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s(index): 更新网站介绍和内容概述

- 修改网站名称为"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库"
- 更新网站内容概述,聚焦于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
- 移除个人色彩,改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爱好者构建
- 添加制剂名称、组成、饮片类型、功效主治等具体内容
- 删除建站初衷和个人学习笔记部分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sairate 2025-04-25 15:15:48 +08:00
parent 993875bcc8
commit a260351fbe
101 changed files with 12303 additions and 651 deletions

View File

@ -1,21 +1,15 @@
# 介绍
欢迎来到 **紫菱的中药笔记** 🌿
这是一个由中医爱好者 **紫菱** 构建的中药知识文档站点,基于 MkDocs Material 构建,旨在以现代化的方式整理和分享中药相关的学习资料与研究成果
欢迎来到 **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库** 🌿
这是一个由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爱好者** 构建的含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的文档站点基于MkDocs Material构建旨在将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文献资料整理和转化成数字信息方便快速查询的同时便于分享和传播可为广西道地药材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 网站内容
本网站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本网站系统梳理了广西莪术与桂郁金成方制剂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 🌱 中药材的来源与鉴别
-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 💡 常用配伍与临床应用
- 📚 古籍出处与现代研究摘要
- 💬 个人学习笔记与心得体会
## 🎯 建站初衷
紫菱希望通过构建这个网站,既记录自己的中医学习过程,也为同样热爱中药文化的朋友们提供一份清晰、实用、结构化的参考资料。
- 🌱 制剂名称与组成
- 💡 饮片类型与功效主治
- 📚 制剂出处
## ⚙️ 技术架构
@ -25,4 +19,4 @@
- 支持全文搜索、响应式设计、KaTeX 数学渲染等功能
- 可轻松本地部署或在线浏览
---
---

Binary file not shown.

Before

Width:  |  Height:  |  Size: 1.6 MiB

View File

@ -1,31 +0,0 @@
# 广郁金说明书
## 名称
广郁金
## 图片
<img src="https://tcm.sairate.top/%E4%B8%AD%E8%8D%AF/%E5%9B%BE%E7%89%87/%E5%B9%BF%E9%83%81%E9%87%91.png" width="300" height="300" />
##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郁金或绿郁金的干燥块根。
##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团块,外表黄棕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芳香气,味微苦辛。
## 功能与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止痛,清心开窍。
## 主治病症
用于胸腹胀痛、月经不调、癫痫痰厥、心腹热痛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 禁忌
气虚无滞者慎用,孕妇慎用。
##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 附注说明
本品为中医常用药材,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或超量服用。

106
docs/拆解脚本.py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106 @@
import os
import re
def parse_markdown(content: str, filename: str):
sections = content.strip().split('---')
formulas = []
for section in sections:
formula = {
'source_file': filename
}
# 名称
name_match = re.search(r'# (.+)', section)
if name_match:
formula['name'] = name_match.group(1).strip()
# 出处
source_match = re.search(r'## 出处\s+(.+)', section)
if source_match:
formula['source'] = source_match.group(1).strip()
# 药物组成
ingredients = []
ingredients_section = re.search(r'## 药物组成\s+((?:- .+\n?)+)', section)
if ingredients_section:
for line in ingredients_section.group(1).strip().splitlines():
match = re.match(r'- (.+?)\s+(\d+克)', line.strip())
if match:
ingredients.append({
'name': match.group(1),
'amount': match.group(2)
})
formula['ingredients'] = ingredients
# 功能与主治
func_match = re.search(r'## 功能与主治\s+(.+)', section)
if func_match:
formula['function'] = func_match.group(1).strip()
if 'name' in formula:
formulas.append(formula)
return formulas
def formula_to_markdown(formula: dict) -> str:
lines = [
f"# {formula['name']}",
"",
"## 出处",
f"{formula.get('source', '')}",
"",
"## 药物组成",
]
for ing in formula.get('ingredients', []):
lines.append(f"- {ing['name']} {ing['amount']}")
lines += [
"",
"## 功能与主治",
f"{formula.get('function', '')}",
""
]
return '\n'.join(lines)
def sanitize_filename(name: str) -> str:
return re.sub(r'[\\/:*?"<>|]', '_', name)
def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input_dir: str, output_dir: str):
os.makedirs(output_dir, exist_ok=True)
file_list = []
for filename in os.listdir(input_dir):
if not filename.endswith('.md'):
continue
filepath = os.path.join(input_dir, filename)
with open(file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content = f.read()
formulas = parse_markdown(content, filename)
for formula in formulas:
name = sanitize_filename(formula['name'])
out_name = f"{name}.md"
ou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out_name)
with open(out_path, 'w', encoding='utf-8') as out_file:
out_file.write(formula_to_markdown(formula))
print(f"✅ 导出: {out_path}")
file_list.append(out_name)
# 保存所有生成的文件名
lis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file_list.txt')
with open(list_path, 'w', encoding='utf-8') as f:
for name in file_list:
f.write(name + '\n')
print(f"\n📄 已保存文件名列表到: {list_path}")
# 示例调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莪术/功效/莪术行气/总', './莪术/功效/莪术行气')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莪术/功效/莪术消积/总', './莪术/功效/莪术消积')
process_all_markdown_files('./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总', './莪术/功效/莪术活血化瘀')

View File

@ -0,0 +1,30 @@
import os
def save_file_list(root_dir, output_file, markdown=False):
lines = []
for dirpath, dirnames, filenames in os.walk(root_dir):
rel_path = os.path.relpath(dirpath, root_dir)
indent = ' ' * (rel_path.count(os.sep)) if rel_path != '.' else ''
if markdown:
if rel_path != '.':
lines.append(f"{indent}- {os.path.basename(dirpath)}/")
for filename in filenames:
file_path = os.path.join(rel_path, filename)
if markdown:
lines.append(f"{indent} - {filename}")
else:
lines.append(os.path.normpath(os.path.join(rel_path, filename)))
with open(output_file, 'w', encoding='utf-8') as f:
f.write('\n'.join(lines))
print(f"📁 文件目录已保存到: {output_file}")
# 示例调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输出纯文本
save_file_list('../docs', '目录.txt', markdown=False)

View File

@ -0,0 +1,730 @@
# 金刚活血酒
## 出处
张乐天十二秘方制药经验
## 药物组成
- 金刚莲 300克
- 甘草 300克
- 当归 250克
- 五加皮 250克
- 川芎 180克
- 紫草茸 180克
- 三棱 90克
- 莪术 90克
- 苏木 90克
- 枳壳 90克
- 音皮 90克
- 见血清 120克
- 红毛藤根 120克
- 桂枝 150克
- 大血藤 60克
- 白酒 30公斤
## 功能与主治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
# 逐瘀调经汤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桂成方
## 药物组成
- 当归 10克
- 赤芍 10克
- 五灵脂 10克包煎
- 三棱 10克
- 莪术 10克
- 益母草 15-30克
- 肉桂 3克后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化瘀止痛。用于血瘀性痛经、月经过多
---
# 赚气散
## 出处
《博济方》
## 药物组成
荆三棱150克 白术90克 蓬莪术150克 枳壳30克 木香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气调中,和脾胃。治气调中,和脾胃。治心胸痞闷,腹胁虚胀,饮食减少,气不宣通。伤寒两胁刺痛攻心
---
# 蓬莪散
## 出处
《博济方》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 30克
- 白僵蚕 30克
- 苏木 30克
- 没药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
---
# 撞气阿魏散
## 出处
《局方》
##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
# 黑神散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棕皮灰 30克
- 玄胡索 30克
- 当归(酒洗) 30克
- 赤芍 30克
- 白芍 30克
- 生地黄 30克
- 五灵脂 30克
- 蒲黄 30克
- 熟地黄 30克
- 香附米(炒) 30克
- 干姜(炮) 30克
- 沉香 15克
- 乳香 15克
- 大黑豆 15克
- 莪术 15克
- 红花 15克
## 功能与主治
化瘀止血,温经止痛
---
# 安息香丸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咽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
# 椒红丸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药物组成
- 沉香 30克
- 莪术 30克
- 诃黎勒 30克
- 椒红 30克
- 当归 30克
- 附子 30克
- 白术 30克
- 麝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肉豆蔻 15克
- 高良姜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调气和血。治妇人血气不调、脐腹冷痛。
---
# 狗皮膏
## 出处
《通行方》
## 药物组成
- 阿魏 90克
- 荜澄茄 30克
- 桃仁 15克
- 胡椒 9克
- 乳香 9克
- 没药 9克
- 三棱 9克
- 青皮 9克
- 莪术 9克
- 五灵脂 9克
- 血竭 6克
- 白信 1.8克
- 冰片 1.2克
- 麝香 0.6克
- 清凉膏药肉 960克
## 功能与主治
温散寒湿,活血消肿止痛
---
# 香橘饼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 陈皮(去白)120克
-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 厚朴(姜制)120克
- 青木香120克
-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 神曲(炒)120克
- 麦芽(炒)120克
- 白术(炒)120克
- 三棱(醋炒)60克
- 莪术(醋炒)60克
- 香附(炒)60克
- 砂仁(炒)60克
- 甘草(炙)60克
-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 木香(不见火)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并宜服之
---
# 槟榔丸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15克
- 莪术(醋炒)15克
- 槟榔30克
- 枳实(麸炒黄色)15克
- 陈皮(去白)15克
- 芜荑7.5克
- 雷丸15克
- 鹤虱(略炒)9克
- 千漆(炒无烟)15克
- 木香(不见火)9克
- 良姜(陈壁土炒)6克
- 砂仁(去壳)3克
- 麦蘖面(炒)15克
- 胡黄连(炒)9克
- 甘草(炙)9克
- 神麯(炒黄色)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
# 异香散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蓬莪术(煨)3克
- 益智仁3克
- 甘草3克
- 京三棱3克
- 青皮1.5克
- 陈皮1.5克
- 厚朴(姜制)0.9克
- 石莲肉0.9克
## 功能与主治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腹胁疗痛
---
# 金铃泻肝汤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药物组成
- 川楝子(捣) 15克
- 生明乳香 12克
- 生明没药 12克
- 三棱 9克
- 莪术 9克
- 甘草 3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治胁下掀痛
---
# 健运汤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 18克
- 野台党参 9克
- 当归 9克
- 寸麦冬 9克
- 知母 9克
- 生明乳香 9克
- 生明没药 9克
- 莪术 3克
- 三棱 3克
##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治气虚腿疼、臂疼
---
# 木香饼子
## 出处
《中藏经》
##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皮 60克
- 益智仁 30克
- 香附子(去粗皮炒) 120克
- 甘草(炒) 60克
- 缩砂仁(面裹煨,面熟为度) 30克
- 蓬莪术(炮) 60克
## 功能与主治
(原文未明确,需补充)
---
# 开胸顺气丸
##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药物组成
- 槟榔300g
- 炒牵牛子400g
- 陈皮100g
- 木香75g
- 姜厚朴100g
- 醋三棱100g
- 醋莪术100g
- 猪牙皂50g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愈痛散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药物组成
- 五灵脂
- 玄胡索
- 蓬莪术
- 良姜
- 当归
-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温中祛寒、活血止痛
---
# 小七香丸
## 出处
方载和剂局方中
## 药物组成
- 甘松2400克
- 益智仁1800克
- 香附子3600克
- 丁香皮3600克
- 甘草3600克
- 蓬莪术600克
- 缩砂仁600克
## 功能与主治
治郁怒忧思,或因闪肭颠仆,一切气滞腰痛 理气活血止痛
---
# 小儿消积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
# 开郁舒肝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五灵脂(醋制)100g
- 莪术(醋制)100g
- 香附(醋制)75g
- 木香63g
- 槟榔63g
- 当归50g
- 陈皮50g
- 青皮(醋制)50g
- 草果仁(炒)50g
- 乌药50g
- 枳壳(麸炒)50g
- 甘草50g
- 大黄50g
- 肉桂50g
- 郁金38g
- 延胡索(醋制)38g
- 砂仁25g
## 功能与主治
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滯,胸胁胀满,腹痛,嗳气吞酸。
---
# 万灵筋骨膏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生川乌35g
- 生草乌35g
- 独活27g
- 羌活24g
- 麻黄27g
- 防风24g
- 当归51g
- 莪术35g
- 三棱35g
- 香附24g
- 土鳖虫24g
- 木鳖子35g
- 蓖麻子35g
- 大黄24g
- 五倍子24g
- 牵牛子24g
- 红大戟27g
- 芫花24g
- 甘遂24g
- 巴豆27g
- 猪牙皂27g
- 柳枝543g
- 肉桂120g
## 功能与主治
散风活, 舒筋定痛。用于风寒湿邪,伤于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木,行动艰难
---
# 通经甘露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当归120g
- 桃仁(去皮)120g
- 红花120g
- 牡丹皮120g
- 干漆(煅)120g
- 牛膝120g
- 三棱(麸炒)15g
- 莪术(醋炙)30g
- 大黄(酒炒)120g
- 肉桂(去粗皮)120g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经闭不通,小腹疼痛,或经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撇瘕积块。
---
# 柴胡舒肝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茯苓40g
- 枳壳20g
- 豆蔻16g
- 白芍酒炒20g
- 甘草20g
- 香附醋制30g
- 陈皮20g
- 桔梗20g
- 厚朴姜制20g
- 山楂20g
- 防风20g
- 六神曲20g
- 柴胡30g
- 黄芩20g
- 薄荷20g
- 紫苏梗30g
- 木香10g
- 槟榔30g
- 三棱醋制20g
- 大黄酒炒20g
- 青皮20g
- 当归20g
- 姜半夏30g
- 乌药20g
- 莪术20g
##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
# 舒气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大黄120g
- 青皮(醋炒)10g
- 槟榔220g
- 苍术(米泔水炒)10g
- 陈皮20g
- 香附(醋炒)120g
- 川芎10g
- 厚朴(姜制)20g
- 麦芽(炒)20g
- 莱菔子(炒)10g
- 山楂(炒)80g
- 枳实(麸炒)20g
- 三棱(醋炒)20g
- 六神曲(麸炒)40g
- 莪术(醋煮)20g
- 牵牛子(炒)240g
- 木香20g
- 枳壳(麸炒)20g
- 五灵脂(醋炒)120g
## 功能与主治
消气破滞,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滯,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
---
# 少林风湿跌打膏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生川乌16g
- 生草乌16g
- 乌药16g
- 白芨16g
- 白芷16g
- 白蔹16g
- 土鳖虫16g
- 木瓜16g
- 三棱16g
- 莪术16g
- 当归16g
- 赤芍16g
- 肉桂16g
- 大黄32g
- 连翘32g
- 血竭10g
- 乳香(炒)6g
- 没药(炒)6g
- 三七6g
- 儿茶6g
- 薄荷脑8g
- 水杨酸甲酯8g
- 冰片8g
- 麝香0.16g
## 功能与主治
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
# 神功散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药物组成
- 五灵脂(炒)30克
- 莪术15克
- 桂心15克
- 芸薹子(炒)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血滞,胸腹作痛
---
# 清热调血汤
## 出处
《古今医鉴》卷十一
## 药物组成
- 当归(适量)
- 川芎(适量)
- 白芍药(适量)
- 生地黄(适量)
- 黄连(适量)
- 香附(适量)
- 桃仁(适量)
- 红花(适量)
- 玄胡索(适量)
- 牡丹皮(适量)
- 蓬莪术(适量)
## 功能与主治
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821 @@
# 撞气阿魏散
## 出处
《局方》
## 药物组成
- 茴香(炒香) 30克
- 陈皮(去白) 30克
- 青皮 30克
- 川芎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蓬莪术(泡) 30克
- 甘草(泡) 30克
- 缩砂仁 15克
- 肉桂(去粗皮) 15克
- 生姜(盐腌炒黑) 120克
- 白芷(泡) 15克
- 胡椒 7.5克
- 阿魏(醋浸一宿,以麸为丸) 7.5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寒,化瘀止痛。治噎疾、心痛、冷气攻刺、胸腹胀痛
---
# 消积滞集香丸
## 出处
《兰室秘藏》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 30克
- 广荗(莪术) 30克
- 青皮 30克
- 陈皮 30克
- 丁香皮 30克
- 益智 30克
- 川楝子 30克
- 茴香 30克
- 巴豆 15克
- 粳米 15克炒焦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伤生冷硬物不消
---
# 积块丸
## 出处
《兰台轨范》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煨) 60克
- 莪术(醋煨) 60克
- 蛇含石(烧研) 60克
- 自然铜(烧研) 60克
- 雄黄 3.6克
- 蜈蚣 3.6克(焙研)
- 木香 4.5克
- 铁花粉(粳米醋炒) 3克
- 辰砂 2.4克
- 沉香 2.4克
- 冰片 1.5克
- 芦荟 12克
- 阿魏 12克
- 天竺兰 12克
- 全蝎(焙干) 12克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又丸方
## 出处
《慎斋遗书》
## 药物组成
- 白牵牛 120克
- 槟榔 30克
- 三棱 5枚
- 莪术 15克
- 茵陈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导滞。治气滞血瘀诸积
---
# 消疳退热饮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山楂(去子)
- 乌药
- 灯心
- 竹茹
- 槟榔尖
- 使君子(去壳)
- 芜荑仁
- 淮木通
- 黑牵牛
- 大黄
- 柴胡
- 莪术(煨)
- 枳壳(去穰)
- 黄芩
- 甜葶苈 适量
---
# 内消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青皮
- 陈皮
- 三棱(煨)
- 莪术(煨)
- 神曲(炒)
- 麦芽
- 香附(炒) 等分
---
# 十仙夺命丹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木香(等分)
- 沉香(等分)
- 丁香(等分)
- 没药(等分)
- 川芎(等分)
- 皂角(等分)
- 苦葶苈(等分)
- 巴豆(去壳,捶去油)(等分)
## 功能与主治
破血攻积,开窍醒神
---
# 指迷七气汤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青皮(去穰)
- 陈皮
- 三棱(醋炒)
- 莪术(醋炒)
- 香附
- 益智仁
- 藿香
- 官桂
- 桔厦
- 大黄
- 槟榔
- 甘草 适量
---
# 破郁丹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香附(醋煮) 120克
- 栀子仁(炒) 120克
- 黄连(姜汁炒) 60克
- 枳实(麸炒) 30克
- 槟榔 60克
- 莪术(煨) 30克
- 青皮(去穰) 30克
- 苏子 30克
- 瓜蒌仁 30克
---
# 化坚汤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白术(去芦) 6克
- 白茯苓(去皮) 9克
- 当归 9克
- 川芎 4.5克
- 香附(炒) 6克
- 山楂 6克
- 枳实 3克
- 陈皮 6克
- 半夏(姜炒) 6克
- 桃仁(去皮尖) 10粒
- 红花 2.4克
- 莪术(煨) 3克
- 甘草 2.4克
---
# 安息香丸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物组成
- 肉桂 75克
- 诃子 60克
- 阿魏 0.3克
- 茯苓 45克
- 当归 45克
- 干姜 45克
- 肉豆蔻 45克
- 川芎 45克
- 丁香 45克
- 缩砂仁 45克
- 五味子 45克
- 巴戟 45克
- 益智子 45克
- 白豆蔻 45克
- 硇砂 45克
- 槟榔 45克
- 荜澄茄 45克
- 芍药 45克
- 莪术 45克
- 三棱 45克
- 安息香 45克
- 香附 45克
- 茴香 45克
- 胡椒 30克
- 高良姜 30克
- 木香 30克
- 沉香 30克
- 乳香 30克
- 丁香 30克
##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咽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
---
# 万病遇仙丹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 黑牵牛 300克半生半炒取头末150克
- 大黄(酒浸,晒干) 120克
- 三棱 120克
- 莪术 120克
- 猪芽皂角(去弦、子) 120克
- 茵陈 120克
- 枳壳(去穰) 120克
- 槟榔 120克
- 木香 30克
## 功能与主治
攻积泻热。治湿热内伤血分
---
# 黄连磨积丸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 黄连 30克
- 栀子(炒去秀) 15克
- 青皮(去穰) 15克
- 川芎 15克
- 苍术(米酒浸七日) 15克
- 桃仁(去皮存尖) 15克
- 白芥子(酒浸炒) 15克
- 香附子(童便浸炒) 30克
- 莪术(酒浸炒) 30克
- 山楂肉 30克
- 莱菔子(炒研) 30克
- 白术 30克
- 三棱 4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
---
# 磨积锭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 白术(陈土炒) 60克
- 陈皮 60克
- 厚朴(姜炒) 30克
- 槟榔 30克
- 枳实(麸炒) 30克
- 三棱(醋炒) 45克
- 莪术(醋炒) 45克
- 甘草 30克
- 使君子(去核净) 51克
- 半夏曲 30克
- 山楂(去核) 60克
- 神曲 60克
- 真阿魏 30克
- 黑牵牛(头末半生半炒) 30克
- 巴豆霜 适量
- 木香 9克
- 硇砂(去除砂土) 3克
- 苍术(麸炒) 30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一切积滞
---
# 香橘饼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 陈皮(去白) 120克
- 青皮(去穰麸炒) 120克
- 厚朴(姜制) 120克
- 青木香 120克
- 山楂肉(去核净) 120克
- 神曲(炒) 120克
- 麦芽(炒) 120克
- 白术(炒) 120克
- 三棱(醋炒) 60克
- 莪术(醋炒) 60克
- 香附(炒) 60克
- 砂仁(炒) 60克
- 甘草(炙) 60克
- 人参 60克
- 木香(不见火)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
---
# 红丸子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醋煮) 150克
- 蓬莪术(醋煮) 150克
- 陈皮(去白) 150克
- 青皮(麸炒) 150克
- 干姜(炮)
- 胡椒 适量
##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
# 槟榔丸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 15克
- 莪术(醋炒) 15克
- 槟榔 30克
- 枳实(麸炒黄色) 15克
- 陈皮(去白) 15克
- 芜荑 7.5克
- 雷丸 15克
- 鹤虱(略炒) 9克
- 千漆(炒无烟) 15克
- 木香(不见火) 9克
- 良姜(陈壁土炒) 6克
- 砂仁(去壳) 3克
- 麦蘖面(炒) 15克
- 胡黄连(炒) 9克
- 甘草(炙) 9克
- 神麯(炒黄色)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
# 香蟾丸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浸炒) 15克
- 蓬莪术(醋浸炒) 15克
- 青皮(去白) 15克
- 神麯(炒) 15克
- 麦蘖麯(炒) 15克
- 草龙胆(酒漫炒) 15克
- 槟榔 15克
- 木香 6克
- 川栋子(去核酒煮) 15克
- 使君子(去壳) 15克
- 胡黄连 12克
- 川黄连 12克
- 陈皮 15克
- 白术 60克
- 干蟾 5个
##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
# 消疳理脾汤
## 出处
《医宗金鉴》
## 药物组成
- 芜荑(适量)
- 三棱(适量)
- 莪术(适量)
- 炒青皮(适量)
- 陈皮(适量)
- 芦荟(适量)
- 槟榔(适量)
- 使君子肉(适量)
- 甘草(适量)
- 川黄连(适量)
- 胡黄连(适量)
- 炒麦芽(适量)
- 炒神曲(适量)
## 功能与主治
消积理脾。治小儿疳积
---
# 香棱丸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药物组成
- 木香 15克
- 丁香 15克
- 枳壳(麸炒) 等分
- 三棱(酒浸一夕) 等分
- 莪术(细锉,每一两用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待巴豆黄色,去巴豆不用) 等分
- 青皮(炙) 等分
- 川楝子肉 等分
- 茴香(炒) 等分
---
# 助气丸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药物组成
- 青皮(等分)
- 白术(等分)
- 三棱(等分)
- 莪术(等分)
- 枳壳(等分)
- 槟榔(等分)
- 木香(等分)
- 陈皮(等分)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痞。治妇人胸膈痞闷
---
# 乌药散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药物组成
- 乌药(等分)
- 莪术(等分)
- 桂心(等分)
- 当归(炒,等分)
- 桃仁(等分)
- 木香(等分)
- 青皮(等分)
## 功能与主治
破气攻瘀,消积散结
---
# 大七气汤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药物组成
- 三棱(煨切)
- 莪术(煨切)
- 青皮(去穰)
- 陈皮(去白)
- 木香
- 藿香
- 益智仁
- 桔梗
- 肉桂
- 甘草(炙) 各15克
##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
---
# 秘方万应丸
## 出处
《证治准绳》
## 药物组成
- 槟榔
- 雷丸
- 芜荑
- 鹤虱
- 使君子
- 干漆
- 三棱
- 莪术
- 木香
- 陈皮
- 橘红
- 砂仁
- 高良姜
- 神曲
- 胡黄连
- 麦芽
- 炙甘草
##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作用较强,用于肠中虫积,食结,腹痛胀满,痞块积聚及小儿虫疳
---
# 开胸顺气丸
##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药物组成
- 槟榔 300g
- 炒牵牛子 400g
- 陈皮 100g
- 木香 75g
- 姜厚朴 100g
- 醋三棱 100g
- 醋莪术 100g
- 猪牙皂 50g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琥珀丸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药物组成
- 琥珀 30克
- 白芍药 30克
- 川乌 30克
- 川牛膝 30克
- 鳖甲 30克
- 蓬莪术 30克
- 当归 30克
- 厚朴 30克
- 木香 15克
- 泽兰叶 15克
- 官桂 15克
- 麝香 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妇人血瘕,腹中有块攻刺,小腹痛
---
# 胃柿石方
## 出处
录自《中医方剂手册新编》
## 药物组成
- 苍术 厚朴 陈皮 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枳实 三棱 莪术 鸡内金 焦山楂 炒麦芽 焦神曲各9g
- 甘草3g
## 功能与主治
健脾和胃,化瘀消积
---
# 五瘕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三棱(醋炒)8g
- 莪术(醋煮)8g
- 当归8g
- 赤芍8g
- 延胡索(醋炒)8g
- 槟榔8g
- 陈皮8g
- 青皮8g
- 枳壳(麸炒)8g
- 枳实(麸炒)12g
- 五灵脂(醋炒)8g
- 山楂8g
- 干漆(炭)8g
- 干姜8g
- 木香8g
- 吴茱萸(甘草炙)4g
- 使君子(去壳)6g
- 雷丸8g
- 牵牛子(炒)32g
- 莱菔子(炒)16g
- 牛膝12g
- 六神曲(麸炒)16g
- 红曲32g
- 大黄336g
- 硇砂(醋制)1.2g
- 芒硝16g
- 大腹皮13.5g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用于各种积聚,痞块胸膈满闷,两胁攻心作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
---
# 小儿消积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枳壳(麸炒)50g
- 三棱(醋炒)50g
- 黄芩30g
- 莪术(醋煮)50g
- 厚朴(姜制)50g
- 槟榔200g
- 青皮(醋炒)50g
- 陈皮50g
- 大黄100g
- 牵牛子(炒)200g
- 香附(醋炒)200g
- 木香50g
- 巴豆霜100g
- 朱砂40g
##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
# 儿童清热导滞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鸡内金(醋制)120g
- 莪术(醋制)90g
- 厚朴(姜制)90g
- 枳实90g
- 山楂(焦)60g
- 青皮(醋制)90g
- 半夏(制)60g
- 六神曲(焦)60g
- 麦芽(焦)60g
- 槟榔(焦)120g
- 榧子90g
- 使君子(仁)120g
- 胡黄连60g
- 苦楝子90g
- 知母120g
- 青蒿60g
- 黄芩(酒制)120g
- 薄荷60g
- 钩藤90g
- 车前子(盐制)120g
## 功能与主治
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燥烦口渴,不思饮食。
---
# 加味烂积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大黄80g
- 牵牛子(炒)60g
- 陈皮60g
- 木香40g
- 川木香80g
- 香附(醋炙)60g
- 莱菔子(炒)60g
- 山楂(炒)80g
- 槟榔80g
- 芜荑40g
- 阿魏60g
- 三棱80g
- 莪术80g
- 白术80g
- 当归80g
- 吴茱萸(炒)30g
- 厚朴(姜汁炙)40g
- 法半夏40g
- 砂仁40g
- 草果(姜汁炙)40g
- 甘草40g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用于饮食积聚,胸满痞闷,腹胀坚结,消化不良。
---
# 三棱煎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药物组成
- 莪术(醋浸炒)90g
- 三棱90g
- 青皮(去白)30g
- 半夏30g
- 麦芽(炒)30g
##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
# 红圆子
##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物组成
- 京三棱浸软切片2400g
- 蓬莪术2400g
- 青橘皮2400g
- 陈皮去白2400g
- 乾姜1440g
- 胡椒1440g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消积,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治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
---
# 大思食丸
## 出处
《百一》卷二引张承祖
## 药物组成
- 乌梅去仁不去核300g
- 神曲300g
- 苍术120g
- 麦糵450g
- 干姜60g
- 京三棱60g
- 陈皮去白60g
- 蓬莪术90g
## 功能与主治
快气消食。治翻胃。
---
# 三棱散
## 出处
《普济方》卷三九三
## 药物组成
- 三棱1.5g
- 莪术1.5g
- 益智仁去壳1.5g
- 甘草1.5g
- 神曲1.5g
- 麦糵1.5g
- 橘红1.5g
## 功能与主治
疏脾土,消食化积。用于乳哺不节,过伤于脾,久则成疳,小儿积聚癖块。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108 @@
---
# 百杯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丁香五十个
- 橘红9克
- 小茴香9克
- 三棱9克
- 莪术9克
- 砂仁9克
- 白豆蔻三十个
- 干姜9克
- 生姜30克去皮切片盐30克浸一宿焙干
- 甘草6克
- 人参9克
- 木香9克
## 功能与主治
(原文未明确,需补录)
---
# 膈气散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药物组成
- 肉豆蔻仁150克
- 木香150克
- 干姜150克
- 厚朴150克
- 青皮150克
- 甘草150克
- 三棱300克
- 益智仁300克
- 莪术300克
- 肉桂300克
- 陈皮300克
- 槟榔300克
- 枳壳300克
## 功能与主治
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痃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
# 二十四味流气饮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陈皮120克
- 青皮120克
- 甘草120克
- 厚朴姜制120克
- 紫苏120克
- 香附120克
- 大腹皮45克
- 丁香皮45克
- 槟榔45克
- 木香45克
- 草果45克
- 莪术45克
- 肉桂45克
- 藿香45克
- 人参30克
- 麦门冬30克
- 白术30克
- 赤茯苓30克
- 枳壳30克
- 石菖蒲30克
- 木瓜30克
- 白芷30克
- 半夏30克
- 木通30克
## 功能与主治
腹中气滞,痞闷不快,胸膈走痛者
---
# 葱白散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川芎等分
- 当归等分
- 枳壳(炒)等分
- 厚朴(炒)等分
- 干姜等分
- 官桂等分
- 青皮等分
- 茴香(炒)等分
- 川楝等分
- 茯苓等分
- 麦蘖(炒)等分
- 三棱(炮)等分
- 神曲(炒)等分
- 莪术(炮)等分
- 熟地黄等分
- 白芍药等分
- 木香等分
- 人参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寒症作痛
---

View File

@ -0,0 +1,207 @@
---
# 赚气散
## 出处
《博济方》
## 药物组成
荆三棱150克 白术90克 蓬莪术150克 枳壳30克 木香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气调中,和脾胃
---
# 积块丸
## 出处
《兰台轨范》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煨)60克 莪术(醋煨)60克 蛇含石(烧研)60克 自然铜(烧研)60克 雄黄3.6克 蜈蚣3.6克(焙研) 木香4.5克 铁花粉(粳米醋炒)3克 辰砂2.4克 沉香2.4克 冰片1.5克 芦荟12克 阿魏12克 天竺兰12克 全蝎(焙干)12克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消疳退热饮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山楂(去子) 乌药 灯心 竹茹 槟榔尖 使君子(去壳) 芜荑仁 淮木通 黑牵牛 大黄 柴胡 莪术(煨) 枳壳(去穰) 黄芩 甜葶苈 适量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木香流气饮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木香4.5克 丁皮22.5克 藿香22.5克 半夏(汤泡)7.5克 人参15克 白术(去芦)15克 赤茯苓15克 厚朴(姜炒)60克 青皮(去穰)60克 陈皮120克 草果22.5克 槟榔22.5克 香附60克 紫苏60克 大腹皮21克 木瓜15克 白芷15克 麦冬(去心)15克 莪术(煨)22.5克 肉桂22.5克 木通30克 石菖蒲15克 甘草60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内消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青皮 陈皮 三棱(煨) 莪术(煨) 神曲(炒) 麦芽 香附(炒)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化蛊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三棱(煨) 莪术(煨) 干漆(炒尽烟) 硇砂 虻虫(糯米炒) 水蛭(石灰炒) 琥珀 肉桂 牛膝(去芦酒炒) 大黄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莪术散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香附90克 当归(酒洗) 莪术(醋煨) 玄胡索 赤芍药 枳壳(麸炒) 熟地黄 青皮(去穰) 白术(去芦) 黄芩各30克 三棱(醋煨) 小茴香(炒) 砂仁各24克 干漆(炒尽烟) 红花各15克 川芎24克 甘草3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破郁丹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香附(醋煮)120克 栀子仁(炒)120克 黄连(姜汁炒)60克 枳实(麸炒)30克 槟榔60克 莪术(煨)30克 青皮(去穰)30克 苏子30克 瓜蒌仁30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净府汤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柴胡3克 黄芩2.4克 半夏(姜炒)2.4克 人参0.9克 白术(去芦炒)2.4克 白茯苓(去皮)6克 猪苓1.5克 泽泻6克 三棱(煨)2.1克 莪术(煨)2.1克 山楂肉3克 胡黄连0.9克 甘草0.9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玄灵散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五灵脂(去砂石) 玄胡索(炒) 莪术(火煨) 良姜(炒) 当归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化坚汤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白术(去芦)6克 白茯苓(去皮)9克 当归9克 川芎4.5克 香附(炒)6克 山楂6克 枳实3克 陈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桃仁(去皮尖)10粒 红花2.4克 莪术(煨)3克 甘草2.4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小理中圆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物组成
红豆30克 莪术30克 缩砂仁30克 草豆蔻60克 青皮60克 陈皮60克 乾姜60克 京三棱60克 肉桂60克 良姜90克 牵牛90克 阿魏90克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三脘气弱,中焦积寒,脾虚不磨,饮食退化,吃物頻伤,胸隔满闷,胁肋刺痛,呕吐哕逆,噫醋恶心,腹胀肠鸣,心腹疼痛噎塞隔气,翻胃吐食,饮食减少
---
# 异香散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蓬莪术(煨)3克 益智仁3克 甘草3克 京三棱3克 青皮1.5克 陈皮1.5克 厚朴(姜制)0.9克 石莲肉0.9克
## 功能与主治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腹胁疗痛
---
# 大七气汤
## 出处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 药物组成
三棱(煨切) 莪术(煨切) 青皮(去穰) 陈皮(去白) 木香 藿香 益智仁 桔梗 肉桂 甘草(炙) 各15克
## 功能与主治
妇人一切症瘕,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宜大七气汤
---
# 愈痛散
##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 药物组成
五灵脂 玄胡索 蓬莪术 良姜 当归 等分
## 功能与主治
温中祛寒、活血止痛
---
# 小七香丸
## 出处
方载和剂局方中
## 药物组成
甘松2400克 益智仁1800克 香附子3600克 丁香皮3600克 甘草3600克 蓬莪术600克 缩砂仁600克
## 功能与主治
治郁怒忧思,或因闪肭颠仆,一切气滞腰痛 理气活血止痛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12 @@
---
# 黄连磨积丸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黄连30克(吴茱萸同炒15克 益智仁同炒15克) 栀子(炒去秀)15克 青皮(去穰)15克 川芎15克 苍术(米酒浸七日)15克 桃仁(去皮存尖)15克 白芥子(酒浸炒)15克 香附子(童便浸炒)30克 莪术(酒浸炒)30克 山楂肉30克 莱菔子(炒研)30克 白术30克 三棱(用西安者佳)4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一切痰饮、痰积,积聚怫郁,胁下闷倦,懒惰,饮食不消,或吐逆恶心、眩晕、怔忡,时作时止,用之如神
---

View File

@ -0,0 +1,316 @@
# 山楂内消丸
## 出处
(录自《中药制剂手册》)
## 药物组成
炒山楂 炒麦芽 五灵脂(醋炙)各90克 陈皮 炙香附各120克 法半夏 炒青皮 厚朴(姜炙) 炒莱菔子各60克 三棱(麸炒) 莪术(醋炙)各30克 砂仁45克
##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疗暖气吞酸,胸闷气胀,症瘕痞块,大便秘结等
---
# 积块丸
## 出处
《兰台轨范》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煨) 莪术(醋煨) 蛇含石(烧研) 自然铜(烧研)各60克 雄黄 蜈蚣各3.6克(焙研) 木香4.5克 铁花粉(粳米醋炒)3克 辰砂 沉香各2.4克 冰片1.5克 芦荟 阿魏 天竺兰 全蝎(焙干)各12克
## 功能与主治
治癥瘕积聚,癖块虫积
---
# 指迷七气汤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青皮(去穰) 陈皮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香附 益智仁 藿香 官桂 桔厦 大黄 槟榔 甘草 适量
---
# 莪术散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香附90克 当归(酒洗) 莪术(醋煨) 玄胡索 赤芍药 枳壳(麸炒) 熟地黄 青皮(去穰) 白术(去芦) 黄芩各30克 三棱(醋煨) 小茴香(炒) 砂仁各24克 干漆(炒尽烟) 红花各15克 川芎24克 甘草3克
---
# 千金化铁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当归(酒洗)45克 白芍(酒炒)45克 川芎22.5克 怀生地(酒洗)45克 白术(去芦炒)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陈皮(去白)30克 青皮(去穰)22.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枳实(麸炒)22.5克 木香7.5克 香附(炒)30克 槟榔15克 萝卜子(炒)15克 三棱(醋炒)45克 红花15克 干漆(炒尽烟)15克 桃仁(去皮尖)15克 莪术(醋炒)45克 硇砂(为末磁器内煨过)15克 琥珀15克
---
# 阿魏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鳖甲(醋炙)15克 三棱(醋浸炒) 莪术(醋浸炒) 香附子(米泔浸)各45克 陈皮30克 真阿魏15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代抵当汤
## 出处
《王氏准绳》
## 药物组成
生川军(酒炒)120克 炒穿甲30克 元明粉30克 归尾30克 光桃仁30枚 蓬莪术(醋炒)30克 紫瑶桂9克 细生地30克
## 功能与主治
(无原文描述)
---
---
# 磨积锭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白术(陈土炒)60克 陈皮60克 厚朴(姜炒)30克 槟榔30克 枳实(麸炒)30克 三棱(醋炒)45克 莪术(醋炒)45克 甘草30克 使君子(去核净)51克 半夏曲30克 山楂(去核)60克 神曲60克 真阿魏30克 黑牵牛(头末半生半炒)30克 巴豆霜(另研)适量 木香9克 硇砂(去除砂土)3克 苍术(麸炒)30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一切积滞
---
# 香橘饼
## 出处
《医便》
## 药物组成
陈皮(去白)120克 青皮(去穰麸炒)120克 厚朴(姜制)120克 青木香120克 山楂肉(去核净)120克 神曲(炒)120克 麦芽(炒)120克 白术(炒)120克 三棱(醋炒)60克 莪术(醋炒)60克 香附(炒)60克 砂仁(炒)60克 甘草(炙)60克 人参(滋润有润者去芦)60克 木香(不见火)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积,下痢,并久泻不止,或冷热不调,赤白脓血相杂,小腹疼痛,或禁口不食,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经久不瘥,至脾虚脱肛不收,并宜服之
---
# 木香槟榔丸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去穰炒)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穰麸炒) 黄柏(炒丑末) 莪术(醋煮) 三棱(醋煮) 当归(酒洗) 香附 黄芩(酒炒) 大黄(酒浸) 黄连(吴茱萸汤润过炒) 适量
## 功能与主治
痢疾初作,里急后重,肠胃中有积滞者
---
# 红丸子条目11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京三棱(醋煮)150克 蓬莪术(醋煮)150克 陈皮(去白)150克 青皮(麸炒)150克 干姜(炮) 胡椒 适量
## 功能与主治
伤寒冷之物,腹痛成积者
---
# 红丸子条目12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蓬莪术60克 京三棱(醋煮一伏时)60克 胡椒30克 阿魏0.6克(醋化) 青皮90克
## 功能与主治
疟疾,口亡五味,饮食腹痛膨胀者
---
# 槟榔丸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三棱(醋炒)15克 莪术(醋炒)15克 槟榔30克 枳实(麸炒黄色)15克 陈皮(去白)15克 芜荑7.5克 雷丸15克 鹤虱(略炒)9克 千漆(炒无烟)15克 木香(不见火)9克 良姜(陈壁土炒)6克 砂仁(去壳)3克 麦蘖面(炒)15克 胡黄连(炒)9克 甘草(炙)9克 神麯(炒黄色)15克
## 功能与主治
治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证
---
# 香蟾丸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三棱(醋浸炒)15克 蓬莪术(醋浸炒)15克 青皮(去白)15克 神麯(炒)15克 麦蘖麯(炒)15克 草龙胆(酒漫炒)15克 槟榔15克 木香6克 川栋子(去核酒煮)15克 使君子(去壳)15克 胡黄连12克 川黄连12克 陈皮15克 白术60克 干蟾5个
## 功能与主治
治疳消、食积、虫积、肉积,及治腹胀大
---
# 开胸顺气丸
## 出处
《中国药典》中成药剂量解读2020
## 药物组成
槟榔300g 炒牵牛子400g 陈皮100g 木香75g 姜厚朴100g 醋三棱100g 醋莪术100g 猪牙皂50g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
# 五瘕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三棱(醋炒)8g 莪术(醋煮)8g 当归8g 赤芍8g 延胡索(醋炒)8g 槟榔8g 陈皮8g 青皮8g 枳壳(麸炒)8g 枳实(麸炒)12g 五灵脂(醋炒)8g 山楂8g 干漆(炭)8g 干姜8g 木香8g 吴茱萸(甘草炙)4g 使君子(去壳)6g 雷丸8g 牵牛子(炒)32g 莱菔子(炒)16g 牛膝12g 六神曲(麸炒)16g 红曲32g 大黄336g 硇砂(醋制)1.2g 芒硝16g 大腹皮13.5g
## 功能与主治
消积开郁,舒肝调气,活血通经。用于各种积聚,痞块胸膈满闷,两胁攻心作痛,妇女月经不调,闭经。
---
# 小儿消积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枳壳(麸炒)50g 三棱(醋炒)50g 黄芩30g 莪术(醋煮)50g 厚朴(姜制)50g 槟榔200g 青皮(醋炒)50g 陈皮50g 大黄100g 牵牛子(炒)200g 香附(醋炒)200g 木香50g 巴豆霜100g 朱砂40g
##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滯,脘腹胀痛,面色菱黄,身体瘦弱。
---
# 开郁舒肝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五灵脂(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香附(醋制)75g 木香63g 槟榔63g 当归50g 陈皮50g 青皮(醋制)50g 草果仁(炒)50g 乌药50g 枳壳(麸炒)50g 甘草50g 大黄50g 肉桂50g 郁金38g 延胡索(醋制)38g 砂仁25g
## 功能与主治
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滯,胸胁胀满,腹痛,嗳气吞酸。
---
# 琥珀利气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琥珀50g 牵牛子(炒)300g 槟榔50g 香附(醋制)200g 陈皮50g 莪术(醋制)50g 六神曲(麸炒)100g 山楂100g 大黄300g 木香50g 枳壳(麸炒)50g 青皮50g 黄连50g 黄柏150g 麦芽(炒)100g
## 功能与主治
平肝,利气,消食,通便。用于停食,停水,脘腹胀闷作痛,舌酸嘈杂,大便燥结。
---
# 儿童清热导滞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鸡内金(醋制)120g 莪术(醋制)90g 厚朴(姜制)90g 枳实90g 山楂(焦)60g 青皮(醋制)90g 半夏(制)60g 六神曲(焦)60g 麦芽(焦)60g 槟榔(焦)120g 榧子90g 使君子(仁)120g 胡黄连60g 苦楝子90g 知母120g 青蒿60g 黄芩(酒制)120g 薄荷60g 钩藤90g 车前子(盐制)120g
## 功能与主治
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燥烦口渴,不思饮食。
---
---
# 调经化瘀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香附(醋制)1000g 艾叶(炭)20g 当归200g 地黄200g 川芎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红花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干漆(炭)100g
## 功能与主治
调经行血, 理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经血不调,行经腹痛或经闭不通。
---
# 通经甘露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当归120g 桃仁(去皮)120g 红花120g 牡丹皮120g 干漆(煅)120g 牛膝120g 三棱(麸炒)15g 莪术(醋炙)30g 大黄(酒炒)120g 肉桂(去粗皮)120g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经闭不通,小腹疼痛,或经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撇瘕积块。
---
# 开郁老寇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豆蔻40g 肉桂60g 丁香20g 山楂40g 当归30g 白术(麸炒)40g 大黄(酒制)40g 乌药30g 甘草20g 青皮30g 陈皮30g 莱菔子(炒)40g 木香20g 厚朴(姜制)40g 牵牛子(炒)60g 砂仁20g 莪术(醋制)40g 法半夏30g 三棱(醋制)40g 枳壳(麸炒)30g 槟榔40g 草果(炒)30g 川芎20g 六神曲(麸炒)40g
## 功能与主治
祛寒顺气, 消食化湿。用于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胸脘胀痛,呕吐泄泻,寒疝等。
---
# 舒气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大黄120g 青皮(醋炒)10g 槟榔220g 苍术(米泔水炒)10g 陈皮20g 香附(醋炒)120g 川芎10g 厚朴(姜制)20g 麦芽(炒)20g 莱菔子(炒)10g 山楂(炒)80g 枳实(麸炒)20g 三棱(醋炒)20g 六神曲(麸炒)40g 莪术(醋煮)20g 牵牛子(炒)240g 木香20g 枳壳(麸炒)20g 五灵脂(醋炒)120g
## 功能与主治
消气破滞, 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滯,胸闷脘痛,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
---
# 三棱煎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药物组成
莪术(醋浸炒)90g 三棱90g 青皮(去白)30g 半夏30g 麦芽(炒)30g
## 功能与主治
治血燥血瘕,食积痰聚
---

View File

@ -0,0 +1,166 @@
# 丹参合剂
## 出处
《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期
## 药物组成
- 丹参
- 当归
- 桃仁
- 郁金
- 金银花
- 香附
- 陈皮
- 败酱草
- 茵陈
- 甘草
- 大枣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
# 益胆丸
## 出处
合肥市中药制药厂
## 药物组成
- 郁金 120克
- 玄参 100克
- 滑石粉 100克
- 明矾 100克
- 金银花 100克
- 火硝 210克
- 甘草 60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排石通淋。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肾炎,胆囊炎等。
---
# 利胆退黄汤
## 出处
熊寥生经验方
## 药物组成
- 茵陈 30克
- 败酱草 30克
- 板蓝根 30克
- 玉米须 30克
- 金钱草 60克
- 郁金 12克
- 栀子 10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利胆疏肝。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药物组成
- 郁金 10克
- 黄芪 25克
- 灵芝 12克
- 茯苓 12克
- 茶叶 6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 清胆汤
## 出处
《急腹症方药新解》
## 药物组成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栀子 15克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
- 大黄 15克后下
- 金银花 25克
- 茵陈 25克
- 金钱草 25克
- 黄连 10克
- 芒硝 10克冲服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
# 利胆排石片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250克
- 茵陈 250克
- 黄芩 75克
- 木香 75克
- 郁金 75克
- 大黄 125克
- 槟榔 125克
- 麸炒枳实 50克
- 芒硝 25克
- 姜厚朴 50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疏肝解郁,利胆行气。
---
# 急肝退黄胶囊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茵陈 250克
- 黄柏 94克
- 板蓝根 94克
- 白茅根 94克
- 苍术 94克
- 郁金 94克
- 秦艽 94克
- 蒲公英 94克
- 车前草 94克
- 黄芩 94克
- 麦芽 313克
- 大黄 63克
- 栀子 63克
## 功能与主治
清肝利胆,退黄除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View File

@ -0,0 +1,515 @@
# 红豆丸
## 出处
《瑞竹堂方》
## 药物组成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活血通脉片
## 出处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 药物组成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柴胡消痈汤
##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
# 宣郁通经汤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主治经水未来腹先疼。
---
# 清胆汤
## 出处
《急腹症方药新解》
## 药物组成
- 柴胡 15克
- 黄芩 15克
- 栀子 15克
- 郁金 15克
- 枳壳 15克
- 大黄 15克后下
- 金银花 25克
- 茵陈 25克
- 金钱草 25克
- 黄连 10克
- 芒硝 10克冲服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
# 碧云散
## 出处
《兰室秘藏》
## 药物组成
- 细辛 3克
- 郁金 3克
- 芒硝 3克
- 蔓荆子 3.6克
- 川芎 3.6克
- 石膏 3.9克
- 青黛 4.5克
- 薄荷叶 6克
- 红豆 1枚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白芷散(郁金散)
## 出处
《兰室秘藏》
## 药物组成
- 郁金 3克
- 香白芷 6克
- 石膏 6克
- 薄荷叶 9克
- 芒硝 9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清上饮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柴胡(适量)
- 黄芩(适量)
- 赤芍(适量)
- 厚朴(适量)
- 枳实(适量)
- 栀子(适量)
- 郁金(适量)
- 黄连(适量)
- 半夏(适量)
- 青皮(适量)
- 大黄(适量)
- 芒硝(适量)
- 甘草(适量)
## 功能与主治
(需补充具体功能主治)
---
# 琥珀散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推气散
## 出处
《医学心悟》
## 药物组成
- 枳壳 3克
- 郁金 3克
- 桂心 1.5克
- 甘草(炙) 1.5克
- 桔梗 2.4克
- 陈皮 2.4克
- 生姜 2片
- 大枣 2枚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治右胁痛。
---
# 栀子郁金汤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九气拈痛丸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加味左金丸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姜黄连 36克
- 制吴茱萸 36克
- 黄芩 18克
- 柴胡 36克
- 木香 18克
- 醋香附 72克
- 郁金 36克
- 白芍 54克
- 醋青皮 54克
- 麸炒枳壳 54克
- 陈皮 54克
- 醋延胡索 54克
- 当归 54克
- 甘草 18克
## 功能与主治
平肝降逆,疏郁止痛;清肝开郁,行气止痛。
---
# 小儿肝炎颗粒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茵陈 120克
- 栀子(姜炙) 30克
- 黄芩 60克
- 黄柏 60克
- 焦山楂 90克
- 大豆黄卷 90克
- 郁金 15克
- 通草 30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郁止痛。
---
# 舒肝和胃丸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45克
- 白芍 45克
- 佛手 150克
- 木香 45克
- 郁金 45克
- 炒白术 60克
- 陈皮 75克
- 柴胡 15克
- 广藿香 30克
- 炙甘草 15克
- 莱菔子 45克
- 焦槟榔 45克
- 乌药 45克
## 功能与主治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
# 清胆行气汤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半夏 10克
- 香附 10克
- 郁金 10克
- 玄胡 10克
- 枳壳 10克
- 生大黄 10克后下
- 杭白芍 15克
- 木香 12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 冠心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
# 通窍镇痛散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用于痰瘀痹阻、心胸憋闷疼痛、中恶气闭、霍乱吐泻
---
# 温经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 功能与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湿寒白带、子宫虚冷
---
# 接骨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甜瓜子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地龙(广地龙) 100克
- 桂枝(炒)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骨碎补 100克
- 续断 100克
- 自然铜(煅醋淬) 100克
- 马钱子粉 100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作痛
---
# 上清散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药物组成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View File

@ -0,0 +1,786 @@
---
# 复肝丸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 药物组成
- 紫河车
- 红参须
- 炙地鳖虫
- 炮山甲
- 参三七
- 片姜黄
- 广郁金
- 鸡内金
各60克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
# 丹参合剂
## 出处
《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期
## 药物组成
- 丹参
- 当归
- 桃仁
- 郁金
- 金银花
- 香附
- 陈皮
- 败酱草
- 茵陈
- 甘草
- 大枣
##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
# 红豆丸
## 出处
《瑞竹堂方》
## 药物组成
- 麦糵(炒)
- 半夏汤泡7次
- 砂仁
- 神曲(炒)
- 硇砂(醋化)
- 甘草
- 青皮(去瓤)
- 陈皮(去白)
- 郁金
- 红豆
- 藿香
- 棠球
- 蓬术(煨)
- 良姜
- 荜茇
- 丁香(不见火)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活血通脉片
## 出处
《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年第8期
## 药物组成
- 三七
- 黄精
- 麦冬
- 陈皮
- 鸡血藤
- 丹参
- 人参
- 赤芍
- 葛根
- 郁金
- 红花
- 降香
- 木香
- 川芎
- 桃仁
- 冰片
三七、黄精、麦冬、陈皮、鸡血藤、丹参各30克人参、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红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 出处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方
## 药物组成
- 柴胡
- 当归
- 郁金(或用三棱)
- 橘核
- 山慈姑
- 香附
- 漏芦
- 夏枯草
- 茜草
- 赤芍
- 青皮
- 丝瓜络
- 甘草
柴胡、当归各6-9克郁金或用三棱、橘核、山慈姑、香附、漏芦各9-12克夏枯草、茜草各12-15克赤芍15克青皮、丝瓜络各6克甘草3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
# 通络排石汤
## 出处
刘炳凡经验方
## 药物组成
- 金钱草 30克
- 六一散 15克
- 火硝 4.5克(分兑)
- 桃胶 30克
- 白芍 12克
- 八月札 12克
- 当归 9克
- 郁金 5克
- 鸡内金 3克
##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
# 柴胡消痈汤
## 出处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20克
- 夏枯草 10克
- 紫地丁 10克
- 三颗针 10克
- 黄芩 5-10克
- 白芍 5-10克
- 芒硝 5-10克
- 野菊花 5克
- 郁金 3-5克
- 大黄 3-5克
- 法半夏 3-5克
- 甘草 3-5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里泄火。
---
# 解毒活血汤
## 出处
天津259医院方
## 药物组成
- 首乌 15克
- 夏枯草 15克
- 鸡血藤 24克
- 泽兰 24克
- 金银花 24克
- 玄胡 12克
- 郁金 12克
- 乳香 6克
- 没药 6克
- 血竭 6克
- 丹参 21克
- 元参 21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血瘀毒热证。
---
# 肝胃百合汤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夏度衡方
## 药物组成
- 柴胡 10克
- 黄芩 10克
- 百合 15克
- 丹参 15克
- 乌药 10克
- 川楝子 10克
- 郁金 10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
# 增损启膈散
## 出处
经验方
## 药物组成
- 川贝母 9克
- 郁金 9克
- 当归 9克
- 桃仁 9克
- 沙参 9克
- 蜣螂虫 9克
- 急性子 9克
- 昆布 9克
- 丹参 12克
- 海藻 12克
- 红花 6克
## 功能与主治
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
# 荷叶郁金粥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荷叶 20克
- 山楂干 30克
- 粳米 100克
- 冰糖 5克
## 功能与主治
降压,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
---
# 宣郁通经汤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
---
# 引气归血汤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白术(土炒) 9克
- 甘草 3克
- 黑芥穗 9克
- 丹皮 9克
- 姜炭 1.5克
- 香附(酒炒) 1.5克
- 麦冬(去心) 9克
- 郁金(醋炒) 3克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血,引血归经。
---
# 心梗饮
## 出处
《冠心病资料汇编》
## 药物组成
- 栝楼 12克
- 薤白 12克
- 丹参 12克
- 蒲黄 12克
- 茯苓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桑寄生 9克
- 香附 9克
- 延胡索 9克
- 陈皮 6克
- 半夏 6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
# 碧云散
## 出处
《兰室秘藏》
## 药物组成
- 细辛 3克
- 郁金 3克
- 芒硝 3克
- 蔓荆子 3.6克
- 川芎 3.6克
- 石膏 3.9克
- 青黛 4.5克
- 薄荷叶 6克
- 红豆 1枚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白芷散(郁金散)
## 出处
《兰室秘藏》
## 药物组成
- 郁金 3克
- 香白芷 6克
- 石膏 6克
- 薄荷叶 9克
- 芒硝 9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通窍止痛。主治头痛。
---
# 驻景丸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 药物组成
- 当归 12克
- 楮实子 12克
- 菟丝子 12克
- 茺蔚子 12克
- 苍术 12克
- 白术 12克
- 枸杞 30克
- 薏苡仁 30克
- 生地 15克
- 鸡内金 10克
- 郁金 12克
- 丹参 12克
- 牛膝 12克
- 山楂 12克
- 昆布 12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软坚散结。
---
# 生蒲黄汤
## 出处
《眼科六经法要》
## 药物组成
- 生蒲黄 24克
- 旱莲草 24克
- 丹皮 12克
- 生地 12克
- 荆芥炭 12克
- 川芎 6克
- 丹参 15克
- 郁金 15克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
# 琥珀散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推气散
## 出处
《医学心悟》
## 药物组成
- 枳壳 3克
- 郁金 3克
- 桂心 1.5克
- 甘草(炙) 1.5克
- 桔梗 2.4克
- 陈皮 2.4克
- 生姜 2片
- 大枣 2枚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治右胁痛。
---
# 九气拈痛丸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醋香附 138克
- 木香 34.5克
- 高良姜 34.5克
- 陈皮 69克
- 郁金 69克
- 醋莪术 276克
- 醋延胡索 138克
- 槟榔 69克
- 甘草 34.5克
- 五灵脂(醋炒) 138克
## 功能与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
---
# 消癌片
## 出处
《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药物组成
- 红升丹 300克
- 琥珀 300克
- 山药 300克
- 白及 300克
- 三七 620克
- 牛黄 180克
- 黄连 150克
- 黄芩 150克
- 黄柏 150克
- 陈皮 60克
- 贝母 60克
- 郁金 60克
- 蕲蛇 60克
- 犀角 90克
- 桑椹 90克
- 金银花 90克
- 黄芪 90克
- 甘草 90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
# 补脑方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药物组成
- 黄精 30克
- 玉竹 30克
- 决明子 20克
- 川芎 20克
- 葛根 15克
- 白芷 9克
- 郁金 12克
- 全蝎 3克
- 细辛 3克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治疗紧张性头痛。
---
# 冠心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丹参 320克
- 三七 150克
- 郁金 200克
- 山楂 200克
- 香附(醋制) 150克
- 人参 100克
- 川芎 100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
---
# 通窍镇痛散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石菖蒲 125克
- 郁金 125克
- 荜茇 125克
- 香附(醋炙) 125克
- 木香 125克
- 丁香 125克
- 檀香 125克
- 沉香 125克
- 苏合香 125克
- 安息香 125克
- 冰片 37.5克
- 乳香 125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通窍止痛。
---
# 温经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党参 500克
- 黄芪 200克
- 茯苓 300克
- 白术(麸炒) 500克
- 附子(制) 100克
- 肉桂 300克
- 干姜 200克
- 吴茱萸(制) 200克
- 沉香 100克
- 郁金 200克
- 厚朴(姜制) 100克
## 功能与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
---
# 妇科养坤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熟地黄 119克
- 甘草 80克
- 地黄 119克
- 川芎(酒制) 60克
- 当归(酒蒸) 119克
- 延胡索(酒醋制) 60克
- 黄芩(酒制) 119克
- 郁金 60克
- 木香 119克
- 杜仲(盐制) 80克
- 香附(酒醋制) 80克
- 白芍(酒炒) 80克
- 蔓荆子(酒蒸) 119克
- 砂仁 60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
---
# 复方紫参冲剂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石见穿 250克
- 丹参 250克
- 鸡血藤 250克
- 当归 150克
- 香附 150克
- 郁金 150克
- 红花 100克
- 鳖甲 150克
## 功能与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
# 接骨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 药物组成
- 甜瓜子 100克
- 土鳖虫 100克
- 地龙(广地龙) 100克
- 桂枝(炒) 100克
- 郁金 100克
- 骨碎补 100克
- 续断 100克
- 自然铜(煅醋淬) 100克
- 马钱子粉 100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
# 乳香散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药物组成
- 防风 1.5克
- 荆芥 1.5克
- 川芎 1.5克
- 白芷 1.5克
- 细辛 1.5克
- 藁本 1.5克
- 羌活 1.5克
- 白菊花 1.5克
- 石菖蒲 1.5克
- 天麻 1.5克
- 蔓荆子 1.5克
- 瓜蒂 1.5克
- 赤小豆 1.5克
- 汉防风 1.5克
- 菟丝子 1.5克
- 谷精草 1.5克
- 自然铜(制) 1.5克
- 郁金 1.5克
- 当归 1.5克
- 石膏(煅) 1.5克
- 乳香 1.5克
- 没药 1.5克
- 雄黄 1.5克
- 蛇蜕(炒焦) 1.5克
- 蝉蜕(炒焦) 1.5克
- 穿山甲(烧) 1.5克
- 鸡子蜕 1.5克
- 薄荷 1.5克
- 麝香 0.15克
- 片脑 0.15克
## 功能与主治
通窍明目,解毒消肿。治内外障眼、翳膜遮睛、倒睫拳毛
---
# 上清散
## 出处
《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药物组成
- 川芎 15克
- 郁金 15克
- 赤芍药 15克
- 荆芥穗 15克
- 薄荷叶 15克
- 芒硝 15克
- 乳香(研) 3克
- 没药(研) 3克
- 冰片(研) 1.5克
##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治头风痛、眉骨痛、眼痛
---
# 清肝经湿热方
## 出处
(未标注出处)
## 药物组成
- 茵陈25克
- 郁金
- 稀莶草
- 钩藤
- 寒水石
- 当归
- 丹参
- 枸杞子
- 五味子
- 旱莲草各10克
- 焦山楂12克
- 青黛5克包煎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后期或迁延性慢性肝炎。症见胁痛,时烦易怒,头晕等。
---
# 震伏丸
## 出处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药物组成
- 郁金
- 乳香(去油)
- 没药(去油)
- 五灵脂
- 当归
- 延胡索
- 赤芍
- 远志
- 石菖蒲
- 茯神
- 牡蛎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
# 豨莶至阴汤
## 出处
《千家妙方》
## 药物组成
- 制豨莶草50克
- 干地黄15克
- 盐知母20克
- 当归15克
- 枸杞子15克
- 炒赤芍29克
- 龟板10克
- 牛膝10克
- 甘菊花15克
- 郁金15克
- 丹参15克
- 黄柏5克
## 功能与主治
养阴清热,通经活血。治脑血栓,属阴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
---

View File

@ -0,0 +1,460 @@
# 清热平肝汤
## 出处
关幼波方,选自《中医原著选读》
## 药物组成
- 茵陈
- 小蓟
- 石见穿
- 醋柴胡
- 酒胆草
- 郁金
- 赤芍
- 丹皮
- 白矾
- 泽兰
茵陈、小蓟、石见穿各15克醋柴胡、酒胆草、郁金各9克赤芍、丹皮各12克白矾3克泽兰4.5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平肝,凉血解毒。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 出处
《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 药物组成
- 郁金 10克
- 黄芪 25克
- 灵芝 12克
- 茯苓 12克
- 茶叶 6克
## 功能与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 蛇头圆(蛇头丸)
## 出处
《局方别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 药物组成
- 蛇含石 10枚
- 铁腻粉 60克
- 五灵脂 60克
- 神砂 60克
- 蝎梢 60克
- 白附子 60克
- 郁金 60克
- 龙脑 15克
- 麝香 30克
- 花蛇头 10枚
##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开窍定惊。用于风痰闭阻、神昏窍闭
---
# 黄金丸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大黄(煨) 等分
- 郁金(即姜黄,选极小者佳) 等分
- 牙皂(去筋皮) 等分
---
# 金黄散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槐花(净,炒) 30克
- 郁金(湿纸包,火煨) 30克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尿血
---
# 雄黄解毒丸
## 出处
《卫生宝鉴》
## 药物组成
- 雄黄 30克
- 郁金 30克
- 巴豆 14粒去皮膜研出油
## 功能与主治
消肿解毒,化痰祛热,宣窍行气。主治缠喉风及急喉痹
---
# 黄连黄芩汤方
## 出处
《温病条辨》
## 药物组成
- 黄连 6克
- 黄芩 6克
- 郁金 4.5克
- 香豆豉 6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和中。治阳明温病
---
# 三香汤
## 出处
《温病条辨》
## 药物组成
- 栝蒌皮 9克
- 桔梗 9克
- 黑山栀 6克
- 枳壳 6克
- 郁金 6克
- 香豉 6克
- 降香末 9克
## 功能与主治
宣畅气机,清热透邪。治温热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
---
# 牛黄膏
## 出处
《医学正传》
## 药物组成
- 雄黄 7.5克
- 甘草 7.5克
- 甜硝 7.5克
- 寒水石(生) 7.5克
- 郁金 3克
- 绿豆粉 15克
- 脑子(冰片) 3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退热。治热证及伤风壮热引饮
---
# 牛黄散
##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 药物组成
- 郁金 30克
- 牛黄 3克
## 功能与主治
解毒凉血,镇惊止痢。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度,腹痛啼哭
---
# 生蒲黄汤
## 出处
《眼科六经法要》
## 药物组成
- 生蒲黄 24克
- 旱莲草 24克
- 丹皮 12克
- 生地 12克
- 荆芥炭 12克
- 川芎 6克
- 丹参 15克
- 郁金 15克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
# 白金丸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白矾 90克
- 郁金 210克
## 功能与主治
开郁豁痰,安神镇惊
---
# 琥珀散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生地黄汤
## 出处
《医学心悟》
## 药物组成
- 生地 9克
- 牛膝 3克
- 丹皮 3克
- 黑山槌 3克
- 丹参 4.5克
- 元参 4.5克
- 麦冬 4.5克
- 白芍 4.5克
- 郁金 2.1克
- 广三七 2.1克
- 荷叶 2.1克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滋阴降火。治吐血
---
# 荡痰汤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药物组成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功能与主治
泻火荡痰,解郁清心。理痰降逆,镇肝安神
---
# 荡痰加甘遂汤
##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 药物组成
- 生赭石 60克
- 大黄 30克
- 朴硝 18克
- 清半夏 9克
- 郁金 9克
- 甘遂末 6克
## 功能与主治
泻火逐痰,解郁清心。攻逐痰结,涤痰祛癫
---
# 牛黄降压丸
## 出处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药物组成
- 羚羊角(适量)
- 珍珠(适量)
- 水牛角浓缩粉(适量)
- 人工牛黄(适量)
- 冰片(适量)
- 白芍(适量)
- 党参(适量)
- 黄芪(适量)
- 决明子(适量)
- 川芎(适量)
- 黄芩提取物(适量)
- 甘松(适量)
- 薄荷(适量)
- 郁金(适量)
## 功能与主治
清心化痰,平肝安神
---
# 消癌片
## 出处
《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药物组成
- 红升丹 300克
- 琥珀 300克
- 山药 300克
- 白及 300克
- 三七 620克
- 牛黄 180克
- 黄连 150克
- 黄芩 150克
- 黄柏 150克
- 陈皮 60克
- 贝母 60克
- 郁金 60克
- 蕲蛇 60克
- 犀角 90克
- 桑椹 90克
- 金银花 90克
- 黄芪 90克
- 甘草 90克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
# 醒脑降压丸
## 出处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 药物组成
- 黄芩 184克
- 黄连 92克
- 郁金 92克
- 栀子 92克
- 玄精石 92克
- 珍珠母 69克
- 辛夷 38克
- 零陵香 8克
- 朱砂 92克
- 雄黄 92克
- 冰片 46克
## 功能与主治
通窍醒脑,清心镇静。用于高血压病,痰涎壅盛,言语不清
---
# 通天再造散
## 出处
《薛立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 药物组成
- 郁金 15克
- 大黄(煨) 30克
- 皂角刺(炒黑) 30克
- 白牵牛 18克半生半炒
##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毒,攻积散结。治厉风恶疾
---
# 震伏丸
## 出处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药物组成
- 郁金
- 乳香(去油)
- 没药(去油)
- 五灵脂
- 当归
- 延胡索
- 赤芍
- 远志
- 石菖蒲
- 茯神
- 牡蛎
## 功能与主治
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98 @@
# 琥珀散
## 出处
《医考帮》
## 药物组成
- 滑石 6克
- 木通 3克
- 当归 3克
- 木香 3克
- 郁金(炒) 3克
- 扁蓄 3克
- 琥珀 3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淋,化瘀止血。主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
---
# 加味温胆汤
## 出处
《名医名方录》引王季儒方
## 药物组成
- 清半夏 10克
- 广陈皮 10克
- 茯神 12克
- 远志 10克
- 竹茹 12克
- 枳实 9克
- 节菖蒲 10克
- 矾郁金 10克
- 天竺黄 10克
- 磁石 10克
- 丹参 10克
- 十香丹 1粒
- 生牡蛎 15-30克
- 胆南星 10克
- 朱砂 1.5克
- 生龙齿 15-30克
## 功能与主治
理气化痰,开窍宁神。主治癫证属气结痰凝、蒙蔽神明者
---
# 蛇头圆(蛇头丸)
## 出处
《局方别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 药物组成
- 蛇含石 10枚
- 铁腻粉 60克
- 五灵脂 60克
- 神砂 60克
- 蝎梢 60克
- 白附子 60克
- 郁金 60克
- 龙脑 15克
- 麝香 30克
- 花蛇头 10枚
##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开窍定惊。用于风痰闭阻、神昏窍闭
---
# 金黄散
## 出处
《寿世保元》
## 药物组成
- 槐花(净,炒) 30克
- 郁金(湿纸包,火煨) 30克
##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尿血
---
# 天竺饮子
##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物组成
- 川郁金 600克
- 甘草 600克
- 大栀子仁 600克
- 连翘 600克
- 雄黄 150克
- 瓜蒌根 3000克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渴。用于热毒壅盛、烦渴痰壅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41 @@
# 宣郁通经汤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丹皮 15克
- 山栀子(炒) 9克
- 白芥子(炒,研) 6克
- 柴胡 3克
- 香附(酒炒) 3克
- 川郁金(醋炒) 3克
- 黄芩(酒炒) 3克
- 生甘草 3克
## 功能与主治
疏肝解郁,通经止痛。主治经水未来腹先疼
---
# 引气归血汤
## 出处
《傅青主女科》
## 药物组成
- 白芍(酒炒) 15克
- 当归(酒洗) 15克
- 白术(土炒) 9克
- 甘草 3克
- 黑芥穗 9克
- 丹皮 9克
- 姜炭 1.5克
- 香附(酒炒) 1.5克
- 麦冬(去心) 9克
- 郁金(醋炒) 3克
##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血,引血归经。主治大怒小产

View File

@ -1,6 +0,0 @@
# 三香汤
**方源**:《温病条辨》
**组方**:栝蒌皮三钱 桔梗三钱 黑山栀二钱 枳壳二钱 郁金二钱 香豉二钱 降香末三钱
**药方作用**:治温热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View File

@ -1,6 +0,0 @@
# 上清散
**方源**:《御药院方》卷一
**组方**:川芎、郁金、赤芍药、荆芥穗、薄荷叶、芒硝各半两,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一钱,脑子另研,半钱
**药方作用**:治因风所致头痛、眉骨痛、眼痛。(疏风解表,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丹参合剂
**方源**《新医药学杂志01975年第1期》
**组方**:丹参 当归 桃仁 郁金 金银花 香附 陈皮各9克 败酱草12克 茵陈21克 甘草6克 大枣5枚
**药方作用**: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View File

@ -1,6 +0,0 @@
# 九气拈痛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醋香附138g 木香34.5g 高良姜34.5g 陈皮69g 郁金69g 醋莪术276g 醋延胡索138g 槟榔69g 甘草34.5g 五灵脂醋炒138g
**药方作用**:理气活血止痛;消积化滞,健胃止痛;舒肝止痛,消积平胃;

View File

@ -1,6 +0,0 @@
# 乳核内消片(乳一方)
**方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方
**组方**:柴胡 当归各6-9克 郁金(或用三棱) 橘核 山慈姑 香附 漏芦各9-12克 夏枯草 茜草各12-15克 赤芍15克 青皮 丝瓜络各6克 甘草3克
**药方作用**: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View File

@ -1,6 +0,0 @@
# 乳香散
**方源**:证治准绳·眼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组方**:防风、荆芥、川芎、白芷、细辛、藁本、羌活、白菊花、石菖蒲、天麻、蔓荆子、瓜蒂、赤小豆、汉防风、菟丝子、谷精草、自然铜 制、郁金、当归、石膏 煅、 乳香没药、雄黄、蛇蜕 炒焦 、蝉蜕 炒焦、穿山甲 烧、鸡子蜕、烧薄荷各五分,麝香、片脑各半分
**药方作用**:治内外障眼,攀睛瘀肉,倒睫拳毛,翳膜遮睛,一切目疾(祛风清热,活血退翳)

View File

@ -1,6 +0,0 @@
# 八宝瑞生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当归108g 茯苓66g 草果仁66g 延胡索醋制108g 高良姜66g 草豆蔻66g 干姜45g 郁金45g 肉桂45g 山楂108g 香附醋制108g 甘草45g 六神曲66g
**药方作用**:散寒化湿,理气消食。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食积气滞,寒疝腹痛

View File

@ -1,6 +0,0 @@
# 冠心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丹参320g 三七150g 郁金200g 山楂200g 香附醋制150g 人参100g 川芎100g
**药方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View File

@ -1,6 +0,0 @@
# 利胆丸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方**茵陈120克 龙胆草 郁金 木香 枳壳各90克
**药方作用**:舒肝理气,清热利胆

View File

@ -1,6 +0,0 @@
# 利胆排石片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金钱草250g 茵陈250g 黄芩75g 木香75g 郁金75g 大黄125g 槟榔125g 麸炒枳实50g 芒硝25g 姜厚朴50g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疏肝解郁,利胆行气

View File

@ -1,6 +0,0 @@
# 利胆退黄汤
**方源**:熊寥生经验方
**组方**:茵陈 败酱草 板蓝根 玉米须各30克·金钱草60克 郁金12克 栀子10克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利胆疏肝

View File

@ -1,6 +0,0 @@
# 前胡化斑散
**方源**:《医考帮》
**组方**:酒红花 当归各一钱 前胡八分 荆芥四分 白芷 甘草节 赤芍药 陈皮各五分 郁金七分,酒浸 胡荽子三十粒
**药方作用**:痘中夹斑之轻者(行气解郁)

View File

@ -1,6 +0,0 @@
# 加味左金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姜黄连36克制吴茱萸36克黄芩18克柴胡36克木香18克醋香附72克郁金36克白芍54克醋青皮54克麸炒枳壳54克陈皮54克醋延胡索54克当归54克甘草18克
**药方作用**:平肝降逆,疏郁止痛;清肝开郁,行气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加味温胆汤
**方源**:《名医名方录》引王季儒方
**组方**清半夏10g广陈皮10g茯神12g远志10g竹茹12g枳实9g节菖蒲10g矾郁金10g天竺黄10g磁石10g丹参10g十香丹1粒生牡蛎15~30g胆南星10g朱砂1.5g生龙齿15~30g
**药方作用**:气结痰凝,堵塞气机,蒙蔽神明。证见沉默寡言,或喃喃自语,精神失常而属于癫者(化痰理气,开窍醒神,镇静安神)

View File

@ -1,6 +0,0 @@
# 启膈散
**方源**:《医学心悟》
**组方**:沙参 丹参各9克 茯苓 川贝各6克 郁金 杵头糠(即米皮糠)各3克 砂仁壳1.5克 荷叶蒂2个
**药方作用**:润燥解郁;理气化痰,开郁散结

View File

@ -1,6 +0,0 @@
# 增损启膈散
**方源**:经验方
**组方**:川贝母 郁金 当归 桃仁 沙参 蜣螂虫 急性子 昆布各9克 丹参 海藻各12克 红花6克
**药方作用**: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View File

@ -1,6 +0,0 @@
# 复方紫参冲剂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组方**:石见穿 250g 丹参250g 鸡血藤250g 当归150g 香附150g 郁金150g 红花100g 鳖甲150g
**药方作用**: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View File

@ -1,6 +0,0 @@
# 复肝丸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01980年第6期》
**组方**:紫河车 红参须 炙地鳖虫 炮山甲 参三七 片姜黄 广郁金 鸡内金各60克
**药方作用**:益气活血,化瘀消症。用于早期肝硬化

View File

@ -1,6 +0,0 @@
# 妇科养坤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组方**熟地黄119g 甘草80g 地黄119g 川芎(酒制) 60g 当归(酒蒸) 119g 延胡索(酒醋制) 60g 黄芩(酒制) 119g 郁金60g 木香119g 杜仲(盐制) 80g 香附(酒醋制) 80g 白芍(酒炒) 80g 蔓荆子(酒蒸) 119g 砂仁60g
**药方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肝郁而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经期头痛等。

View File

@ -1,6 +0,0 @@
# 宣痹汤
**方源**:《温病条辨》
**组方**:批把叶、郁金、射干、白通草、香豉
**药方作用**:苦辛通阳,轻宣肺痹,宣肺祛痰,利湿清热

View File

@ -1,6 +0,0 @@
# 宣郁通经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方**:白芍五钱,当归五钱,丹皮五钱,山栀子三钱,白芥子二钱,柴胡一钱 香附一钱,川郁金一钱,黄苓一钱,生甘草一钱
**药方作用**:经水未来腹先疼(活血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小儿肝炎颗粒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茵陈120g 栀子姜炙30g 黄芩60g 黄柏60g 焦山楂90g 大豆黄卷90g 郁金15g 通草30g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解郁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引气归血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方**: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白术三钱 甘草一钱 黑芥穗三钱 丹皮三钱 姜炭五分 香附五分 麦冬三钱 郁金一钱
**药方作用**:大怒小产(行气活血)

View File

@ -1,6 +0,0 @@
# 强肝丸
**方源**: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方
**组方**:当归 白芍 郁金 党参 泽泻 黄精 山药 生地 板蓝根各9-15克 丹参 黄芪各15-30克 山楂神曲 秦艽各9-12克 茵陈9-30克 甘草6-12克
**药方作用**:柔肝解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View File

@ -1,6 +0,0 @@
# 强肝糖浆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茵陈125g 板蓝根62.5g 当归62.5g 白芍62.5g 丹参125g 郁金62.5g 黄芪125g 党参62.5g 泽泻62.5g 黄精62.5g 地黄62.5g 山药62.5g 山楂50g 六神曲50g 秦艽50g 甘草50g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View File

@ -1,6 +0,0 @@
# 心梗饮
**方源**:《冠心病资料汇编》
**组方**:栝楼 薤白 丹参 蒲黄各12克 茯苓 郁金 当归各15克 桑寄生 香附 延胡索各9克 陈皮 半夏各6克
**药方作用**: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用于心肌梗塞,心绞痛

View File

@ -1,6 +0,0 @@
# 急肝退黄胶囊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茵陈250g 黄柏94g 板蓝根94g 白茅根94g 苍术94g 郁金94g 秦艽94g 蒲公英94g 车前草94g 黄芩94g 麦芽313g 大黄63g 栀子63g
**药方作用**:清肝利胆,退黄除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身目俱黄,发热或无热,食欲不振,胸脘痞满,小便短少而黄,舌苔黄腻。

View File

@ -1,6 +0,0 @@
# 接骨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组方**甜瓜子100g 土鳖虫100g 地龙(广地龙) 100g 桂枝(炒) 100g 郁金100g 骨碎补100g 续断100g 自然铜(煅醋淬) 100g 马钱子粉100g
**药方作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青紫肿痛,闪腰岔气,筋断骨折,瘀血作痛。

View File

@ -1,6 +0,0 @@
# 推气散
**方源**:《医学心悟》
**组方**:枳壳一钱 郁金一钱 桂心 甘草炙,各五分 桔梗 陈皮各八分 姜二片 枣二枚
**药方作用**:治右胁痛(活血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杏仁滑石汤
**方源**:《温病条辨》
**组方**:杏仁 滑石 制半夏各9克 黄芩 厚朴 郁金各6克 橘红4.5克 黄连 白通草各3克
**药方作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View File

@ -1,6 +0,0 @@
# 柴胡消痈汤
**方源**:四川医学院属医院附方
**组方**柴胡10-20克夏枯草、紫地丁、三颗针各10克黄芩、白芍、芒硝各5-10克野菊花5克郁金、大黄、法半夏、甘草各3-5克
**药方作用**:清热解毒,通里泄火,活血理气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栀子郁金汤
**方源**:《不居集·下集》卷十一。
**组方**:栀子、郁金、贝母、丹皮、苏子、黄连、橘红、茯苓、红曲、茜根、香附
**药方作用**:虚损,积痰积瘀(理气解郁;理气解郁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沉香曲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沉香2两木香2两柴胡1两厚朴1两郁金1两白豆蔻1两缩砂仁1两枳壳4两麦芽4两青皮4两防风4两葛根4两乌药4两前胡4两广皮4两桔梗4两槟榔4两白芷4两谷芽4两藿香3两檀香3两降香3两羌活3两甘草1两5钱
**药方作用**:疏表化滞,舒肝和胃(疏肝理气)

View File

@ -1,6 +0,0 @@
# 活血通脉片
**方源**《中医药研究参考01975年第8期》
**组方**:三七 黄精 麦冬 陈皮 鸡血藤 丹参各30克 人参 赤芍 葛根 郁金各15克 红花 降香 木香各12克 川芎9克 桃仁6克 冰片3克
**药方作用**: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View File

@ -1,6 +0,0 @@
# 消癌片
**方源**:《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组方**:红升丹 琥珀 山药 白及各300克 三七620克 牛黄180克 黄连 黄芩 黄柏各150克 陈皮 贝母 郁金 蕲蛇各60克 犀角 桑椹 金银花 黄芪 甘草各90克
**药方作用**:活血凉血,解毒消癌

View File

@ -1,6 +0,0 @@
# 清上饮
**方源**:《寿世保元》
**组方**:柴胡 黄芩 赤芍 厚朴 枳实 栀子 郁金 黄连 半夏青皮 大黄 芒硝 甘草
**药方作用**:主治心胃刺痛,并两胁肋痛,呕吐胸痞,大便坚,六脉数,或发热口干。(行气止痛,清热泻火)

View File

@ -1,6 +0,0 @@
# 清温解营汤
**方源**:李聪甫经验方
**组方**:生石膏 生知母 香青蒿 淡黄芩 炒山栀各6克 鲜竹茹 栝楼仁 天花粉 连翘心 润玄参 鲜芦根 鲜地黄各10克 广郁金5克 益元散(鲜荷叶包,刺孔)12克
**药方作用**:清营补液,泄热运枢导化湿浊,散解郁热,顾护津液清营救阴行气解郁,清热解毒

View File

@ -1,6 +0,0 @@
# 清热平肝汤
**方源**:关幼波方,选自《中医原著选读》
**组方**:茵陈 小蓟 石见穿各15克 醋柴胡 酒胆草 郁金各9克 赤芍 丹皮各12克 白矾3克 泽兰4.5克
**药方作用**:清热平肝,凉血解毒

View File

@ -1,6 +0,0 @@
# 清肝经湿热方
**方源**:《御药院方》卷一
**组方**茵陈25克 郁金 稀莶草 钩藤 寒水石 当归 丹参 枸杞子 五味子 旱莲草各10克 焦山楂12克 青黛5克(包煎)
**药方作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后期或迁延性慢性肝炎。症见胁痛,时烦易怒,头晕等

View File

@ -1,6 +0,0 @@
# 清胆利湿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方**柴胡10-15克 黄芩 半夏 木香 郁金 栀子 木通 车前子 大黄(后下)各10克 茵陈15克
**药方作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View File

@ -1,6 +0,0 @@
# 清胆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方**:柴胡 黄芩 栀子 郁金 枳壳 大黄(后下)各15克 金银花 茵陈 金钱草各25克 黄连 芒硝(冲服)各10克
**药方作用**: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View File

@ -1,6 +0,0 @@
# 清胆行气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方**:柴胡 黄芩 半夏 香附 郁金 玄胡 枳壳 生大黄(后下)各10克 杭白芍15克 木香12克
**药方作用**: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渗湿利气汤
**方源**:《肝硬化腹水证治》
**组方**:郁金 枳壳 木香 槟榔 鸡内金 泽泻各9克 青皮 厚朴各6克 茯苓皮 茯苓各12克 大腹皮24克 砂仁4.5克
**药方作用**:行气软坚,健脾利水

View File

@ -1,6 +0,0 @@
# 温经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组方**党参500g 黄芪200g 茯苓300g 白术(麸炒) 500g 附子(制) 100g 肉桂300g 干姜200g 吴茱萸(制) 200g 沉香100g 郁金200g 厚朴(姜制) 100g
**药方作用**:养血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腰膝无力,湿寒白带,血色暗淡,子宫虚冷。温经散寒,健脾理气;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调经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牛黄散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方**:郁金一两,牛黄一钱
**药方作用**: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节度,腹痛啼哭(清心凉血)

View File

@ -1,6 +0,0 @@
# 牛黄膏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方**牛黄7.5克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9克 脑子 甘草各3克
**药方作用**:治热及伤风,疳热(清心凉血)

View File

@ -1,6 +0,0 @@
# 牛黄降压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羚羊角 珍珠 水牛角浓缩粉 人工牛黄 冰片 白芍 党参 黄芪 决明子 川芎 黄芩提取物 甘松 薄荷 郁金
**药方作用**:清心化痰,平肝安神(清肝泻火,清心凉血)

View File

@ -1,6 +0,0 @@
# 琥珀散
**方源**:《医考帮》
**组方**:滑石二钱 木通 当归 木香 郁金炒 扁蓄 琥珀各一钱
**药方作用**:气淋、血淋、膏淋、砂淋(利水通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

View File

@ -1,6 +0,0 @@
# 生地黄汤
**方源**:《医学心悟》
**组方**:生地三钱 牛膝 丹皮 黑山槌各一钱 丹参 元参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 郁金 广三七 荷叶各七分
**药方作用**:止吐血(清热凉血,养阴化瘀)

View File

@ -1,6 +0,0 @@
# 生蒲黄汤
**方源**:《眼科六经法要》
**组方**:生蒲黄 旱莲草各24克 丹皮 生地 荆芥炭各12克 川芎6克 丹参 郁金各15克
**药方作用**:凉血散瘀,活血止血

View File

@ -1,6 +0,0 @@
# 白芷散(郁金散)
**方源**:《兰室秘藏》
**组方**:郁金一钱,香白芷、石膏各二钱,薄荷叶、芒硝各三钱
**药方作用**:治头痛(活血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白金丸
**方源**:《医考帮》
**组方**: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药方作用**:开郁豁痰,安神镇惊;行气解郁,凉血清心

View File

@ -1,6 +0,0 @@
# 益胆丸
**方源**:合肥市中药制药厂
**组方**郁金120克 玄参 滑石粉 明矾 金银花各100克 火硝210克 甘草60克
**药方作用**:行气散结,排石通淋。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肾炎,胆囊炎等

View File

@ -1,6 +0,0 @@
# 碧云散
**方源**:《兰室秘藏》
**组方**:细辛、郁金、芒硝各一钱 蔓荆子、川芎各一钱二分 石膏一钱三分 青黛一钱五分 薄荷叶二钱 红豆一个
**药方作用**:治头痛(活血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神仙一块气
**方源**:《扶寿精方》
**组方**香附童便浸1两 陈皮1两 青皮1两 三棱1两 莪术1两 神曲5钱 麦芽5钱 郁金5钱 莱菔子5钱 黄连5钱 槟榔5钱 白牵牛头末5钱 枳实2钱5分 皂角2钱5分 百草霜2钱5分
**药方作用**:消食化积,理气散郁。主治男女噎膈痞满,胸胁刺痛,癥瘕疝气。诸气食积。

View File

@ -1,6 +0,0 @@
# 红豆丸
**方源**:《瑞竹堂方》
**组方**麦糵1两半半夏汤泡7次1两半砂仁1两半神曲1两半硇砂醋化1两甘草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郁金1两红豆1两藿香1两棠球1两蓬术1两良姜2两荜茇2两丁香半两不见火
**药方作用**: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View File

@ -1,6 +0,0 @@
# 肝泰冲剂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当归62.5g 郁金78g 白芍94g 桃仁78g 香附78g 地黄78g 五灵脂78g 柏子仁78g 陈皮78g 竹叶柴胡47g
**药方作用**:舒肝养血,化瘀理气。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

View File

@ -1,6 +0,0 @@
# 肝胃百合汤
**方源**:《名医名方录》引夏度衡方
**组方**柴胡10g黄苓10g百合15g丹参15g乌药10g川楝子10g郁金10g
**药方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血瘀、肝胃郁热者,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View File

@ -1,6 +0,0 @@
# 脉络通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郁金360g 人参80g 黄连48g 三七280g 安息香64g 檀香24g 琥珀80g 降香160g 甘松80g 木香176g 石菖蒲40g 丹参400g 麦冬400g 钩藤192g 黄芩192g 夏枯草192g 槐米128g 甘草24g 珍珠2.5g 冰片16g 朱砂16g 牛黄32g
**药方作用**:通脉活络, 行气化瘀。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防治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

View File

@ -1,6 +0,0 @@
# 舒肝和胃丸
**方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组方**醋香附45g 白芍45g 佛手150g 木香45g 郁金45g 炒白术60g 陈皮75g 柴胡15g 广藿香30g 炙甘草15g 莱菔子45g 焦槟榔45g 乌药45g
**药方作用**: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View File

@ -1,6 +0,0 @@
# 荡痰加甘遂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剂篇》
**组方**:生赭石二两,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郁金三钱、甘遂末二钱
**药方作用**:泻火逐痰,解郁清心,攻逐痰结,涤痰祛癫

View File

@ -1,6 +0,0 @@
# 荡痰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剂篇》
**组方**:生赭石二两,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郁金三钱
**药方作用**:泻火荡痰汤,解郁清心理痰降逆,镇肝安神理气开郁,解郁开窍,清心

View File

@ -1,6 +0,0 @@
# 荷叶郁金粥
**方源**:《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组方**郁金15g荷叶20g山楂干30g粳米100g冰糖5g
**药方作用**:降压,很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对老年人更是有明显的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健脾和中)

View File

@ -1,6 +0,0 @@
# 蛇头圆(蛇头丸)
**方源**:《局方别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编本》
**组方**:蛇含石十个,铁腻粉、五灵脂、神砂、蝎梢、白附子、郁金各二两,龙脑半两,麝香一两,花蛇头十个
**药方作用**:祛风疾,定经开窍

View File

@ -1,6 +0,0 @@
# 补脑方
**方源**:《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组方**黄精、玉竹各30g决明子、川芎各20g葛根15g白芷9g郁金12g全蝎、细辛各3g
**药方作用**:治疗紧张性头痛(滋阴益气,活血通络,祛风解痉)

View File

@ -1,6 +0,0 @@
# 解毒活血汤
**方源**天津259医院方
**组方**:首乌 夏枯草各15克 鸡血藤 泽兰 金银花各24克 玄胡 郁金各12克 乳香 没药 血竭各6克 丹参 元参各21克
**药方作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血瘀毒热证。症见皮肤无名肿胀,发硬,色素沉着,皮肤光亮萎缩,舌质紫黯、苔黄,脉细数有力。应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症等

View File

@ -1,6 +0,0 @@
# 豨莶至阴汤
**方源**:《千家妙方》
**组方**制豨莶草50g干地黄15g盐知母20g当归15g枸杞子15g炒赤芍29g龟板10g牛膝10g甘菊花15g郁金15g丹参15g黄柏5g。
**药方作用**:养阴清热,通经活血。治脑血栓,属阴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

View File

@ -1,6 +0,0 @@
# 通天再造散
**方源**:《三因》卷十五
**组方**:郁金半两(生) 大黄1两 白牵牛6钱半生半炒 皂角刺1两炮、经年黑大者
**药方作用**:主治大风恶疾;疠疡下体患多。(凉血解毒,破血逐瘀)

View File

@ -1,6 +0,0 @@
# 通窍镇痛散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组方**石莒蒲125g 郁金125g 荜茇125g 香附(醋炙) 125g 木香125g 丁香125g 檀香125g 沉香125g 苏合香125g 安息香125g 冰片37.5g 乳香125g
**药方作用**: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用于痰瘀痹阻,心胸憋闷疼痛,或中恶气闭,霍乱吐泻.

View File

@ -1,6 +0,0 @@
# 通络排石汤
**方源**:刘炳凡经验方
**组方**金钱草30克 六一散15克 火硝4.5克(分兑) 桃胶30克 白芍 腊瓜八月札各12克 当归9克 郁金5克 鸡内金3克
**药方作用**:益气活血,通络排石

View File

@ -1,6 +0,0 @@
# 郁金黄芪灵芝饮
**方源**:《本草纲目方药精选》
**组方**郁金10g黄芪25g灵芝、茯苓各12g茶叶6g
**药方作用**: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View File

@ -1,6 +0,0 @@
# 醒脑降压丸
**方源**: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组方**黄芩184g 黄连92g 郁金92g 栀子92g 玄精石92g 珍珠母69g 辛夷38g 零陵香8g 朱砂92g 雄黄92g 冰片46g
**药方作用**:通窍醒脑, 清心镇静,抗热消炎。用于高血压病,言语不清,痰涎壅盛。通窍醒脑,清心镇静;清心醒脑,平肝镇惊

View File

@ -1,6 +0,0 @@
# 金黄散
**方源**:《寿世保元》
**组方**:槐花(净,炒) 郁金(湿纸包,火煨) 各一两
**药方作用**:治尿血

View File

@ -1,6 +0,0 @@
# 雄黄解毒丸
**方源**:《卫生宝鉴》
**组方**:雄黄、郁金各一两,巴豆(去皮膜,研出油,十四枚)
**药方作用**:治缠喉风及急喉弊;消肿解毒,化痰祛热,宣窍,行气化瘀,清心解郁,清热涤痰,解毒开窍

View File

@ -1,6 +0,0 @@
# 震伏丸
**方源**:《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组方**:郁金、乳香(去油)、没药(去油)、五灵脂、当归、延胡索、赤芍、远志、石菖蒲、茯神、牡蛎
**药方作用**:活血凉血,散热通结。治心经气血两虚,邪留不去,血与痰火郁积不散,致生伏梁。起脐下,至心下,大如臂,久则令人心烦。

View File

@ -1,6 +0,0 @@
# 驻景丸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要》
**组方**当归、楮实子、菟丝子、茺蔚子、苍术、白术各12g枸杞、薏苡仁各30g生地15g鸡内金10g郁金、丹参、牛膝、山楂、昆布
**药方作用**:活血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View File

@ -1,6 +0,0 @@
# 黄连黄芩汤方
**方源**:《温病条辨》
**组方**: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郁金一钱五分,香豆豉二钱
**药方作用**:治阳明温病(清肝泻火,清心凉血)

View File

@ -1,6 +0,0 @@
# 黄金丸
**方源**:《寿世保元》
**组方**:大黄煨 郁金即姜黄,要极小者佳 牙皂去筋皮,各等分
**药方作用**:积热积痰,并五脏三焦有余之热,夹热下利,食痞膈闷,咽痛,目赤肿,中暑中热,烦躁,及初发肿毒。

Some files were not shown because too many files have changed in this diff Show More