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KiB
撞气阿魏散
出处
《局方》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消积滞集香丸
出处
《兰室秘藏》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广荗(莪术) 30克
- 青皮 30克
- 陈皮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益智 30克
- 川楝子 30克
- 茴香 30克
- 巴豆 15克
- 粳米 15克(炒焦)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伤生冷硬物不消
积块丸
出处
《兰台轨范》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煨) 60克
- 莪术(醋煨) 60克
- 蛇含石(烧研) 60克
- 自然铜(烧研) 60克
- 雄黄 3.6克
- 蜈蚣 3.6克(焙研)
- 木香 4.5克
- 铁花粉(粳米醋炒) 3克
- 辰砂 2.4克
- 沉香 2.4克
- 冰片 1.5克
- 芦荟 12克
- 阿魏 12克
- 天竺兰 12克
- 全蝎(焙干) 12克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又丸方
出处
《慎斋遗书》
药物组成
- 白牵牛 120克
- 槟榔 30克
- 三棱 5枚
- 莪术 15克
- 茵陈 15克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气滞血瘀诸积
消疳退热饮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山楂(去子)
- 乌药
- 灯心
- 竹茹
- 槟榔尖
- 使君子(去壳)
- 芜荑仁
- 淮木通
- 黑牵牛
- 大黄
- 柴胡
- 莪术(煨)
- 枳壳(去穰)
- 黄芩
- 甜葶苈 适量
内消丸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青皮
- 陈皮
- 三棱(煨)
- 莪术(煨)
- 神曲(炒)
- 麦芽
- 香附(炒) 等分
十仙夺命丹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木香(等分)
- 沉香(等分)
- 丁香(等分)
- 没药(等分)
- 川芎(等分)
- 皂角(等分)
- 苦葶苈(等分)
- 巴豆(去壳,捶去油)(等分)
功能与主治
破血攻积,开窍醒神
指迷七气汤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青皮(去穰)
- 陈皮
- 三棱(醋炒)
- 莪术(醋炒)
- 香附
- 益智仁
- 藿香
- 官桂
- 桔厦
- 大黄
- 槟榔
- 甘草 适量
破郁丹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香附(醋煮) 120克
- 栀子仁(炒) 120克
- 黄连(姜汁炒) 60克
- 枳实(麸炒) 30克
- 槟榔 60克
- 莪术(煨) 30克
- 青皮(去穰) 30克
- 苏子 30克
- 瓜蒌仁 30克
化坚汤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白术(去芦) 6克
- 白茯苓(去皮) 9克
- 当归 9克
- 川芎 4.5克
- 香附(炒) 6克
- 山楂 6克
- 枳实 3克
- 陈皮 6克
- 半夏(姜炒) 6克
- 桃仁(去皮尖) 10粒
- 红花 2.4克
- 莪术(煨) 3克
- 甘草 2.4克
安息香丸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咽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
万病遇仙丹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 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芽皂角(去弦、子) 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 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黄连磨积丸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 黄连 30克
- 栀子(炒去秀) 15克
- 青皮(去穰) 15克
- 川芎 15克
- 苍术(米酒浸七日) 15克
- 桃仁(去皮存尖) 15克
- 白芥子(酒浸炒) 15克
- 香附子(童便浸炒) 30克
- 莪术(酒浸炒) 30克
- 山楂肉 30克
- 莱菔子(炒研) 30克
- 白术 30克
- 三棱 45克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
磨积锭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 白术(陈土炒) 60克
- 陈皮 60克
- 厚朴(姜炒) 30克
- 槟榔 30克
- 枳实(麸炒) 30克
- 三棱(醋炒) 45克
- 莪术(醋炒) 45克
- 甘草 30克
- 使君子(去核净) 51克
- 半夏曲 30克
- 山楂(去核) 60克
- 神曲 60克
- 真阿魏 30克
- 黑牵牛(头末半生半炒) 30克
- 巴豆霜 适量
- 木香 9克
- 硇砂(去除砂土) 3克
- 苍术(麸炒) 30克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一切积滞
香橘饼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 陈皮(去白) 120克
- 青皮(去穰麸炒) 120克
- 厚朴(姜制) 120克
- 青木香 120克
- 山楂肉(去核净) 120克
- 神曲(炒) 120克
- 麦芽(炒) 120克
- 白术(炒) 120克
- 三棱(醋炒) 60克
- 莪术(醋炒) 60克
- 香附(炒) 60克
- 砂仁(炒) 60克
- 甘草(炙) 60克
- 人参 60克
- 木香(不见火) 15克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
红丸子
出处
《医考帮》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煮) 150克
- 蓬莪术(醋煮) 150克
- 陈皮(去白) 150克
- 青皮(麸炒) 150克
- 干姜(炮)
- 胡椒 适量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槟榔丸
出处
《医学正传》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 15克
- 莪术(醋炒) 15克
- 槟榔 30克
- 枳实(麸炒黄色) 15克
- 陈皮(去白) 15克
- 芜荑 7.5克
- 雷丸 15克
- 鹤虱(略炒) 9克
- 千漆(炒无烟) 15克
- 木香(不见火) 9克
- 良姜(陈壁土炒) 6克
- 砂仁(去壳) 3克
- 麦蘖面(炒) 15克
- 胡黄连(炒) 9克
- 甘草(炙) 9克
- 神麯(炒黄色) 15克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香蟾丸
出处
《医学正传》
药物组成
- 三棱(醋浸炒) 15克
- 蓬莪术(醋浸炒) 15克
- 青皮(去白) 15克
- 神麯(炒) 15克
- 麦蘖麯(炒) 15克
- 草龙胆(酒漫炒) 15克
- 槟榔 15克
- 木香 6克
- 川栋子(去核酒煮) 15克
- 使君子(去壳) 15克
- 胡黄连 12克
- 川黄连 12克
- 陈皮 15克
- 白术 60克
- 干蟾 5个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消疳理脾汤
出处
《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
- 芜荑(适量)
- 三棱(适量)
- 莪术(适量)
- 炒青皮(适量)
- 陈皮(适量)
- 芦荟(适量)
- 槟榔(适量)
- 使君子肉(适量)
- 甘草(适量)
- 川黄连(适量)
- 胡黄连(适量)
- 炒麦芽(适量)
- 炒神曲(适量)
功能与主治
消积理脾。治小儿疳积
香棱丸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枳壳(麸炒) 等分
- 三棱(酒浸一夕) 等分
- 莪术(细锉,每一两用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待巴豆黄色,去巴豆不用) 等分
- 青皮(炙) 等分
- 川楝子肉 等分
- 茴香(炒) 等分
助气丸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青皮(等分)
- 白术(等分)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枳壳(等分)
- 槟榔(等分)
- 木香(等分)
- 陈皮(等分)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痞。治妇人胸膈痞闷
乌药散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大七气汤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三棱(煨切)
- 莪术(煨切)
- 青皮(去穰)
- 陈皮(去白)
- 木香
- 藿香
- 益智仁
- 桔梗
- 肉桂
- 甘草(炙) 各15克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
秘方万应丸
出处
《证治准绳》
药物组成
- 槟榔
- 雷丸
- 芜荑
- 鹤虱
- 使君子
- 干漆
- 三棱
- 莪术
- 木香
- 陈皮
- 橘红
- 砂仁
- 高良姜
- 神曲
- 胡黄连
- 麦芽
- 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作用较强,用于肠中虫积,食结,腹痛胀满,痞块积聚及小儿虫疳
开胸顺气丸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药物组成
- 槟榔 300g
- 炒牵牛子 400g
- 陈皮 100g
- 木香 75g
- 姜厚朴 100g
- 醋三棱 100g
- 醋莪术 100g
- 猪牙皂 50g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琥珀丸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药物组成
- 琥珀 30克
- 白芍药 30克
- 川乌 30克
- 川牛膝 30克
- 鳖甲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当归 30克
- 厚朴 30克
- 木香 15克
- 泽兰叶 15克
- 官桂 15克
- 麝香 1.5克
功能与主治
治妇人血瘕,腹中有块攻刺,小腹痛
胃柿石方
出处
录自《中医方剂手册新编》
药物组成
- 苍术 厚朴 陈皮 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枳实 三棱 莪术 鸡内金 焦山楂 炒麦芽 焦神曲各9g
- 甘草3g
功能与主治
健脾和胃,化瘀消积
五瘕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8g
- 莪术(醋煮)8g
- 当归8g
- 赤芍8g
- 延胡索(醋炒)8g
- 槟榔8g
- 陈皮8g
- 青皮8g
- 枳壳(麸炒)8g
- 枳实(麸炒)12g
- 五灵脂(醋炒)8g
- 山楂8g
- 干漆(炭)8g
- 干姜8g
- 木香8g
- 吴茱萸(甘草炙)4g
- 使君子(去壳)6g
- 雷丸8g
- 牵牛子(炒)32g
- 莱菔子(炒)16g
- 牛膝12g
- 六神曲(麸炒)16g
- 红曲32g
- 大黄336g
- 硇砂(醋制)1.2g
- 芒硝16g
- 大腹皮13.5g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用于各种积聚,痞块胸膈满闷,两胁攻心作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
小儿消积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儿童清热导滞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 鸡内金(醋制)120g
- 莪术(醋制)90g
- 厚朴(姜制)90g
- 枳实90g
- 山楂(焦)60g
- 青皮(醋制)90g
- 半夏(制)60g
- 六神曲(焦)60g
- 麦芽(焦)60g
- 槟榔(焦)120g
- 榧子90g
- 使君子(仁)120g
- 胡黄连60g
- 苦楝子90g
- 知母120g
- 青蒿60g
- 黄芩(酒制)120g
- 薄荷60g
- 钩藤90g
- 车前子(盐制)120g
功能与主治
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燥烦口渴,不思饮食。
加味烂积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大黄80g
- 牵牛子(炒)60g
- 陈皮60g
- 木香40g
- 川木香80g
- 香附(醋炙)60g
- 莱菔子(炒)60g
- 山楂(炒)80g
- 槟榔80g
- 芜荑40g
- 阿魏60g
- 三棱80g
- 莪术80g
- 白术80g
- 当归80g
- 吴茱萸(炒)30g
- 厚朴(姜汁炙)40g
- 法半夏40g
- 砂仁40g
- 草果(姜汁炙)40g
- 甘草40g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用于饮食积聚,胸满痞闷,腹胀坚结,消化不良。
三棱煎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药物组成
- 莪术(醋浸炒)90g
- 三棱90g
- 青皮(去白)30g
- 半夏30g
- 麦芽(炒)30g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红圆子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 京三棱(浸软切片,2400g)
- 蓬莪术(2400g)
- 青橘皮(2400g)
- 陈皮(去白,2400g)
- 乾姜(炮,1440g)
- 胡椒(1440g)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积,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治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
大思食丸
出处
《百一》卷二引张承祖
药物组成
- 乌梅(去仁不去核,300g)
- 神曲(炒,300g)
- 苍术(120g)
- 麦糵(炒,450g)
- 干姜(炮,60g)
- 京三棱(60g)
- 陈皮(去白,60g)
- 蓬莪术(90g)
功能与主治
快气消食。治翻胃。
三棱散
出处
《普济方》卷三九三
药物组成
- 三棱(炮,1.5g)
- 莪术(炮,1.5g)
- 益智仁(去壳,1.5g)
- 甘草(炙,1.5g)
- 神曲(1.5g)
- 麦糵(1.5g)
- 橘红(1.5g)
功能与主治
疏脾土,消食化积。用于乳哺不节,过伤于脾,久则成疳,小儿积聚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