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KiB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 红参须
- 炙地鳖虫
- 炮山甲
- 参三七
- 片姜黄
- 广郁金
- 鸡内金
(各60克)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丹参合剂
出处
《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期
药物组成
- 丹参
- 当归
- 桃仁
- 郁金
- 金银花
- 香附
- 陈皮
- 败酱草
- 茵陈
- 甘草
- 大枣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红豆丸
出处
《瑞竹堂方》
药物组成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活血通脉片
出处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药物组成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出处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方
药物组成
- 柴胡
- 当归
- 郁金(或用三棱)
- 橘核
- 山慈姑
- 香附
- 漏芦
- 夏枯草
- 茜草
- 赤芍
- 青皮
- 丝瓜络
- 甘草
(柴胡、当归各6-9克,郁金(或用三棱)、橘核、山慈姑、香附、漏芦各9-12克,夏枯草、茜草各12-15克,赤芍15克,青皮、丝瓜络各6克,甘草3克)
功能与主治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通络排石汤
出处
刘炳凡经验方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30克
- 六一散 15克(包)
- 火硝 4.5克(分兑)
- 桃胶 30克
- 白芍 12克
- 八月札 12克
- 当归 9克
- 郁金 5克
- 鸡内金 3克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柴胡消痈汤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药物组成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解毒活血汤
出处
天津259医院方
药物组成
- 首乌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鸡血藤 24克
- 泽兰 24克
- 金银花 24克
- 玄胡 12克
- 郁金 12克
- 乳香 6克
- 没药 6克
- 血竭 6克
- 丹参 21克
- 元参 21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血瘀毒热证。
肝胃百合汤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度衡方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百合 15克
- 丹参 15克
- 乌药 10克
- 川楝子 10克
- 郁金 10克
功能与主治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增损启膈散
出处
经验方
药物组成
- 川贝母 9克
- 郁金 9克
- 当归 9克
- 桃仁 9克
- 沙参 9克
- 蜣螂虫 9克
- 急性子 9克
- 昆布 9克
- 丹参 12克
- 海藻 12克
- 红花 6克
功能与主治
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荷叶郁金粥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荷叶 20克
- 山楂干 30克
- 粳米 100克
- 冰糖 5克
功能与主治
降压,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
宣郁通经汤
出处
《傅青主女科》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
引气归血汤
出处
《傅青主女科》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白术(土炒) 9克
- 甘草 3克
- 黑芥穗 9克
- 丹皮 9克
- 姜炭 1.5克
- 香附(酒炒) 1.5克
- 麦冬(去心) 9克
- 郁金(醋炒) 3克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血,引血归经。
心梗饮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碧云散
出处
《兰室秘藏》
药物组成
- 细辛 3克
- 郁金 3克
- 芒硝 3克
- 蔓荆子 3.6克
- 川芎 3.6克
- 石膏 3.9克
- 青黛 4.5克
- 薄荷叶 6克
- 红豆 1枚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白芷散(郁金散)
出处
《兰室秘藏》
药物组成
- 郁金 3克
- 香白芷 6克
- 石膏 6克
- 薄荷叶 9克
- 芒硝 9克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驻景丸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药物组成
- 当归 12克
- 楮实子 12克
- 菟丝子 12克
- 茺蔚子 12克
- 苍术 12克
- 白术 12克
- 枸杞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生地 15克
- 鸡内金 10克
- 郁金 12克
- 丹参 12克
- 牛膝 12克
- 山楂 12克
- 昆布 12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软坚散结。
生蒲黄汤
出处
《眼科六经法要》
药物组成
- 生蒲黄 24克
- 旱莲草 24克
- 丹皮 12克
- 生地 12克
- 荆芥炭 12克
- 川芎 6克
- 丹参 15克
- 郁金 15克
功能与主治
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琥珀散
出处
《医考帮》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推气散
出处
《医学心悟》
药物组成
- 枳壳 3克
- 郁金 3克
- 桂心 1.5克
- 甘草(炙) 1.5克
- 桔梗 2.4克
- 陈皮 2.4克
- 生姜 2片
- 大枣 2枚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治右胁痛。
九气拈痛丸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消癌片
出处
《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药物组成
- 红升丹 300克
- 琥珀 300克
- 山药 300克
- 白及 300克
- 三七 620克
- 牛黄 180克
- 黄连 150克
- 黄芩 150克
- 黄柏 150克
- 陈皮 60克
- 贝母 60克
- 郁金 60克
- 蕲蛇 60克
- 犀角 90克
- 桑椹 90克
- 金银花 90克
- 黄芪 90克
- 甘草 90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补脑方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药物组成
- 黄精 30克
- 玉竹 30克
- 决明子 20克
- 川芎 20克
- 葛根 15克
- 白芷 9克
- 郁金 12克
- 全蝎 3克
- 细辛 3克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治疗紧张性头痛。
冠心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
通窍镇痛散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
温经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功能与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
妇科养坤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 熟地黄 119克
- 甘草 80克
- 地黄 119克
- 川芎(酒制) 60克
- 当归(酒蒸) 119克
- 延胡索(酒醋制) 60克
- 黄芩(酒制) 119克
- 郁金 60克
- 木香 119克
- 杜仲(盐制) 80克
- 香附(酒醋制) 80克
- 白芍(酒炒) 80克
- 蔓荆子(酒蒸) 119克
- 砂仁 60克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
复方紫参冲剂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 石见穿 250克
- 丹参 250克
- 鸡血藤 250克
- 当归 150克
- 香附 150克
- 郁金 150克
- 红花 100克
- 鳖甲 150克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接骨丸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
- 甜瓜子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地龙(广地龙) 100克
- 桂枝(炒)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骨碎补 100克
- 续断 100克
- 自然铜(煅醋淬) 100克
- 马钱子粉 100克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乳香散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药物组成
- 防风 1.5克
- 荆芥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芷 1.5克
- 细辛 1.5克
- 藁本 1.5克
- 羌活 1.5克
- 白菊花 1.5克
- 石菖蒲 1.5克
- 天麻 1.5克
- 蔓荆子 1.5克
- 瓜蒂 1.5克
- 赤小豆 1.5克
- 汉防风 1.5克
- 菟丝子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自然铜(制)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石膏(煅) 1.5克
- 乳香 1.5克
- 没药 1.5克
- 雄黄 1.5克
- 蛇蜕(炒焦) 1.5克
- 蝉蜕(炒焦) 1.5克
- 穿山甲(烧) 1.5克
- 鸡子蜕 1.5克
- 薄荷 1.5克
- 麝香 0.15克
- 片脑 0.15克
功能与主治
通窍明目,解毒消肿。治内外障眼、翳膜遮睛、倒睫拳毛
上清散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药物组成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清肝经湿热方
出处
(未标注出处)
药物组成
- 茵陈25克
- 郁金
- 稀莶草
- 钩藤
- 寒水石
- 当归
- 丹参
- 枸杞子
- 五味子
- 旱莲草(各10克)
- 焦山楂12克
- 青黛5克(包煎)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后期或迁延性慢性肝炎。症见胁痛,时烦易怒,头晕等。
震伏丸
出处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药物组成
- 郁金
- 乳香(去油)
- 没药(去油)
- 五灵脂
- 当归
- 延胡索
- 赤芍
- 远志
- 石菖蒲
- 茯神
- 牡蛎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豨莶至阴汤
出处
《千家妙方》
药物组成
- 制豨莶草50克
- 干地黄15克
- 盐知母20克
- 当归15克
- 枸杞子15克
- 炒赤芍29克
- 龟板10克
- 牛膝10克
- 甘菊花15克
- 郁金15克
- 丹参15克
- 黄柏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