗皮膏.md' + - 理中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理中汤.md' + - 理冲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理冲丸.md' + - 理冲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理冲汤.md' + - 瑞金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瑞金散.md' + - 神功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神功散.md' + - 秘方万应丸: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秘方万应丸.md' + - 积聚行消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积聚行消汤.md' + - 肝病复原丹: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肝病复原丹.md' + - 胃柿石方: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胃柿石方.md' + - 蓬莪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蓬莪散.md' + - 过期饮: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过期饮.md' + - 逐瘀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逐瘀汤.md' + - 逐瘀调经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逐瘀调经汤.md' + - 重剂排石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重剂排石汤.md' + - 金刚活血酒: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金刚活血酒.md' + - 金铃泻肝汤: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金铃泻肝汤.md' + - 香附牛膝茶: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香附牛膝茶.md' + - 魏香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魏香散.md' + - 黑神散: '莪术/饮片/莪术生品/黑神散.md' + - 莪术酒制: + - 黄连磨积丸: '莪术/饮片/莪术酒制/黄连磨积丸.md' + - 莪术醋制: + - 三棱煎: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三棱煎.md' + - 五瘕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五瘕丸.md' + - 代抵当汤: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代抵当汤.md' + - 儿童清热导滞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儿童清热导滞丸.md' + - 千金化铁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千金化铁丸.md' + - 小儿消积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小儿消积丸.md' + - 山楂内消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山楂内消丸.md' + - 开胸顺气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开胸顺气丸.md' + - 开郁老寇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开郁老寇丸.md' + - 开郁舒肝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开郁舒肝丸.md' + - 指迷七气汤: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指迷七气汤.md' + - 木香槟榔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木香槟榔丸.md' + - 槟榔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槟榔丸.md' + - 琥珀利气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琥珀利气丸.md' + - 磨积锭: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磨积锭.md' + - 积块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积块丸.md' + - 红丸子(条目11):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红丸子(条目11).md' + - 红丸子(条目12):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红丸子(条目12).md' + - 舒气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舒气丸.md' + - 莪术散: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莪术散.md' + - 调经化瘀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调经化瘀丸.md' + - 通经甘露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通经甘露丸.md' + - 阿魏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阿魏丸.md' + - 香橘饼: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香橘饼.md' + - 香蟾丸: '莪术/饮片/莪术醋制/香蟾丸.md' + - 郁金: + - 功效: + - 郁金利胆退黄: + - 丹参合剂: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丹参合剂.md' + - 利胆排石片: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利胆排石片.md' + - 利胆退黄汤: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利胆退黄汤.md' + - 急肝退黄胶囊: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急肝退黄胶囊.md' + - 清胆汤: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清胆汤.md' + - 益胆丸: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益胆丸.md'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郁金/功效/郁金利胆退黄/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 郁金止痛: + - 上清散: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上清散.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九气拈痛丸.md' + - 冠心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冠心丸.md' + - 加味左金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加味左金丸.md' + - 宣郁通经汤: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宣郁通经汤.md' + - 小儿肝炎颗粒: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小儿肝炎颗粒.md' + - 接骨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接骨丸.md' + - 推气散: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推气散.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柴胡消痈汤.md' + - 栀子郁金汤: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栀子郁金汤.md' + - 活血通脉片: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活血通脉片.md' + - 清上饮: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清上饮.md' + - 清胆汤: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清胆汤.md' + - 清胆行气汤: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清胆行气汤.md' + - 温经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温经丸.md' + - 琥珀散: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琥珀散.md' + - 白芷散(郁金散):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白芷散(郁金散).md' + - 碧云散: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碧云散.md' + - 红豆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红豆丸.md' + - 舒肝和胃丸: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舒肝和胃丸.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功效/郁金止痛/通窍镇痛散.md' + - 郁金活血: + - 上清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上清散.md' + - 丹参合剂: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丹参合剂.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九气拈痛丸.md'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乳核内消片(乳一方).md' + - 乳香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乳香散.md' + - 冠心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冠心丸.md' + - 增损启膈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增损启膈散.md' + - 复方紫参冲剂: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复方紫参冲剂.md' + - 复肝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复肝丸.md' + - 妇科养坤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妇科养坤丸.md' + - 宣郁通经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宣郁通经汤.md' + - 引气归血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引气归血汤.md' + - 心梗饮: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心梗饮.md' + - 接骨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接骨丸.md' + - 推气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推气散.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柴胡消痈汤.md' + - 活血通脉片: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活血通脉片.md' + - 消癌片: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消癌片.md' + - 清肝经湿热方: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清肝经湿热方.md' + - 温经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温经丸.md' + - 琥珀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琥珀散.md' + - 生蒲黄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生蒲黄汤.md' + - 白芷散(郁金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白芷散(郁金散).md' + - 碧云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碧云散.md' + - 红豆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红豆丸.md' + - 肝胃百合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肝胃百合汤.md' + - 荷叶郁金粥: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荷叶郁金粥.md' + - 补脑方: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补脑方.md' + - 解毒活血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解毒活血汤.md' + - 豨莶至阴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豨莶至阴汤.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通窍镇痛散.md' + - 通络排石汤: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通络排石汤.md' + - 震伏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震伏丸.md' + - 驻景丸: '郁金/功效/郁金活血/驻景丸.md' + - 郁金清心凉血: + - 三香汤: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三香汤.md' + - 消癌片: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消癌片.md' + - 清热平肝汤: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清热平肝汤.md' + - 牛黄散: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牛黄散.md' + - 牛黄膏: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牛黄膏.md' + - 牛黄降压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牛黄降压丸.md' + - 琥珀散: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琥珀散.md' + - 生地黄汤: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生地黄汤.md' + - 生蒲黄汤: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生蒲黄汤.md' + - 白金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白金丸.md' + - 荡痰加甘遂汤: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荡痰加甘遂汤.md' + - 荡痰汤: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荡痰汤.md' + - 蛇头圆(蛇头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蛇头圆(蛇头丸).md' + - 通天再造散: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通天再造散.md'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 醒脑降压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醒脑降压丸.md' + - 金黄散: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金黄散.md' + - 雄黄解毒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雄黄解毒丸.md' + - 震伏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震伏丸.md' + - 黄连黄芩汤方: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黄连黄芩汤方.md' + - 黄金丸: '郁金/功效/郁金清心凉血/黄金丸.md' + - 郁金行气解郁: + - 上清散: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上清散.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九气拈痛丸.md' + - 八宝瑞生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八宝瑞生丸.md' + - 冠心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冠心丸.md' + - 利胆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利胆丸.md' + - 利胆排石片: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利胆排石片.md' + - 前胡化斑散: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前胡化斑散.md' + - 加味左金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加味左金丸.md' + - 加味温胆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加味温胆汤.md' + - 启膈散: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启膈散.md' + - 复方紫参冲剂: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复方紫参冲剂.md' + - 复肝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复肝丸.md' + - 妇科养坤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妇科养坤丸.md' + - 引气归血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引气归血汤.md' + - 强肝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强肝丸.md' + - 强肝糖浆: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强肝糖浆.md' + - 心梗饮: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心梗饮.md' + - 杏仁滑石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杏仁滑石汤.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柴胡消痈汤.md' + - 栀子郁金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栀子郁金汤.md' + - 沉香曲: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沉香曲.md' + - 活血通脉片: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脉片.md' + - 清上饮: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清上饮.md' + - 清温解营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清温解营汤.md' + - 清胆利湿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清胆利湿汤.md' + - 清胆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清胆汤.md' + - 清胆泻火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清胆泻火汤.md' + - 清胆行气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清胆行气汤.md' + - 渗湿利气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渗湿利气汤.md' + - 温经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温经丸.md' + - 琥珀散: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琥珀散.md' + - 白金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白金丸.md' + - 益胆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益胆丸.md' + - 神仙一块气: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神仙一块气.md' + - 红豆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红豆丸.md' + - 肝泰冲剂: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肝泰冲剂.md' + - 脉络通: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脉络通.md' + - 荡痰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荡痰汤.md' + - 蛇头圆(蛇头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蛇头圆(蛇头丸).md' + - 补脑方: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补脑方.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通窍镇痛散.md' + - 通络排石汤: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通络排石汤.md'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郁金黄芪灵芝饮.md' + - 雄黄解毒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雄黄解毒丸.md' + - 黄金丸: '郁金/功效/郁金行气解郁/黄金丸.md' + - 饮片: + - 郁金其他饮片类型: + - 加味温胆汤: '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加味温胆汤.md' + - 天竺饮子: '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天竺饮子.md' + - 琥珀散: '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琥珀散.md' + - 蛇头圆(蛇头丸): '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蛇头圆(蛇头丸).md' + - 金黄散: '郁金/饮片/郁金其他饮片类型/金黄散.md' + - 郁金生品: + - 万氏牛黄清心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万氏牛黄清心丸.md' + - 三棱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三棱散.md' + - 三香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三香汤.md' + - 上清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上清散.md' + - 东方一号药膏: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东方一号药膏.md' + - 九气拈痛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九气拈痛丸.md' + - 乳香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乳香散.md' + - 八宝瑞生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八宝瑞生丸.md' + - 冠心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冠心丸.md' + - 利肝隆冲剂: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利肝隆冲剂.md' + - 利肝隆片: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利肝隆片.md' + - 利胆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利胆丸.md' + - 利胆排石片: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利胆排石片.md' + - 利胆退黄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利胆退黄汤.md' + - 前胡化斑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前胡化斑散.md' + - 加味左金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加味左金丸.md' + - 又牛黄膏: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又牛黄膏.md' + - 启膈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启膈散.md' + - 和络舒肝胶囊: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和络舒肝胶囊.md' + - 复方灵芝冲剂: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复方灵芝冲剂.md' + - 复方紫参冲剂: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复方紫参冲剂.md' + - 复肝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复肝丸.md' + - 夺命丹: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夺命丹.md' + - 如圣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如圣丸.md' + - 妇科养坤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妇科养坤丸.md' + - 安宫牛黄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安宫牛黄丸.md' + - 安宫牛黄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安宫牛黄散.md' + - 安脑牛黄片: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安脑牛黄片.md' + - 宣痹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宣痹汤.md' + - 庆余辟瘟丹: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庆余辟瘟丹.md' + - 强肝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强肝丸.md' + - 强肝糖浆: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强肝糖浆.md' + - 心梗饮: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心梗饮.md' + - 急肝退黄胶囊: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急肝退黄胶囊.md' + - 接骨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接骨丸.md' + - 推气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推气散.md' + - 杏仁滑石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杏仁滑石汤.md' + - 束毒金箍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束毒金箍散.md' + - 柴胡消痈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柴胡消痈汤.md' + - 柴胡解毒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柴胡解毒汤.md' + - 栀子仁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栀子仁汤.md' + - 栀子郁金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栀子郁金汤.md' + - 止液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止液汤.md' + - 水澄膏: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水澄膏.md' + - 沉香曲: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沉香曲.md' + - 消癌片: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消癌片.md' + - 消翳散(龙胆饮子):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消翳散(龙胆饮子).md' + - 清上饮: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清上饮.md' + - 清胆利湿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清胆利湿汤.md' + - 清胆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清胆汤.md' + - 清胆泻火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清胆泻火汤.md' + - 清胆行气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清胆行气汤.md' + - 温经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温经丸.md' + - 牛黄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牛黄散.md' + - 牛黄清宫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牛黄清宫丸.md' + - 牛黄膏: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牛黄膏.md' + - 牛黄降压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牛黄降压丸.md' + - 生地黄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生地黄汤.md' + - 生蒲黄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生蒲黄汤.md' + - 癫痫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癫痫散.md' + - 白芷散(郁金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白芷散(郁金散).md' + - 白金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白金丸.md' + - 碧云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碧云散.md' + - 神仙一块气: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神仙一块气.md' + - 肝泰冲剂: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肝泰冲剂.md' + - 肝胃百合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肝胃百合汤.md' + - 脉络通: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脉络通.md' + - 至圣保命丹: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至圣保命丹.md' + - 舒肝和胃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舒肝和胃丸.md' + - 荡痰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荡痰汤.md' + - 补脑方: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补脑方.md' + - 解毒活血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解毒活血汤.md' + - 解毒雄黄圆: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解毒雄黄圆.md' + - 通乳散结汤: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通乳散结汤.md' + - 通天再造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通天再造散.md' + - 通窍镇痛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通窍镇痛散.md' + - 醒脑降压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醒脑降压丸.md' + - 金屑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金屑丸.md' + - 金砂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金砂散.md' + - 铁桶膏: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铁桶膏.md' + - 阿伽陀药(时疫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阿伽陀药(时疫丸).md' + - 雄黄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雄黄丸.md' + - 雄黄解毒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雄黄解毒丸.md' + - 雷金散: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雷金散.md' + - 驻景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驻景丸.md' + - 黄金丸: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黄金丸.md' + - 龙脑饮子: '郁金/饮片/郁金生品/龙脑饮子.md' + - 郁金醋制: + - 宣郁通经汤: '郁金/饮片/郁金醋制/宣郁通经汤.md' + - 引气归血汤: '郁金/饮片/郁金醋制/引气归血汤.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