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docs/莪术/功效/莪术行气//莪术行气.md

25 KiB
Raw Blame History

《万氏女科》
# 开郁二陈汤 ## 出处
《万氏女科》 ## 药物组成
- 橘皮 6克
- 茯苓 12克
- 苍术 9克
- 香附 6克
- 川芎 6克
- 制半夏 6克
- 青皮 6克
- 莪术 6克
- 木香 6克
- 甘草 6克
- 槟榔 3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解郁,燥湿化痰

消瘿汤

出处

西安市中心医院方

药物组成

  • 昆布 16克
  • 海藻 16克
  • 黄药子 16克
  • 制南星 9克
  • 制半夏 9克
  • 槟榔 9克
  • 莪术 9克
  • 夏枯草 9克
  • 广木香 9克
  • 煅牡蛎 30克

功能与主治

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重剂排石汤

出处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药物组成

  • 三棱 15克
  • 莪术 15克
  • 赤芍 15克
  • 牛膝 15克
  • 白芷 15克
  • 枳壳 15克
  • 厚朴 15克
  • 车前子 15克
  • 穿山甲 9克
  • 皂角刺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桃仁 12克
  • 青皮 12克
  • 金钱草 30克
  • 薏苡仁 30克

功能与主治

破气破血,活血祛瘀


助气散

出处

《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青皮 15克
  • 陈皮 15克
  • 白术 15克
  • 枳壳 10克
  • 槟榔 10克
  • 木香 10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开郁。主治妇人胸膈痞闷(痞证)


香附牛膝茶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药物组成

  • 香附 15克
  • 莪术 10克
  • 牛膝 10克
  • 蒲黄 10克
  • 红衣 10克
  • 凤仙花 30克
  • 益母草 30克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气滞血瘀型)


活瘀理气汤

出处

《儿科证治简要》

药物组成

  • 桃仁 3枚捣碎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行滞理气


过期饮

出处

《济阴纲目》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白芍 10克
  • 熟地 10克
  • 香附 10克
  • 川芎 12克
  • 红花 3克
  • 莪术 9克
  • 木通 9克
  • 肉桂粉 1.5克(分两次冲服)
  • 炙甘草 3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通经。治经水过期不行


撞气阿魏散

出处

《局方》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乌鸡煎丸

出处

《局方》

药物组成

  • 乌雄鸡 1只
  • 人参 15克
  • 白术 15克
  • 石床 15克
  • 丹皮 15克
  • 黄芪 15克
  • 乌药 15克
  • 草果 15克
  • 延胡索 15克
  • 地黄(熟干者,洗焙) 15克
  • 木香 15克
  • 琥珀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陈皮 15克
  • 红花 15克
  • 川乌(泡) 90克
  • 海桐皮 90克
  • 芍药(白者) 90克
  • 附子(泡去皮脐) 90克
  • 肉桂(去粗皮) 90克
  • 蓬莪术 90克
  • 苍术(米泔浸,切,焙) 45克

功能与主治

补虚化瘀,调经安胎。治妇人胎前产后诸般疾患


木香槟榔丸

出处

《儒门事亲》

药物组成

  • 木香 3克
  • 槟榔 3克
  • 青皮 3克
  • 陈皮 3克
  • 莪术 3克
  • 黄连 3克
  • 黄柏 9克
  • 大黄 9克
  • 炒香附 12克
  • 牵牛子 12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攻坚散

出处

《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药物组成

  • 夏枯草 30克
  • 元参 30克
  • 生牡蛎 30克
  • 昆布 15克
  • 姜半夏 12克
  • 海藻 12克
  • 青皮 9克
  • 陈皮 9克
  • 三棱 6克
  • 莪术 6克

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化痰散结,破瘀攻坚


三棱汤

出处

《慎斋遗书》

药物组成

  • 三棱 60克
  • 白术 30克
  • 归身 15克
  • 莪术 15克
  • 槟榔 9克
  • 木香 9克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十仙夺命丹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木香(等分)
  • 沉香(等分)
  • 丁香(等分)
  • 没药(等分)
  • 川芎(等分)
  • 皂角(等分)
  • 苦葶苈(等分)
  • 巴豆(去壳,捶去油)(等分)

功能与主治

破血攻积,开窍醒神


破郁丹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香附(醋煮)120克 栀子仁(炒)120克 黄连(姜汁炒)60克 枳实(麸炒)30克 槟榔60克 莪术(煨)30克 青皮(去穰)30克 苏子30克 瓜蒌仁30克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千金化铁丸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当归(酒洗)45克 白芍(酒炒)45克 川芎22.5克 怀生地(酒洗)45克 白术(去芦炒)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陈皮(去白)30克 青皮(去穰)22.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枳实(麸炒)22.5克 木香7.5克 香附(炒)30克 槟榔15克 萝卜子(炒)15克 三棱(醋炒)45克 红花15克 干漆(炒尽烟)15克 桃仁(去皮尖)15克 莪术(醋炒)45克 硇砂(为末磁器内煨过)15克 琥珀15克


加减胃苓汤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苍术 4.5克
  • 陈皮 4.5克
  • 厚朴(姜炒) 2.4克
  • 猪苓 6克
  • 泽泻 6克
  • 白术(去芦,炒) 4.5克
  • 白茯苓 9克
  • 藿香 9克
  • 半夏(姜炒) 6克
  • 大腹皮 9克
  • 山楂 6克
  • 萝卜子 9克
  • 三棱 3克
  • 莪术 3克
  • 青皮 3克
  • 甘草 2.4克

功能与主治

健脾祛湿,行气消积


阿魏丸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鳖甲醋炙15克
  • 三棱(醋浸炒)
  • 莪术(醋浸炒)
  • 香附子米泔浸各45克
  • 陈皮 30克
  • 真阿魏 15克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黑神散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棕皮灰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酒洗) 30克
  • 赤芍 30克
  • 白芍 30克
  • 生地黄 30克
  • 五灵脂 30克
  • 蒲黄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香附米(炒) 30克
  • 干姜(炮) 30克
  • 沉香 15克
  • 乳香 15克
  • 大黑豆 15克
  • 莪术 15克
  • 红花 15克

功能与主治

化瘀止血,温经止痛


清脏解毒汤

出处

《寿世保元》

药物组成

  • 黄连(适量)
  • 黄芩(适量)
  • 黄柏(适量)
  • 栀子(适量)
  • 大黄(适量)
  • 连翘(适量)
  • 滑石(适量)
  • 木通(适量)
  • 车前子(适量)
  • 海金沙(适量)
  • 枳实(适量)
  • 莪术(适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腑利湿


小理中丸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 红豆30克
  • 莪术30克
  • 缩砂仁30克
  • 草豆蔻60克
  • 青皮60克
  • 陈皮60克
  • 干姜60克
  • 京三棱60克
  • 肉桂60克
  • 良姜90克
  • 牵牛90克
  • 阿魏90克

功能与主治

温中健脾,行气降逆


安息香丸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椒红丸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药物组成

  • 沉香 30克
  • 莪术 30克
  • 诃黎勒 30克
  • 椒红 30克
  • 当归 30克
  • 附子 30克
  • 白术 30克
  • 麝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高良姜 15克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调气和血


升麻散坚汤

出处

《外科正宗》

药物组成

  • 升麻 1.5克
  • 莪术 1.5克
  • 甘草 1.5克
  • 三棱 1.5克
  • 陈皮 1.5克
  • 桔梗 1.5克
  • 黄连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葛根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芍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连翘 1.5克
  • 黄芩 1.5克
  • 当归 1.5克
  • 天花粉(有痰加) 适量

功能与主治

散结消肿。治瘰疬肿块坚硬


散肿溃坚汤

出处

《外科正宗》

药物组成

  • 黄芩 2.4克
  • 白芍 1.5克
  • 当归 1.5克
  • 龙胆草 1.5克
  • 桔梗 1.5克
  • 知母(酒炒) 1.5克
  • 黄柏(酒炒) 1.5克
  • 昆布 1.5克
  • 天花粉 1.5克
  • 连翘 1.5克
  • 葛根 1.5克
  • 炙甘草 1.5克
  • 黄连 0.9克
  • 三棱(酒拌炒) 0.9克
  • 莪术 0.9克
  • 柴胡 1.2克
  • 升麻 0.9克

功能与主治

消肿溃坚。治瘰疬马刀疮


万病遇仙丹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 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芽皂角(去弦、子) 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 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黄连磨积丸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黄连30克(吴茱萸同炒15克 益智仁同炒15克) 栀子(炒去秀)15克 青皮(去穰)15克 川芎15克 苍术(米酒浸七日)15克 桃仁(去皮存尖)15克 白芥子(酒浸炒)15克 香附子(童便浸炒)30克 莪术(酒浸炒)30克 山楂肉30克 莱菔子(炒研)30克 白术30克 三棱(用西安者佳)45克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用之如神


香橘饼

出处

《医便》

药物组成

陈皮(去白)120克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厚朴(姜制)120克 青木香120克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神曲(炒)120克 麦芽(炒)120克 白术(炒)120克 三棱(醋炒)60克 莪术(醋炒)60克 香附(炒)60克 砂仁(炒)60克 甘草(炙)60克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木香(不见火)15克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并宜服之


导气丸

出处

《医考帮》

药物组成

  • 青皮(水蛭炒,适量)
  • 莪术(虻虫炒,适量)
  • 三棱(于漆炒,适量)
  • 槟榔(斑描炒,适量)
  • 吴茱萸(牵牛炒,适量)
  • 干姜(硇砂炒,适量)
  • 胡椒(茴香炒,适量)
  • 附子(盐炒,适量)
  • 赤芍药(川椒炒,适量)
  • 石菖蒲(桃仁炒,适量)

功能与主治

诸腹胀大,痞塞不通,大便虚秘。(破血逐瘀,行气消胀)


红丸子

出处

《医考帮》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煮)150克 蓬莪术(醋煮)150克 陈皮(去白)150克 青皮(麸炒)150克 干姜(炮) 胡椒 适量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正脾散

##出处##
《医学正传》

##药物组成##

  • 蓬莪术(炮) 等分
  • 香附子(童便浸) 等分
  • 茴香 等分
  • 甘草(炙) 等分
  • 陈皮 等分

##功能与主治##
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等病。


木香槟榔丸

出处

《儒门事亲》

药物组成

  • 木香 3克
  • 槟榔 3克
  • 青皮 3克
  • 陈皮 3克
  • 莪术 3克
  • 黄连 3克
  • 黄柏 9克
  • 大黄 9克
  • 炒香附 12克
  • 牵牛子 12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异香散

出处

《医学正传》

药物组成

蓬莪术(煨)3克 益智仁3克 甘草3克 京三棱3克 青皮1.5克 陈皮1.5克 厚朴(姜制)0.9克 石莲肉0.9克

功能与主治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腹胁疗痛


香蟾丸

出处

《医学正传》

药物组成

三棱(醋浸炒)15克 蓬莪术(醋浸炒)15克 青皮(去白)15克 神麯(炒)15克 麦蘖麯(炒)15克 草龙胆(酒漫炒)15克 槟榔15克 木香6克 川栋子(去核酒煮)15克 使君子(去壳)15克 胡黄连12克 川黄连12克 陈皮15克 白术60克 干蟾5个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十全育真汤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药物组成

  • 野台党参 12克
  • 生黄芪 12克
  • 生山药 12克
  • 知母 12克
  • 玄参 12克
  • 生龙骨(捣细) 12克
  • 生牡蛎(捣细) 12克
  • 丹参 6克
  • 三棱 4.5克
  • 莪术 4.5克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脱,化瘀滋阴


消瘰丸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药物组成

  • 牡蛎(煅) 300克
  • 生黄芪 120克
  • 三棱 60克
  • 莪术 60克
  • 朱血竭 30克
  • 生明乳香 30克
  • 生明没药 30克
  • 龙胆草 60克
  • 玄参 90克
  • 浙贝母 60克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消痰软坚


理冲汤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功能与主治

益气血,滋阴化瘀


健运汤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18克
  • 野台党参 9克
  • 当归 9克
  • 寸麦冬 9克
  • 知母 9克
  • 生明乳香 9克
  • 生明没药 9克
  • 莪术 3克
  • 三棱 3克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


理中汤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9克
  • 党参 6克
  • 于白术 6克
  • 生山药 15克
  • 天花粉 12克
  • 知母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生鸡内金 9克

功能与主治

治疗妇女经闭不行,结为症瘕(活血化瘀,行气,调经散结)


当归散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鳖甲(适量)
  • 吴茱萸(适量)
  • 桃仁(适量)
  • 赤芍(适量)
  • 肉桂(适量)
  • 槟榔(适量)
  • 青皮(适量)
  • 木香(适量)
  • 大黄(适量)
  • 蓬莪术(适量)

功能与主治

温经破气,活血行瘀


助气丸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青皮(等分)
  • 白术(等分)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枳壳(等分)
  • 槟榔(等分)
  • 木香(等分)
  • 陈皮(等分)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痞。治妇人胸膈痞闷


乌药散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大七气汤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药物组成

  • 三棱(煨切)
  • 莪术(煨切)
  • 青皮(去穰)
  • 陈皮(去白)
  • 木香
  • 藿香
  • 益智仁
  • 桔梗
  • 肉桂
  • 甘草(炙)
  • 各15克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宜大七气汤


瑞金散

出处

《证治准绳》

药物组成

  • 延胡索3克
  • 丹皮3克
  • 红花3克
  • 赤芍6克
  • 片姜黄9克
  • 莪术6克
  • 川芎6克
  • 当归6克
  • 官桂1.5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气


木香饼子

出处

《中藏经》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皮 60克
  • 益智仁 30克
  • 香附子(去粗皮炒) 120克
  • 甘草(炒) 60克
  • 缩砂仁(面裹煨,面熟为度) 30克
  • 蓬莪术(炮) 60克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开胸顺气丸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药物组成

  • 槟榔300g
  • 炒牵牛子400g
  • 陈皮100g
  • 木香75g
  • 姜厚朴100g
  • 醋三棱100g
  • 醋莪术100g
  • 猪牙皂50g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十味通经汤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药物组成

  • 桃仁12g
  • 红花10g
  • 熟地20g
  • 当归尾20g
  • 川芎18g
  • 赤芍12g
  • 三棱12g
  • 莪术12g
  • 水蛭6g
  • 黄芪24g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祛瘀通经


八物汤

出处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1986翁充辉编著

药物组成

  • 熟地15g
  • 当归12g
  • 川芎12g
  • 白芍15g
  • 三棱9g
  • 莪术9g
  • 桃仁12g
  • 红花9g
  • 水蛭6g(烤干研粉)

功能与主治

破瘀通络,调理气血


三棱煎丸

出处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中医数字图书馆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 莪术各60克
  • 芫花15克
  • 青皮45克

功能与主治

理气破血消癥


琥珀散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药物组成

  • 牡丹皮 30克
  • 赤芍药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荆三棱 30克
  • 刘寄奴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 30克
  • 乌药 30克
  • 官桂 30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化瘀


小七香丸

出处

方载和剂局方中

药物组成

  • 甘松2400克
  • 益智仁1800克
  • 香附子3600克
  • 丁香皮3600克
  • 甘草3600克
  • 蓬莪术600克
  • 缩砂仁600克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


五瘕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8g
  • 莪术(醋煮)8g
  • 当归8g
  • 赤芍8g
  • 延胡索(醋炒)8g
  • 槟榔8g
  • 陈皮8g
  • 青皮8g
  • 枳壳(麸炒)8g
  • 枳实(麸炒)12g
  • 五灵脂(醋炒)8g
  • 山楂8g
  • 干漆(炭)8g
  • 干姜8g
  • 木香8g
  • 吴茱萸(甘草炙)4g
  • 使君子(去壳)6g
  • 雷丸8g
  • 牵牛子(炒)32g
  • 莱菔子(炒)16g
  • 牛膝12g
  • 六神曲(麸炒)16g
  • 红曲32g
  • 大黄336g
  • 硇砂(醋制)1.2g
  • 芒硝16g
  • 大腹皮13.5g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


小儿消积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


和络舒肝胶囊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白术(炒)60g
  • 白芍80g
  • 三棱60g
  • 香附(制)100g
  • 莪术80g
  • 当归60g
  • 木瓜20g
  • 大黄20g
  • 红花40g
  • 鳖甲(炙)15g
  • 桃仁20g
  • 郁金20g
  • 茵陈60g
  • 海藻65g
  • 昆布80g
  • 玄参60g
  • 地黄100g
  • 熟地黄80g
  • 虎杖100g
  • 土鳖虫100g
  • 柴胡40g
  • 制何首乌100g
  • 凌霄花20g
  • 蜣螂20g
  • 五灵脂60g
  • 黑豆100g
  • 半边莲60g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


和络舒肝片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同和络舒肝胶囊)

功能与主治

(同和络舒肝胶囊)


开郁舒肝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五灵脂(醋制)100g
  • 莪术(醋制)100g
  • 香附(醋制)75g
  • 木香63g
  • 槟榔63g
  • 当归50g
  • 陈皮50g
  • 青皮(醋制)50g
  • 草果仁(炒)50g
  • 乌药50g
  • 枳壳(麸炒)50g
  • 甘草50g
  • 大黄50g
  • 肉桂50g
  • 郁金38g
  • 延胡索(醋制)38g
  • 砂仁25g

功能与主治

开郁舒肝,顺气止痛


琥珀利气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琥珀50g 牵牛子(炒)300g 槟榔50g 香附(醋制)200g 陈皮50g 莪术(醋制)50g 六神曲(麸炒)100g 山楂100g 大黄300g 木香50g 枳壳(麸炒)50g 青皮50g 黄连50g 黄柏150g 麦芽(炒)100g

功能与主治

平肝,利气,消食,通便。用于停食,停水,脘腹胀闷作痛,舌酸嘈杂,大便燥结。


调经化瘀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香附(醋制)1000g 艾叶(炭)20g 当归200g 地黄200g 川芎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红花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干漆(炭)100g

功能与主治

调经行血, 理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经血不调,行经腹痛或经闭不通。


#柴胡舒肝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茯苓 40克
  • 枳壳(炒) 20克
  • 豆蔻 16克
  • 白芍(酒炒) 20克
  • 甘草 20克
  • 香附(醋制) 30克
  • 陈皮 20克
  • 桔梗 20克
  • 厚朴(姜制) 20克
  • 山楂(炒) 20克
  • 防风 20克
  • 六神曲(炒) 20克
  • 柴胡 30克
  • 黄芩 20克
  • 薄荷(炒) 20克
  • 紫苏梗 30克
  • 木香 10克
  • 槟榔(炒) 30克
  • 三棱(醋制) 20克
  • 大黄(酒炒) 20克
  • 青皮(炒) 20克
  • 当归 20克
  • 姜半夏 30克
  • 乌药 20克
  • 莪术(制) 20克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开郁老寇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豆蔻40g 肉桂60g 丁香20g 山楂40g 当归30g 白术(麸炒)40g 大黄(酒制)40g 乌药30g 甘草20g 青皮30g 陈皮30g 莱菔子(炒)40g 木香20g 厚朴(姜制)40g 牵牛子(炒)60g 砂仁20g 莪术(醋制)40g 法半夏30g 三棱(醋制)40g 枳壳(麸炒)30g 槟榔40g 草果(炒)30g 川芎20g 六神曲(麸炒)40g

功能与主治

祛寒顺气, 消食化湿。用于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胸脘胀痛,呕吐泄泻,寒疝等。


舒气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大黄120g 青皮(醋炒)10g 槟榔220g 苍术(米泔水炒)10g 陈皮20g 香附(醋炒)120g 川芎10g 厚朴(姜制)20g 麦芽(炒)20g 莱菔子(炒)10g 山楂(炒)80g 枳实(麸炒)20g 三棱(醋炒)20g 六神曲(麸炒)40g 莪术(醋煮)20g 牵牛子(炒)240g 木香20g 枳壳(麸炒)20g 五灵脂(醋炒)120g

功能与主治

消气破滞, 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滯,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


三棱煎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药物组成

莪术(醋浸炒)90g 三棱90g 青皮(去白)30g 半夏30g 麦芽(炒)30g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神功散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药物组成

五灵脂(炒)30克 莪术15克 桂心15克 芸薹子(炒)15克

功能与主治

治血滞,胸腹作痛


十膈气散

出处

《御药院方》卷四

药物组成

  • 人参去芦头30克
  • 白茯苓去粗皮30克
  • 官桂去粗皮30克
  • 枳壳麸炒去瓤30克
  • 甘草锉炙30克
  • 神曲炒令黄30克
  • 麦芽炒黄30克
  • 诃黎勒皮煨去核30克
  • 吴白术30克
  • 陈橘皮去白30克
  • 干生姜30克
  • 荆三棱煨锉30克
  • 蓬莪术煨锉30克
  •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5克
  • 槟榔煨锉15克
  • 木香15克

功能与主治

主治10般膈气。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上喘痰嗽岁月渐深心胸噎塞渐致羸瘦。益气健脾行气开膈温中散寒消食化痰


红圆子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 京三棱浸软切片2400克
  • 蓬莪术2400克
  • 青橘皮2400克
  • 陈皮去白2400克
  • 乾姜1440克
  • 胡椒1440克

功能与主治

治丈夫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及小儿食积,骨瘦面黄,肚胀气急,不嗜饮食,渐成脾劳,不拘老少,并宜服之。(行气消积,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


大思食丸

出处

《百一》卷二引张承祖

药物组成

  • 乌梅去仁不去核300克
  • 神曲300克
  • 苍术120克
  • 麦糵450克
  • 干姜60克
  • 京三棱60克
  • 陈皮去白60克
  • 蓬莪术90克

功能与主治

快气消食。治翻胃


清热调血汤

出处

《古今医鉴》卷十一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白芍药(适量)
  • 生地黄(适量)
  • 黄连(适量)
  • 香附(适量)
  • 桃仁(适量)
  • 红花(适量)
  • 玄胡索(适量)
  • 牡丹皮(适量)
  • 蓬莪术(适量)

功能与主治

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